蔡迎春 (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 上海 200234)
黃國彬 (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 北京 100875)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數字化科研的發展,各種因素對圖書館的影響逐漸增強并以不同方式凸顯出來,從而引發了人們對于數字時代圖書館各方面危機及其應對策略的思考。由于信息市場、用戶需求、資源類型等外部因素和圖書館經費、管理、策略等內部因素引起一系列可能對館藏具有負面作用而又不甚確定的問題,使圖書館館藏內涵與外延、獲取渠道等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圖書館館藏采購工作面臨諸多危機。為了了解國內圖書館館藏采購危機,本文課題組在2008年8月—2009年1月對全國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和專業圖書館的中、高層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 000余份,收回有效問卷579份。本文將以此次發放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及大量實證調研數據為基礎,從圖書館館藏資源類型、采購經費、知識產權、獲取渠道4個方面所面臨的危機入手,剖析產生館藏采購危機的內外部原因,并提出預防與化解危機的策略。
隨著數字資源數量的劇增和利用的便捷,越來越多的用戶傾向于利用數字資源,致使許多高校圖書館開始大量訂購專題或綜合期刊全文數據庫并嘗試停訂相應的印本期刊。例如,清華大學圖書館自2005年以來,隨著數據庫訂購數量的逐年增加,大量縮減印本期刊的訂購,2008年僅訂購印本期刊198種(見表1)。

表1 清華大學圖書館印本期刊與電子期刊訂購情況
有權威報告預言,到2016年,科技學術期刊尤其是學術期刊、會議論文、學位論文等將主要以數字版本為其基本出版形式,甚至只出版數字版本,數字資源將成為科研用戶首選使用、習慣使用和較為依賴的基本資源[1]。因此,圖書館需要根據用戶需求,合理地協調不同資源類型的采購比例,如數字資源與印本資源的比例等。關于“目前圖書館如何協調中、外文期刊購置比例”的調研結果顯示:46%的被調查者認為所在館“隨著數字資源的引進,對外文印本期刊的采購做出相應的調整”;31%的被調查者指出所在館“根據利用情況逐年削減利用率非常低的外文印本期刊”或者“為了維持期刊的連續性,中、外文期刊品種保持不變”;另外23%的被調查者表明對所在館“如何協調中、外文期刊購置比例的情況不了解”。顯然,“根據利用情況逐年削減利用率非常低的外文印本期刊”或者“為了維持期刊的連續性,中、外文期刊品種保持不變”的做法對于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維持中、外文期刊的合理配置及更高效地滿足讀者對數字資源的需求可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可見,由于圖書館館藏采購的決策過程日益復雜,各類型資源采購工作也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如果處理不妥,則會對館藏發展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對于各國圖書館事業來說,經費永遠是一道坎,必要的經費支持是圖書館館藏建設與良性發展的基本條件。筆者在調研中發現,44%的被調查者認為圖書館館藏危機主要來自于“政府或機構投入減少”,38%的被調查者認為主要源于“文獻資源價格增長過快”,18%的被調查者對此項調查未作出選擇。而對文獻采購經費的進一步調研結果顯示,8%的被調查者指出,所在館的年文獻采購經費逐年減少;30%的被調查者表示,所在館的年文獻采購經費沒有增長;62%的被調查者表示,雖然所在館文獻采購經費逐年增長,但是資源的采購量在逐年下降。
近年來,無論是國內圖書館還是國外圖書館,無論是高校圖書館還是公共圖書館,隨著世界經濟持續、快速的增長與各國圖書館事業的良性發展,圖書館文獻采購經費大多都能夠得到保障,有的圖書館的文獻采購經費甚至是逐年增加。例如,據美國《圖書館雜志》調查,2001—2008年美國公共圖書館年度經費預算依次增長6.5%、3.9%、2.3%、5.0%、3.3%、5.5%、3.7%(2004年數據尚不明確,因此不包括2004年的數據),基本實現了圖書館經費的逐年持續增長[2]。同樣,我國各高校圖書館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第35條的規定,基于本科教學評估指標中對圖書資源的數量指標與質量指標要求,逐年加大對圖書館文獻采購經費的投入[3]。但是相比而言,國外圖書館的經費來源渠道比較廣,除國家和地方政府撥款外還包括項目募捐、基金會資助和自籌經費等途徑;而國內圖書館的經費來源一直以來主要是財政撥款。隨著資源價格的不斷上漲、管理與維護成本的不斷增加、設備投入的不斷加大,經費來源的單一及投入力度的不足往往不能滿足圖書館的需求,許多圖書館的年度經費預算往往跟不上實際投入增長的步伐。因此,隨著館藏資源規模的擴大,圖書館不但要采購新的印本資源及數字資源,而且還要續訂和維持原有的資源品種,不斷增加投入資金。長此以往,圖書館單純依靠行政撥款勢必難以承受,一旦下撥款項中止或投入減少,勢必會影響館藏建設,甚至導致前期資源投入的浪費。目前圖書館資源采購方式不同于以往的根據經費狀況調整印本文獻采購量的方式,經費危機對圖書館館藏資源發展的影響更為嚴重,將會直接導致圖書館對各類型資源采購的不均衡。
經費危機的存在首先是由于我國《圖書館法》建設滯后,相關法律規范不完善,缺乏對館藏資源建設經費進行有效保護的措施和制度。其次,經費劃撥缺乏相應的監控機制,致使高校圖書館經費很難達到國家對普通高校圖書文獻購置經費占辦學經費比重的要求,大多公共圖書館面臨經費劃撥嚴重不足的困境。再次,經費渠道過于單一,缺乏其他渠道的經費資助。
由于電子文獻、網絡資源具有不同于傳統文獻的存取、傳播、利用方式,與以往相比,圖書館獲取信息資源的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從采購渠道來看,傳統的圖書館資源獲取方式主要有購買、交換、接受捐贈等。通過調研國外若干較有代表性的圖書館的現行戰略規劃發現,除了傳統的館藏獲取渠道外,其館藏獲取渠道還包括聯機共享、租用、免費獲取等多種方式(見表2)。因此,圖書館館藏獲取渠道的多樣化給圖書館帶來獲取便利的同時,也使圖書館在渠道選擇上面臨更大的決策風險。

表2 國外圖書館館藏資源獲取渠道統計
印本資源主要是指傳統的中、外文書刊,其獲取渠道主要是各種采購書目或征訂信息,少量印本資源可通過交換或者接受捐贈等形式獲得。
中文圖書的獲取主要是通過各種書目信息進行選購,但是目前國內圖書出版行業與圖書獲取渠道存在諸多問題,這為中文圖書的采購質量帶來很大的危機,主要表現為:(1)出版市場缺乏學術出版規范,增加了資源采購的盲目性。目前我國出版界正處于轉型階段,出版的適應性危機較為凸顯,致使出版社必須通過一系列變革來提高競爭力[4]。但在此發展過程中,因為出版市場缺乏學術出版規范,導致圖書品種過度膨脹、低水平重復出版現象嚴重、合作出版與二渠道出版情況復雜多樣、盜版圖書猖獗[5],對中文圖書的采購造成很大的困擾。(2)采購渠道的多元化無法彌補單一渠道造成的采購質量危機。圖書館中文圖書的采購經歷了由《新華書目報》到書商書目、單一渠道到多渠道相結合的發展演變過程[6]。但是書商的唯利性導致書目信息“故意”缺失和現貨信息“魚龍混雜”,極大地影響了中文圖書的采購質量[7]。
外文圖書的主要獲取渠道有采購和接受捐贈(如通過亞洲貨幣基金會或“亞洲之橋”基金會接受海外捐贈)。由于外文圖書價格昂貴,加之圖書館經費有限,圖書館一般都采取專家圈選的方式進行采購,故采購質量基本能夠得到保證。但是國外圖書市場壟斷嚴重、缺少競爭機制、配套服務跟不上,造成外文圖書到書周期普遍較長,一般需要3~6個月的時間,極大地影響了專家圈選圖書的積極性。而許多圖書館對于亞洲貨幣基金會或“亞洲之橋”基金會等海外機構的捐贈,鑒于路途原因,無法對所贈圖書進行仔細甄選,任由贈書單位自主配送,出現贈書的品種與圖書館學科建設不相符、贈書內容陳舊、復本量大等一系列問題。
中、外文報刊的獲取渠道主要是訂購和交換。外文報刊通過向具有資質的圖書資料進出口公司訂購,渠道來源單一,但是比較正規,采購質量一般可以得到保證。中文報刊的獲取渠道分為郵發和非郵發,隨著中文報刊供應商的出現,中文報刊的獲取渠道越來越寬泛,但同時對中文報刊的采購質量及連續性提出較高的要求。
電子文獻和網絡資源的獲取、傳播和利用方式不同于傳統印本資源。據筆者調研,88%的被調查者所在館的電子文獻采購以購買到本地(在本館建立鏡像站點或下載到本館存貯器)、租用使用權為主要方式,12%的被調查者表示對所在館電子文獻的采購情況不清楚;而網絡資源主要通過免費獲取的方式獲得。由于各數據庫供應商提供的資源采購渠道、內容質量等方面存在差異,圖書館數字資源的獲取和使用面臨諸多問題。
3.2.1 內容存在不穩定性
目前,優先選擇電子文獻資源(即E-first方式)和只選擇電子文獻資源(即E-only方式)的文獻資源建設模式逐步成為館藏建設的主流趨勢。然而,由于電子文獻資源市場的競爭,數字資源內容的穩定性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完整保存和用戶對數字資源的正常利用。例如,出版商及供應商在合并數據庫過程中導致數字資源內容缺失或部分數字期刊不能正常使用。由于知識產權原因(如事后發現某些數字期刊具有知識產權問題或知識產權發生變化),出版商會對數字資源內容進行刪減。如果圖書館只訂購了相應的數字期刊,沒有訂購印本期刊作為保障,那么就會對圖書館資源內容的完整性造成極大影響。
3.2.2 銷售模式削減了圖書館靈活選擇資源的余地
在當前的數字資源銷售模式下,圖書館往往會受到數據庫供應商的種種限制,如按學科或專題的資源捆綁銷售方式使圖書館不能自主選擇所需資源內容、在要求圖書館簽定的多年協議中規定未來更新協議的基價等,嚴重削弱了圖書館自主選擇的權利[8]。據報道,2004年美國TRLN(Triangle Research Libraries Network,三角研究圖書館網絡)的4個會員圖書館因無法繼續接受數字資源的捆綁銷售方式,停止續訂ScienceDirect 和 Synergy電子期刊套裝產品,改以文獻傳遞和館際互借服務方式供應期刊文獻[9]。
3.2.3 聯合采購擠壓了圖書館自主選擇所需資源的空間
通過圖書館聯盟進行聯合采購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用有限的資金獲得更多的數字資源,但是這種方式對于圖書館來說具有一定的風險:①按學科或專題打包的資源銷售策略不可避免會造成部分電子期刊的重復訂購;②圖書館無法在過短的試用期內獲得真實的利用數據,使購置的數據庫存在利用率不高的風險,給以后的續訂帶來困惑;③數據庫續訂價格持續上漲、漲幅過大,使圖書館越來越不堪重負;④不公平條款(如圖書館在合同期中間購買數據庫,許多數據庫商在協議中并不折算圖書館未使用的月份)使圖書館支付更多的使用費。因此,聯合采購可能使圖書館面臨出版商和數據庫供應商主宰信息市場、單個圖書館無法影響聯盟集體選擇決策等危機。
在資源采購及服務提供的過程中,一般來說,圖書館除了必須遵守有關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外,還要利用相關的法律法規維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尤其是特色館藏數字化資源的知識產權。目前,大多數圖書館無論是在遵守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方面還是維護知識產權方面均存在極大的危機。例如,筆者在“針對圖書館特色館藏數字化資源,圖書館是否采取了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的調研中發現,26%的被調查者指出所在館并“沒有采取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對圖書館特色館藏數字化資源加以保護”;29%的被調查者表示所在館“對此方面的內容并不知曉”;另外45%的被調查者沒有作出回復。
資源類型及資源采購渠道的多樣性使圖書館在館藏資源采購過程中面臨的知識產權危機越來越多樣化,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因收藏侵權產品而引發的知識產權危機或因館藏開發不當而引發的知識產權危機,而且更多地會陷入數據庫供應商責任連帶引發的知識產權危機。
對于因收藏侵權產品而引發的知識產權危機,根據過錯責任原則,圖書館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動購入侵權資料可以不承擔法律責任,但是不能夠將此類資料再用以提供服務。因此,圖書館應防范將侵權資料以主動或者被動的方式收入館藏之中,并且要停止使用、封存或者銷毀入藏的侵權資料。例如,在“殷志強訴金陵圖書館侵犯知識產權糾紛案”中,法院認為:“圖書館在采購、收藏各種介質的圖書、期刊時應盡的主要注意義務是購買合法出版物。”[10]而在2008年10月29日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對“婁師白訴湘潭市圖書館案”的判決中,湘潭市圖書館敗訴,法院要求湘潭市圖書館收回并銷毀其正在銷售、贈出及入藏的具有侵權內容的《齊白石辭典》[11]。
在因數據庫供應商責任連帶引發的知識產權危機方面,面對國內知識產權法存在的諸多問題,圖書館極有可能因購買了數據庫供應商未妥善解決知識產權問題的資源而面臨承擔連帶責任的危險。例如,在“吳銳等訴北京世紀超星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案”中,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由于購買的超星數字圖書館使用了未經授權的圖書而被連帶告上法庭[12]。《每日經濟新聞》對此案曾有相關報道與評論,“各地圖書館因購買超星圖書館的盜版圖書而成為一座隨時可能噴發的火山。”[13]而在國內相繼發生的諸多相關案件中,圖書館無可避免地被牽連,而且購買的部分數字資源有可能無法正常提供給讀者使用。例如,“樊元武訴上海圖書館、清華大學、清華同方光盤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案”[14]、“殷志強訴金陵圖書館侵犯知識產權糾紛案”[10]、“何湖葦等訴浙江省圖書館侵權糾紛案”[15]、“何海群等訴北京交大、中國人大案”[16]等案件中,上海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金陵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北京交通大學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等無論是作為單獨被告還是作為第一被告或連帶被告,其根源都是因為數據庫供應商沒有解決好資源的授權問題。
對于如何調整資源采購以適合圖書館用戶需求的問題,被調查者就所在圖書館建立館藏發展與學科建設緊密結合機制的情況,提出了下列措施(按調查結果從高到低排列):“定期召開讀者座談會”、“邀請各學院學科負責人或教師參與文獻現場采購”、“積極到各學院進行數字資源利用培訓”、“學科專題書目圈選”等。因此,圖書館應提高采購館員的素質,增強其危機意識,向其滲透現代圖書館的價值觀念與館藏理念,增強館員對各專業知識的掌握及對用戶信息需求和信息行為的分析能力,提高其對資源特別是網絡資源的鑒別、評估和篩選能力。在館藏采購過程中,圖書館還應通過建立多級的館藏資源建設機制,成立專門的館藏資源建設部門,形成館藏發展與本校學科建設、發展緊密結合的機制,采取多方面措施,多渠道、廣泛征求學科專家和讀者對館藏建設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爭取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和幫助下提高館藏質量,優化館藏結構。
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重視印本資源和數字資源共同建設,而專業圖書館較之更側重于數字資源的建設。這主要體現在,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在其戰略規劃中均提到將繼續引進印本資源和數字資源,并將兩者均納入長期保存的計劃中。公共圖書館引進和保存的資源內容涉及范圍較廣,包括政治、經濟、教育和生活各個領域,高校圖書館引進和保存的資源內容多數是各學科的教育資源,同時還包括一些學術資源。而專業圖書館由于其受眾群體知識結構更加專業化、學術水平更加專深、操作技能更加熟練,所以引進和保存資源的重點是大量的電子學術資源。
圖書館要采取多種文獻采購方式相結合的采購模式,避免單一采購方式造成無法獲取學術著作,并且加強對印本資源出版、發行及銷售市場的調研分析。在中文圖書采購中,調研分析的內容包括:①在文獻計量學基礎上對本校重點學科文獻出版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從而測定出版較規范、出版學術質量較高的“核心出版社”,并加強與其的直接合作;②對目前最常見的書商采購模式有所了解,對書商書目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對書目圈選與現場采購進行對比研究,對書商的未到書反饋清單進行核實和分析,對書商圖書到書率定期進行對比分析,從而找出書商的運作規律,指導圖書采購工作;③在對書商誠信度、實力、提供書目的范圍及是否提供增值服務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考查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結合本館館藏建設策略,確定合作書商并制訂完善的合作協議。
圖書館在購買數字資源時應避免盲目,在對國內外相似圖書館館藏資源配置情況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盡量延長擬購數據庫尤其是比較昂貴的外文數據庫的試用期,并且在試用前期進行充分準備,加強對試用數據庫的宣傳,對數據庫試用期間的瀏覽量、下載量、單篇成本等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然后結合高校學科建設、教學科研的實際需要及本館實際情況作出正確決策。在協商聯合采購條約時,要加強圖書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充分考慮數據庫采購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盡量減少不平等條款,并且在協約中要求數據庫供應商保證數據內容的穩定。例如,與數據庫供應商約定好數據庫的內容,如果重要數據內容有刪減,應及時反饋給圖書館,并給予圖書館相應的經濟補償。
數字資源建設過程中會涉及到種種法律問題,如數字知識產權法、網絡獲取許可、著作權法等。解決好這些法律問題能夠使圖書館更順利地進行資源建設。目前,只有少數圖書館在館藏戰略規劃中提到了如何對待法律問題,這說明多數圖書館對法律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在預防和化解圖書館館藏危機的過程中,妥善處理相關知識產權問題非常重要。
[1]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 高校信息集成趨勢難擋 數據管理策略升級[EB/OL]. [2009-10-12].http://www.edu.cn/sj_6538/20090706/t20090706_389057.shtml.
[2]石烈娟. 近年來美國公共圖書館經費不足問題及其對策[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 2009(4):90-93.
[3]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 [EB/OL]. [2010-07-12]. http://wenku.baidu.com/view/005d665f804d2b160b4ec073.html.
[4]樓 山. 出版業危機管理及化解對策芻議[J]. 出版經濟, 2003(11):8-10.
[5]王 倩. 學術出版, 學術之幸抑或痛? [J]. 中國圖書評論, 2005(10):3-6.
[6]徐斷新. 試述《新華書目報》征訂功能的邊緣化[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1):46-49.
[7]唐曉艷. 當前我國書商征訂書目的現狀及發展瓶頸[J].圖書情報知識,2009(3) :122-125.
[8]吳志榮. 人類信息交流的變革和社會文明的變遷[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專輯, 2009(6):67-75.
[9]詹麗萍. 新世紀數字館藏發展的挑戰[EB/OL].[2010-07-12].http://www.docin.com/p-40322871.html.
[10]圖書館無須為館藏侵權圖書承擔民事責任[EB/OL]. [2010-07-12]. http://law1.cnki.net/kns50/CLKD/clkc/detail.aspx?DBName=clkc&FileName=RMFY20060613C021.
[11]張 羽. 婁師白訴湘潭市圖書館名譽侵權案宣判[EB/OL].[2010-07-12]. http://newspaper.jcrb.com/html/2008-10/31/content_3986.htm.
[12]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 吳銳訴北京超星神州科創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世紀超星信息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侵犯著作權糾紛案[EB/OL]. [2010-07-12]. http://www.lawxp.com/Case/c11151.html.
[13]與國家863計劃硬扯關系 超星之謎究竟有多少[EB/OL].[2010-07-12]. http://news.chinabyte.com/380/3356880.shtml.
[14]樊元武訴北京世紀超星信息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等著作財產權糾紛案[EB/OL].[2010-07-12]. http://vip.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SLC.asp?Db=fnl&Gid=117453355.
[15]浙江省圖書館與何湖葦等網絡著作權侵權糾紛案[EB/OL].[2010-07-12]. http://www.falvm.com.cn/falvm/app/db/f_caseshow.jsp?TID=case20081028141548779385897.
[16]《白領高手》作者訴北京交大、中國人大網絡侵權[EB/OL].[2010-07-12]. 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5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