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晶,楊 瑩,朱志華
近年來隨著全球艾滋病的迅速傳播,艾滋病已發展成為嚴重威脅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大傳染病。為掌握山西醫科大第二醫院艾滋病感染流行特征,分析其流行因素,以進一步探討防治對策,有效遏制疫情傳播,現將我院2000年—2010年艾滋病流行情況整理分析如下。
1.1 資料來源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預防保健科2000年1月—2010年12月的艾滋病疫情網絡報告系統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個案流行病學調查資料。
1.2 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進行分析。
2.1 性別及年齡分布 72例感染者中男 48例,占 66.7%;女24例,占33.3%;男女性別比為2∶1。72例感染者年齡主要是以20歲~ 29歲、30~ 39歲、40歲~ 49歲年齡組居多,分別是18例、30例和14例,各占感染者總數的25.0% 、41.7%和19.5%;其次是50歲及以上年齡組7例,占9.7%;20歲以下3例,占4.2%。
2.2 職業分布 從報告時間看,HIV/AIDS發病呈逐年增加,見表1。72例感染者中職業主要以農民和待業者為多數,分別是26例和21例,各占感染者總數的36.1%和 29.2%;其次是個體人員是 15例,占20.8%;干部、學生分別是6例和4例,各占8.3%和5.6%。
2.3 文化程度分布 72例感染者中,文化程度以低學歷的居多,共52例,占72.2%;其中文盲6例,占8.3%;小學 21例,占2 9.2%;初中25例,占34.7%。其次,高中或中專12例,占16.7%;大專以上8例,占11.1%。2007年以后高中及以上學歷病例明顯增加,2010年10例,其次2008年5例。
2.4 時間及傳播途徑分布 72例感染者中,傳播途徑以性傳播為主,36例,占50.0%,其中通過非婚異性性接觸傳播26例(2007年3例,2008年 4例,2009年3例,2010年13例),通過男男同性接觸傳播6例(2008年2例,2009年1例,2010年3例);因配偶HIV陽性引起感染的4例(2006年—2008年、2010年各1例)。其次為輸血傳播 32例,占44.4%。注射毒品傳播4例,占5.6%。2007年后性傳播途徑成為主要傳播途徑,特別是2008年后通過男男同性接觸傳播比例明顯增加。見表1。

表1 2000年—2010年 HIV/AIDS各年發病例數及傳播途徑(n=72) 例
2.5 樣本來源分布 在72例感染者中,以其他住院就診者檢測發現的34例,占47.2%;性病門診發現的 18例,占25.0%;術前檢測發現的18例,占 25.0%;羈押人員體檢發現 2例,占2.7%。
分析山西醫科大第二醫院HIV/AIDS的流行特征有幾個特點:①2006年以前發病呈平緩,之后進入快速增長期,目前仍處于這個時期。②HIV/AIDS以青壯年為主,集中在30歲~39歲,男性明顯多于女性,農民和待業人口仍占大多數。③感染者文化程度較低(主要為小學和初中文化),但2008年后文化程度高者(高中及以上文化)感染者增多,其中大中專學生感染者有上升趨勢。④傳播途徑以性傳播為主,2008年后男男同性接觸傳播感染者增多。與中國目前的艾滋病疫情一致[1]。
3.1 感染者職業分布 由于農民和無業人員居住環境差,業余文化活動貧乏,增大了高危行為發生的可能性。大多數農民工進城打工,并沒有融入城市主流社會和主流文化,他們集體租房或由雇主提供簡陋的集體宿舍,且工作枯燥乏味,勞動強度大。邊緣性的社會地位,使農民工的文化娛樂生活單調貧乏。在工作之余,他們中 60%是“睡覺”,其次是打牌、上街、聊天、看書報、看電影或錄像等,消遣主要采取自我娛樂或群體娛樂的方式[2]??陀^的集體性居住環境,業余文化活動貧乏,與農民工大多處于性活躍期,性態度開放的主觀條件交織在一起,易于發生高危性行為,增加了艾滋病在農民工中經性途徑傳播的危險性。另外,醫療保險缺失,致使有病看不起,增添了艾滋病流行的隱患,由于農民工是臨時工,基本被排斥在城市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之外,往往導致有病不能看。一旦染上了性病,農民工又面臨著不愿看或隨便看的尷尬局面,增添了艾滋病流行的隱患。
3.2 感染者的文化程度 農民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知曉率均較低[3],缺乏自我防護意識,容易發生高危行為,是導致艾滋病傳播的因素之一。但是近年來,文化程度高者感染者明顯增加,這主要與這類人群各自所受的教育不同有關,他們更加認同非婚性行為、一夜情。這些高學歷艾滋病感染者沒受到過系統的性衛生知識和預防艾滋病知識的教育,同樣對艾滋病觀念淡薄,只知道一些基本常識,具備的知識水平整體仍較低。近年大中專學生病例增多,主要與他們的年齡又處在性活躍期,追求刺激追逐新生事物的愿望很強烈有關,其中很多學生的性伴侶不固定。
3.3 傳播途徑 性傳播為主要感染途徑。感染者大多數是青壯年農民和無業人員,這些人中處于性活躍期,特別是有的夫妻長期分居,增加了非婚性接觸的比例,賣淫和嫖娼存在,也增加了艾滋病的傳播機會。近年改革開放推動了交通、通訊和服務業的發展,受外來文化和人際交往頻繁的影響,人們傳統的道德價值觀發生了變化,性觀念開放,性伴侶增多,也是造成艾滋病傳播的因素之一[4]。
3.4 樣本來源 以其他住院就診者檢測發現的感染者最多,性病門診病人和陽性者配偶中不斷發現HIV感染者,提示H IV感染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1]。目前是控制艾滋病的關鍵時期,首先應通過宣傳教育把有關預防知識交給群眾,預防為主,提高群眾的自我保護能力,是目前預防和控制艾滋病最有效方法之一。健康教育應立足于全方位,加強綜合宣傳教育[5]。加強對農民及無業人員的行為干預。面對近年來高學歷人群感染艾滋病人數的明顯增加,對這部分人群特別大中專學校學生們更應加強健康教育。其次,當前艾滋病在我國的流行趨勢日益嚴重,經性途徑的傳播呈不斷上升趨勢[6]。加強性病的管理對控制艾滋病的流行至關重要。提醒政府、公安部門和衛生部門應負責做好打擊賣淫、嫖娼工作。因此,必須在該人群中加強健康教育、同伴教育、行為干預、安全套推廣、咨詢檢測等干預措施,增強他們自我保護意識,有效阻斷性病艾滋病在這一人群中的傳播與流行。再次,應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提高廣大群眾防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消除恐懼和歧視心理,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的蔓延[7,8]。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新聞辦公室.衛生部介紹中國艾滋病疫情現狀[J].首都公共衛生,2010,2(4):1.
[2]田凱.關于農民工的城市適應性的調查分析與思考[J].社會科學研究,1995,5:921.
[3]方寄惠,唐永飛.樅陽縣農村居民對艾滋病知識認知狀況的調查分析[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08,19(3):199-200.
[4]陸文彪,孫明華,戴林曄,等.浙江省海鹽縣艾滋病流行因素分析[J].疾病監測,2010,25(6):459-460.
[5]梁照升,張林,程為民,等.艾滋病毒感染者配偶艾滋病知識、態度、行為調查及HIV感染狀況分析[J].疾病控制雜志,2005,9(4):309-311.
[6]陳仲丹,韓孟杰,魏然,等.中國全球艾滋病項目目標管理效果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7,23(12):1409.
[7]焦紅玲,蔣珊.艾滋病患者的護理措施及對策[J].臨床醫藥實踐,2010(9):17.
[8]任曉輝.山西醫科大二院抓思想政治工作促改革與發展[J].臨床醫藥實踐,200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