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秋榮,陳玉清,陳潔清
0.4%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為表面麻醉藥,可用于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LASIK)病人術前結膜囊沖洗作角膜表面麻醉。為提高LASIK病人術前清潔結膜囊效果,為手術醫(yī)師提供清晰的手術視野,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探討一次滴眼表麻法在LASIK病人術前結膜囊沖洗的效果。我科于2008年8月—2009年8月,用0.4%鹽酸奧布卡因一次滴眼表麻法在LASIK病人術前結膜囊沖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8年8月—2009年8月在我院眼科激光近視中心行LASIK手術的近視病人200例400眼,術前沖洗結膜囊,其中男238眼,女162眼,平均年齡26歲(18歲~42歲);術前左眼屈光度為-1.75 D~-10.25 D,平均-5.19 D;術前右眼屈光度為-1.50 D~-11.5 D,平均-5.31 D。所有病人術前常規(guī)檢查除外圓錐角膜、角膜炎、青光眼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佩戴角膜接觸鏡者術前停戴7 d以上。
1.2 方法 隨機將200例病人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200眼),兩組在性別、年齡、屈光度有可比性。觀察組采用0.4%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一次滴眼表面麻醉法,表面麻醉5 min后結膜囊沖洗;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沒有表面麻醉后進行結膜囊沖洗。觀察兩組于結膜囊沖洗前、后結膜囊細菌情況(標本采取用無菌棉拭子轉動涂抹下穹隆及下方球結膜,避免接觸睫毛和眼緣皮膚,做普通細菌培養(yǎng))及病人自覺是否舒適等。
2.1 沖洗前后結膜囊細菌陽性率(見表1)
2.2 兩組病人沖洗后舒適感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沖洗眼后舒適度比較 例

表1 兩組病人在沖洗前后結膜囊細菌陽性情況 例(%)
3.1 0.4%鹽酸奧布卡因表面麻醉的作用 0.4%鹽酸奧布卡因主要成分為鹽酸丁氧普魯卡因(奧布卡因),是普魯卡因的改進衍生物,對角膜結膜具有較強的麻醉作用,刺激性小,滴眼后20 s起效,作用持續(xù)14 min,不影響瞳孔直徑、調(diào)節(jié)能力及眼壓。表面麻醉劑作用機制:采用結膜表面給藥,藥物易于擴散,迅速、直接作用于三叉神經(jīng)眼支所發(fā)出的分支[1],經(jīng)眶上裂入眶內(nèi)的鼻睫狀神經(jīng)與相連的睫狀神經(jīng)節(jié)的感覺纖維,穩(wěn)定神經(jīng)膜,阻斷神經(jīng)興奮的產(chǎn)生與傳導,從而達到使結膜、角膜、鞏膜、虹膜無痛,由于其可以滲透到深層鞏膜,對睫狀體也可產(chǎn)生一定的麻醉作用[2]。觀察組護士在結膜囊沖洗操作前5min給病人滴0.4%奧布卡因表面麻醉1次,減少病人的痛閾,眼瞼不會過緊,操作中病人主動配合,易于徹底沖洗眼瞼、瞼結膜彎窿部。而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沒有表面麻醉后進行結膜囊沖洗,沒有降低病人的痛閾,有的病人眼敏感性較強,致使眼瞼過緊,促使眼分泌物增加,給洗眼帶來一定困難。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病人在結膜囊沖洗后細菌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沖洗后不適感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用0.4%鹽酸奧布卡因一次滴眼表面麻醉法在LASIK病人術前結膜囊沖洗獲得滿意的效果,這種改良的結膜囊沖洗方法,減少病人的痛閾,可減輕病人不良反應及取得病人的充分配合有關,提高了結膜囊沖洗效果,同時可為手術醫(yī)師提供最清晰的手術視野,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3.2 一次滴眼表面麻醉法結膜囊沖洗的注意事項 結膜囊沖洗前,護士應耐心向病人介紹結膜囊沖洗的目的、方法、配合等,使病人有充足的心理準備。用0.4%鹽酸奧布卡因一次滴眼表面麻醉前,向病人解釋,結膜囊沖洗前滴表麻藥能減少的痛閾,消除病人害怕疼痛的心理負擔。囑病人雙眼放松,結膜囊沖洗過程中,眼睛左右前后轉動,充分沖洗結膜囊。洗眼液的溫度和洗眼溶液的滲透壓過高或過低,也會刺激眼部,影響結膜囊沖洗效果。因此,保持洗眼液的溫度25℃~30℃,選擇生理鹽水作為沖洗溶液。護士操作動作要熟練,結膜囊沖洗時不能對著角膜沖洗。這樣不但提高結膜囊沖洗效果,可減少對眼表面所造成的不良反應,而且杜絕了因結膜囊沖洗引起角膜水腫和LASIK術后角膜上皮內(nèi)生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楊鈞.現(xiàn)代眼科手冊[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42.
[2]Naor,Joel Md,Slomovic,et al.Anesthesia modalities for cataract surgery[J].Ophthalmology,2000,11(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