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青
世界衛生組織(WTO)國際藥物監測合作中心規定:藥物不良反應(ADR)是指合格的藥品在預防、診斷、治療疾病過程中,在正常使用方法、劑量情況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隨著中藥制劑在臨床的應用日益廣泛和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的深入開展,由中藥引發的不良反應報道呈逐年上升趨勢。筆者對本院44例中藥注射液ADR進行歸類統計分析,旨在了解中藥注射液ADR發生的特點及規律,為臨床護理人員提供觀察重點,加強用藥監護,安全合理用藥。
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所有上報的中藥注射液ADR病例,對其中44例中藥注射液(均未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輸液操作按正規操作程序進行)ADR進行數據統計分析。依照ADR報告表,分別對發生ADR人群性別、年齡、藥品種類、發生ADR的時間、所涉及的器官或系統及臨床特征等方面進行分析。
44例中男19例(43.2%),女25例(56.8%);年齡3歲~84歲,各年齡段ADR發生情況見表1;ADR發生時間:<10 min 16例(36.4%),11 min~30 min 9例(20.4%),31 min~ 60 min 7例(15.9%),61 min至l d 6例(13.6%),>1 d 6例(13.6%);臨床表現見表2;病情嚴重的有2例;有家族ADR事件的0例,無家族 ADR事件的5例,不詳者39例;有既往ADR事件的2例;評價結果:肯定0例,很可能20例(45.5%),可能 22例(50.0%),可能無關2例(4.5%);ADR的轉歸:治愈33例(75.0%);好轉11例(25.0%);無后遺癥和死亡病例。

表1 ADR病人的年齡分布

表2 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統及臨床表現
中藥注射劑中含有淀粉、蛋白質、鞣質、色素、黏液、樹脂等致敏成分,進入人體后刺激機體產生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當再次接觸該抗原即發生變態反應[1]。此外制劑中的添加劑、增溶劑、穩定劑等和在進行化學合成中形成的雜質以及藥物本身的氧化、還原、分解、聚合等所形成的雜質均能成為過敏原物質而致機體過敏[2]。本次調查的44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這與女性生理狀況有別于男性,且對藥物較敏感、耐受性較差有關[3]。從藥品不良反應的年齡段看,幾乎呈現平均分布。從時間看,大部分ADR出現在用藥60 min內,更多出現癥狀為用藥30 min內。由表2可知,中藥注射液引起的ADR主要涉及器官或系統是全身性損害,主要臨床表現多為寒戰、發冷、畏寒;其次是皮膚損害,表現多為皮疹、瘙癢、皮膚潮紅等;此外呼吸系統受損情況也居前列,臨床表現為胸悶、氣促、呼吸困難。
4.1 強化護理人員的安全用藥意識 習慣上認為中藥安全性高,但隨著近年出現幾起中藥注射劑不良事件,中藥安全性受到廣泛關注。護理管理者應對護理人員進行對中藥注射劑相關知識的培訓,觀念上改變中藥無毒或毒性小的偏見,提高對中藥ADR的重視度。消除護理人員怕上報新的、嚴重的ADR會對本人有影響及因對ADR基礎知識掌握有偏差而出現少報、漏報、甚至不報的現象。對上報的信息及時反饋和全院通報,提示全體護理人員對安全使用中藥注射劑關注。
4.2 預防及用藥前檢查 用藥前應詢問病人有無過敏史,并充分考慮病人的年齡、體質,慎重選擇靜脈用藥。配制前仔細閱讀說明書,嚴格檢查藥品。中藥注射劑多為黃色、淡黃色、棕色或棕紅色澄明液體,若發現溶液混濁、澄明度差、分層、有異物、變色、絮狀物,安瓿有裂縫等現象則禁止使用。注意有效期及失效期。使用中藥注射劑時,不宜在同一容器中與其他藥物混用,禁止多品種中藥注射劑同瓶輸注。輸注時兩組中藥之間常規用生理鹽水沖洗輸液管,避免藥液混合產生不良反應,以保證輸液安全。
4.3 做好用藥宣教 對不良反應臨床報告較多的藥物,或可能出現不良反應的藥物,在用藥前,應做好病人的宣教工作,介紹該藥的優點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幫助病人正確認識不良反應。做好心理護理和疏導解釋,消除病人的思想顧慮和心理恐慌。
4.4 用藥監護重點 本結果中藥注射劑 ADR發生的時間,56.8%在靜脈輸注開始后30 min內,對首次用藥者,應掌握好濃度,在用藥最初30 min應嚴格控制滴速,床旁持續觀察15 min~30 min,密切觀察病人意識、呼吸、脈搏等生命體征,以及時發現不良反應。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停藥,并報告醫生,積極搶救;注意觀察病人有無局部不良反應,如觀察有無注射部位紅腫、靜脈炎等;在巡視詢問觀察病人時,應圍繞該藥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癥狀進行詢問觀察;對用藥時間較長的病人,應進行追蹤觀察。同時建議對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不良反應嚴重的中藥注射劑,實行重點監測。
[1]閻敏,李新中,陳衛紅,等.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 302例分析[J].湖南中醫藥導報,2004,10(5):58-60.
[2]王蕾,潘巧儀.中藥不良反應概述[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0,2(3):149-153.
[3]賈毅婕,王育琴,常紅軍,等.77例中藥不良反應報告與分析[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3,5(4):23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