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英華,劉華清,李福龍,劉春燕
如何為老年呼吸衰竭氣管切開脫離呼吸機的病人選擇一個安全有效便于臨床應用的氧療方式,是一個有意義的臨床護理課題。俞森洋在《老年呼吸衰竭》中報道,在重癥監護病房(ICU)老年病人高達50%,其中很多人都因呼吸衰竭需要機械通氣,還有報道住入ICU中85歲病人中,82%需要機械通氣,需要延長機械通氣(10 d)的病人中,大于70歲病人占29%。老年呼吸衰竭的病人建立人工氣道使用呼吸機通氣后,要想成功脫掉呼吸機,拔除人工氣道,采用的人工氣道吸氧方式,直接關系到脫機的成功率,搶救成功率。我院ICU為氣管切開呼吸衰竭的脫機氧療老年病人采用自制加濕三通吸氧接頭吸氧[2]脫機,取的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院ICU建立人工氣道使用呼吸機的呼吸衰竭的氣管切開老年病人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72歲~93歲,平均78歲。60例病人隨機分為3組,每組20例,3組病人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3組分別為傳統侵入式吸氧組,自制加濕三通接頭吸氧組,氧氣霧化器吸氧組。分別監測3種吸氧方式脫機0 h、24 h、48 h、72 h 的 PaCO2結果。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秩和檢驗。

表1 兩種吸氧方式PaCO2的比較 mmHg
老年呼吸衰竭病人在緊急的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后,常常需要接著氣管切開,予以長時間的機械通氣治療。氣管切開后,傳統的侵入式氧療,氣流直接沖擊呼吸道黏膜,使呼吸道水分丟失過多,每天可達800 mL[2]。這是氣切老年病人痰痂形成的主要原因。常規用霧化吸入裝置因與人工氣道不匹配,使霧化藥物利用率和用氧安全方面都存在隱患[3]。面罩吸氧雖然避免了氣管套管內導管吸氧容易造成痰痂的缺點,但共同缺點是容易造成病人的二氧化碳潴留。自制加濕三通吸氧接頭吸氧濕化的同時,有專用的吸氣呼氣口,即不增加吸氣呼氣阻力,也不增加無效腔量。保證了病人的用氧安全。加濕三通吸氧接頭改為氣管套管側壁送氧后吸氧,改變了吸氧路徑,從根本上解決了氣流直接沖擊呼吸道黏膜丟失過多水分的問題。且又使氣管切口相對密閉保留了病人自身氣道溫度、濕度的不丟失[2]。加濕三通吸氧接頭與氣管切開的套管銜接緊密,翻身、咳嗽不易脫落。咳嗽時病人痰液從側孔溢出,不會四處飛濺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同時保證了病人的安全。
采用加濕三通吸氧接頭吸氧體現舒適護理所要求的整體性、創造性、個體化、有效化、使人工氣道病人在生理、心理、社會上達到最愉快狀態,盡可能減輕不愉快程度。所以自制加濕三通吸氧接頭吸氧是老年呼吸衰竭氣管切開病人理想的氧療方式。
[1]于英華,李福龍,賈麗群.自制加濕三通吸氧接頭用于人工氣道病人吸氧[J].護理研究,2011,25(1A):93.
[2]郁惠琴,毋遠春.氣管切開后下呼吸道痰痂的形成及處理[J].中華護理雜志,1996,31(3):142-143.
[3]徐雪影,李振中.新型人工氣道霧化裝置的使用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0,24(5A):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