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湖北省洪湖市中醫院院,湖北 洪湖 433200
筆者自2009~2010年采用雷公藤制劑內服外洗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PR)100例,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均為本院風濕科住院患者共100例。男32例,女68例,年齡17~75歲,病程8周至30年。
1.2 診斷標準
參照美國風濕病協會制定的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標準[1]:①晨僵至少1小時,超過6周;②不少于3個關節腫脹,至少持續6周以上;③ 掌指或近端指間關節腫脹,超過6周;④對稱性關節腫脹,超過6周;⑤皮下結節;⑥類風濕因子陽性;⑦X線原骨質疏松或骨侵蝕。以上7項需備4項即可診斷。
采用雷公藤片內服和雷公藤煎劑熏洗治療。(1)雷公藤片:由我院制劑室提供每次4片,每日3次,飯后服。(2)雷公藤水煎劑:取雷公藤飲片50g,加水2500ml,煎1小時后熏洗,浸泡關節腫痛處,每次以30min為宜,每日早晚各1次。
觀察治療前后晨僵時間,雙手握力,關節疼痛,壓痛和腫脹以及抗“O”(ASO),C-反應蛋白(CRP),血沉(ESR)等指數的變化和不良反應。
4.1 療效標準[2]
近期控制:關節疼痛,腫脹消失,無全身癥狀,功能活動正常;顯效:關節疼痛、腫脹明顯減輕,無發熱,功能活動基本恢復,實驗室檢查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有效:關節疼痛、腫脹有所減輕,全身癥狀明顯減輕,功能活動有所改善,實驗室檢查較前改善;無效:關節疼痛、腫脹,全身癥狀及實驗檢查無變化。
4.2 治療結果
近期控制11例,顯效35例,有效48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4%。經1療程治療后,晨僵時間雙手握力改善明顯,關節疼痛,腫脹指數均顯著降低 (P<0.05)見表1,實驗室檢查ASO,CRP,ESR均明顯降低 (P<0.05)見表2。
表1 治療前后癥狀改善比較 (±s)

表1 治療前后癥狀改善比較 (±s)
與治療前比較① (P<0.05)。
分組 晨僵時間(H)雙手握力(kPa)疼痛指數壓痛指數腫脹指數3.84治病前2.85 ±0.6 13.64 ±2.7 4.82 ±0.8 4.59 ±1.0±0.4治病后1.2 ±0.3①18.65 ±3.4①1.51 ±0.3①1.86 ±0.2①1.0 ±0.1①
表2 治療前后實驗室檢查結果比較 (例,±s)

表2 治療前后實驗室檢查結果比較 (例,±s)
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
分組 ASO(>500u) CRP(+) ESR(mm/1h)治療前73 91 65.32±10.2治療后 5① 32① 24.36±4.6①
4.3 不良反應
3例偶有胃脘不適,對應處理后癥狀消失。
類風濕關節炎 (RA)是以關節滑膜炎病癥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殘率高。以四肢大小關節腫脹,疼痛,晨僵,活動受限為主,屬中醫學痹證-尪痹的范疇。
《諸病源候論》:曰“痹者,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風寒濕熱等外部侵襲機體,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尪痹。以肌肉、關節、筋骨發生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治法以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為原則。
筆者在運用雷公藤制劑治病RA時療效甚佳。雷公藤含雷公藤多甙,不但具有抗炎鎮痛之功,還具有免疫抑制功能[3],更是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疼之功。因考慮到內服用藥時間如較長會產生諸多副作用,為提高療效,縮短治療時間,除內服用藥外,再配合雷公藤煎劑外用煎洗,用煎劑的溫性促進血液循環,使雷公藤的藥效更好更快的直達患處,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內服外洗,內外兼施,標本兼顧,使得腫痛消,關節利,諸癥向愈。
[1]彭興.類風濕關節研究進展[J].新醫學,2002,36(1):4-6.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為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9-30,137.
[3]李志銘.痹證論[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8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