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影響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給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廣東省第二中醫院應用奇正消痛貼膏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滿意,報告如下。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康復科室于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了90例膝骨關節炎患者,共107個膝關節,單側73例,雙側17例。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A實驗組(奇正消痛貼組)45例,B對照組(天和骨通組)45例。實驗組男20例,女25例;年齡41~69歲,平均52.74歲,平均病程6.14個月。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42~67歲,平均51.88歲,平均病程5.93個月。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方面經統計學分析沒有顯著性差異。
參考《骨關節炎診治指南》[1]制定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擬定的標準:①年齡大于或等于38歲;②因骨關節炎引起的局部關節、肌肉的疼痛,關節功能障礙者。本研究排除關節嚴重畸形的骨性關節炎患者,排除合并風濕、類風濕系統疾病患者;排除妊娠和哺乳期婦女;排除過敏體質和多種藥物過敏者。
實驗組:選擇奇正消痛貼膏(西藏林芝奇正藏藥廠),清潔膝關節局部皮膚,將隨包藥液均勻涂于藥墊上,直接貼于患處,1貼/24h,連續治療7天。對照組:選擇狗皮膏(沈陽東陵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清潔膝關節皮膚后,整片撕去蓋襯,貼于患處,1貼/24h,連續治療7天。
評價指標采用《中藥新藥治療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有關膝關節炎臨床癥狀半定量化判定標準[2](表1),分數越大,癥狀越嚴重。臨床痊愈:主要臨床表現積分減少≥95%;顯效:主要臨床表現積分減少≥70%;有效:主要臨床表現積分減少≥30%;無效:主要臨床表現積分減少不足30%。
統計檢驗采用雙側檢驗,兩組的有效率比較采用x2檢驗。
所有90例患者,均接受了7天的治療并接受了評價,對兩組患者的療效評價情況分析結果見表2。

表1 膝骨關節炎主要臨床表現半定量化判定標準

表2 兩組患者療效評價結果比較
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愈顯率=(痊愈+顯效)/總例數×100%。經卡方檢驗,兩組患者的有效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者的愈顯率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表明,兩種藥物在治療膝骨關節炎方面都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但實驗組的愈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在7天的治療周期內,A實驗組發生4例皮膚紅疹,B對照組發生3例皮膚紅疹,未影響繼續治療,停藥5天內紅疹均消退。未發生其他與藥物有關的不良反應。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骨性關節炎的主要病理改變是關節軟骨受破壞,滑膜、關節囊、髕下脂肪墊充血、增生、肥厚和纖維化[3]。屬于祖國醫學的“骨痹”范疇,多因肝腎虧虛、感受寒濕,過度勞損所導致,日久致氣血虧虛,筋脈失養。臨床表現多為關節疼痛,壓痛。因此以關節疼痛和壓痛作為主要的癥狀和體征來評價藥物的療效可以較好的體現藥物的治療作用。本研究結果表明,奇正消痛貼的愈顯率明顯高于狗皮膏,說明奇正消痛貼在治療膝骨關節炎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奇正消痛貼根據藏醫傳統經驗和理論,選用青藏高原的特有藥材獨一味、干黃水等精制而成,諸藥合用,共奏活血止痛、祛瘀通絡的功效。既往研究表明,消痛貼膏對急慢性組織損傷、疼痛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散寒、消腫止痛、促進組織修復等效果。在劑型方面,首創濕敷貼劑型,促進藥物快速溶出,使局部藥物濃度達到峰值,透皮吸收效果更加強勁、持久,療效更佳。
外用藥物使用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皮膚過敏情況。實驗組有4例出現皮膚紅疹現象,發生率為8%,僅表現為局部燒灼感,輕度發紅,散在紅疹及瘙癢,無皮膚破潰及感染發生,停藥5天內上述癥狀自行消退,皮膚過敏并未影響癥狀及功能的改善。在使用此類藥物時,要參閱藥物說明書,注意以下情況:①皮膚破損處不宜使用。②皮膚過敏者停用,過敏體質者慎用。③孕婦慎用。
[1]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骨關節炎癥指南(2007年版)[J].中華骨科雜志,2007,27(10):793-796.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30-131.
[3]武宏,韓穎,生夢軍,等.骨關節炎治療進展[J].醫學綜述,2007,13(7):1089-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