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鋒
(西部產權交易所,陜西西安710061)
802回合激烈競價是市場發現功能的又一佐證
■ 李鋒
(西部產權交易所,陜西西安710061)

2011年7月15日10時16分,陜西某國有企業持有的物業公司100%股權轉讓在西部產權交易所有序展開。該標的掛牌價為112.46萬元,加價幅度設計為0.2萬元及其整數倍,報價時間設置為120秒。電子競價活動一開始,參與各方就開始了爭先報價,5分種之內就有97次報價,報價達到191.86萬元,20分鐘之內就有218次報價,報價達到282.06萬元。隨著報價次數的增多,加價幅度也由剛開始的0.2萬元上升到0.8萬元、1萬元、3.6萬元、6萬元、10萬元,其中有三家公司多次報出6萬元的加價幅度,使交易現場變得異常激烈。9家參與競價活動的企業均參加了報價活動,他們分別在交易所不同的辦公室緊張報價,幾乎每個競價現場都是一人精確操作,一人計算成本,一人對外溝通,主要負責人更是緊鎖眉頭,審慎決策。時間持續到12點時,在交易大廳參加競價活動的轉讓方、監督方和公證方代表也不停地站起來走動,大廳里也傳出了“有沒有惡意競價的可能???”、“要不要暫停交易活動?”、“報價已經超過了掛牌價四倍了,再漲可能嗎?”種種疑惑使現場氛圍格外緊張,主持人多次作出“投資有風險,審慎報價,理性報價”等提示,工作人員也多次到各交易現場提示交易風險和報價規則,可一次次刷新報價系統的事實讓競價活動不知何時方能結束。300輪報價、480輪報價、760輪報價,直至802輪報價出現,競價倒計時從120秒一秒一秒遞減,在現場參加競價活動的很多人手捂著胸口,心臟伴隨著大屏計時器一起跳動,參加競價活動的所有人揪著的一顆心早就提到了嗓子眼上。倒計時0秒到來了,交易大廳沸騰了,鼓掌聲、歡呼聲、報捷聲響成一片,歷時2小時24分種,報價802回合,最終以587.26萬元成交,比掛牌價高出474.8萬元,增值率達到422%,書寫了西部產權交易所自成立以來報價次數最多,競價時間最長的記錄,在全國產權交易市場競價活動中,也是一次發現項目價值能力最強,競價活動最為激烈的交易之一。
是評估價格低了還是有惡意炒作之嫌?項目價值究竟體現在哪里?帶著這些疑問我們采訪了轉讓方、競價參與方、最終受讓方和項目交易組織方。轉讓方告訴我們,根據國家政策要求和標的企業存在盈利很少,甚至虧損等實際情況,他們決定轉讓公司整體股權,事先也進行過市場尋價,只有一個公司同意以50萬元的價格接收,還提出了一些不合理的補償要求。按照國家關于企業國有資產進場交易的有關要求,他們嚴格按政策要求進行了價值評估和報備轉讓工作方案,選聘的評估機構也是省內知名公司,在轉讓之前,他們還擔心112.46萬元這個價賣不出去。經過西部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和對項目進行調查策劃,充分挖掘了項目亮點,大范圍篩選了意向買家,在20個工作日里,聚集了30多家意向受讓人前來考察咨詢,今天這個轉讓結果真是出乎意料,競價活動也規范有序、緊張激烈,實現了國有資產布局調整和保值增值目的,交易所是企業產權交易離不開的“紅娘”,是市場經濟中政府為企業服務的有效窗口。競價參與方講,交易所組織這次股權轉讓活動公開、公平、公正,雖然他們沒有取得標的,但心服口服,沒有任何怨言。這個項目雖然目前存在著多個小區不盈利、盈利少等問題,但通過創新服務,可以增加新的服務品種和服務內容,獲得盈利的空間。再說,物業公司是一個投資較少,收益相對穩定的行業,也可以安排更多的人員就業,是一個新興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機會。最終受讓方對這次競價活動的看法是,評估報告和掛牌價基本反映了目前每個物業小區的現有價值,掛牌價只是每個物業小區現有價值的疊加,而不是8個小區市場效應的疊加,他們對項目價值分析不僅僅看現有的價值,更重視項目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影響。從企業發展戰略層面來考慮,這個項目的最大價值是它有8個小區,分布在西安市各個繁華地區,管理了3426戶約41萬平方米的住宅和商業面積,擁有很大的社會資源和市場份額,對他們公司今后的發展影響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而這些因素是現有的評估理論和方法所不能回答的問題。他們感到用這個報價取得此標的,很值!他們會認真履行合同約定,不存在炒作行為。西部產權交易所項目經理認為,這個項目交易競爭激烈他們是預料到了,但如此激烈超過了他們的預期。這個項目從基本面來看,存在著多個小區不盈利、物業收費標準低、歷史遺留問題較多、人員安置和工資待遇問題多、沒有長期服務合同約定等諸多現實問題。項目的優勢是管理服務小區多、小區地處繁華地段、管理面積大、服務居民用戶多、發展潛力和空間具大等。在這個項目交易過程中,他們一是對項目進行了充分調查了解,撰寫了項目盡職調查分析報告,在較短的時間內幫助意向投資人客觀分析項目價值,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意向投資人全面、準確地了解項目真實情況;二是利用各地產權交易平臺在短時間內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項目推介,擴大了推介范圍,吸引了來自北京、上海、深圳和省內致力于從事物業服務工作的公司關注,提高了項目推介成效;三是產權交易規范公平、公正的操作規則和熱情服務,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意向買家提供了均等的參與機會。這個項目交易在20個工作日里,吸引了30多家公司咨詢,有25家公司到交易所了解項目詳細情況,有13家公司遞交了申請資料,有10家公司繳納了交易保證金,最后有9家公司取得了參加競價資格。有這么多潛在買家參與競價活動,競價激烈是一種必然;四是用市場手段發現項目價值是產權交易機構一大優勢。市場平臺建設是一個有形與無形結合的長期工作,其知名度和影響力也是通過項目價值發現能力來體現的,發現買家和發現項目價值能力越強,說明這個交易平臺市場功能就強大。買家對項目價值的分析判斷,不僅包括現有經濟價值,還包括對項目的發展定位、對工作團隊管理現狀分析水平、對擁有的社會和市場資源認識、項目對公司未來發展的影響等因素,這些因素所體現的價值用傳統的評估理論無法解答,放到市場當中就有了很好的答案,也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
產權交易實踐證明,嚴格執行國家關于企業國有資產進場交易政策,堅持規范化、專業化和公開、公平、公正的業務原則,充分發揮交易機構平臺項目信息發散和投資意向聚集功能,不斷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和水平,注重建設“健康、強壯、有活力”的市場經濟平臺這只無形之手,依據有形的政策法規和無形的市場手段共同促進交易平臺建設,是完成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和國有資產增值保值的有效手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