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文婧
(湖北武漢430070)
用硬措施逼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 郭文婧
(湖北武漢430070)
近日,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出臺《順德區工業用地公開交易辦法》,對工業用地項目提出多個準入條件,將重點發展和引進高新技術產業,工藝技術落后的產業項目將不予供地,并嚴禁在工業項目用地范圍建設非生產性配套設施。(《珠江商報》7月16日)
市場競爭的原始邏輯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人廉我轉”。順德作為我國工業現代化的一個縮影,牢牢把握市場規律,一步步走在時代的前列,創造了工業化的偉大成績。但現在國內中西部地區利用資源和人力成本優勢,承接沿海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國際間,順德的傳統優勢產業也正在轉移到勞動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印度、越南等國家,使得國際市場的競爭也更加激烈。順德的下一步怎么走,這不僅是順德應該思考的問題,也是整個中國工業化現代發展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中央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要調整經濟結構,要促進產業升級。一步落后,就可能處處被動。順德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方面,表現的尤為迫切。但是,調整和升級談何容易?優化不是朝夕之事,升級也不是晝夜之間,出現矛盾和困難不可避免。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道格拉斯·諾斯提出了著名的“路徑依賴”理論,經濟發展與其他物理運動一樣,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并讓你輕易走不出去。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到今年年底,我國加入WTO就已經十年了,過渡期即將結束,各種過渡性保護措施將逐漸取消,對我國產品國際國內的深層次影響將逐步顯現。雖然市場競爭,會促使經濟結構和產業自發調整和升級,但這種自發的調整與升級,是以巨大的犧牲為代價的,也表現的特別艱難。美國的汽車之都底特律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由于依賴于單一的汽車業,加上技術革新沒有跟上,在金融危機之下,底特律幾乎成了一座空城。因此,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政府必須有所作為,必須加強規劃引導,不能重蹈底特律的覆轍。
政府引導的路徑很多,比如財稅政策、外匯政策、勞工政策等,但是企業,無論是制造業,還是服務業、商業,都必須落地。落地就需要依賴土地,而目前土地資源已經日趨緊張,也必須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上做文章。順德區對工藝技術落后的產業項目不予供地,禁止在工業項目用地范圍建設非生產性配套設施,這就是政府強有力的引導措施,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土地供應政策,逼迫企業調整轉型,加強自主創新,向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轉型。
自主創新是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最有力支撐,但我們也必須清楚:自主創新并不完全等于“自己創新”。在目前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自主創新必須要有開放的視野,要善于利用和整合全球的資源為我所用,要善于在國際競爭與合作中把握互利共贏的機會。因此,《順德區工業用地公開交易辦法》提出,對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廣東省50強企業以及控股50%以上的子公司的投資項目,或順德區年納稅額超億元的企業,投資項目可免交建設履約金,就是一個鮮明的導向。
民間對《交易辦法》肯定還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看法,但我們一定要提高認識,將思想統一到國家經濟戰略的高度上來,統一到推動順德多、快、好、省科學發展的全局上來,主動思變,早日謀劃,在未來的發展和競爭中占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