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華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圖書館,黑龍江 牡丹江 157041)
Web2.0 是 以 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Del.icio.us、43things.com 等網站為代表,以 blog、tag、SNS、RSS、wiki等應用為核心,依據六度分割、XML、A2JAX等新理論和技術實現的互聯網新一代模式。Web2.0最早是由O'ReillyMedia公司總裁兼CEO提姆·奧萊理提出的,一經提出即風靡全球,引起社會各界的熱烈討論。Web2.0及其技術同樣也吸引了我國廣大的愛好者,在2005年至今短短6年時間里,Web2.0已經滲透到多個研究領域,對Web2.0技術及其應用的研究也呈快速發展趨勢。筆者通過中國知網的中國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對我國Web2.0研究文獻進行統計分析,力求探索Web2.0在我國的影響及其研究趨勢特點。
利用中國學術文獻總庫為檢索工具,選取“題名”為檢索入口,以“Web2.0”進行精確檢索,詳細的文獻數據統計及發展趨勢見表1和圖1。
從表1和圖1可以看出,Web2.0在引入我國初期,人們對其研究即呈快速增長態勢,2004年僅為1篇,之后呈急速上升趨勢,由2005年的77篇增長到2006年的353篇,年增長率達到358.44%,其中2008年文獻數量最多,達到峰頂466篇,之后基本呈平穩發展趨勢(因檢索截止到2010年5月28日,所以2010年文獻數量為104篇,估計全年文獻數量在400篇左右)。

表1 文獻數量統計

近年來我國Web2.0研究文獻累計達1863篇,主要來源于期刊、報紙、碩博論文、會議論文、專利等幾個方面,其中以期刊最多,達到1237篇,占研究文獻總量的66.4%,詳細數據見表2。

表2 文獻來源統計
考慮到期刊所載論文在全部文獻來源中所占比重較大,數量增長趨勢與文獻總體增長趨勢基本同步,同時期刊所載論文對作者信息、研究機構、引文標注等方面較其他數據源更為全面,所以選取期刊發表的Web2.0相關論文作為分析樣本,通過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總庫以分組方式對我國Web2.0論文進行統計,所有數據截止到2010年5月28日。
Web2.0研究論文共涉及40多個學科領域,筆者選取發文超過10篇的學科領域進行統計,見表3。從表3中可以看出,對Web2.0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計算機、圖書情報、經濟、教育等領域,其中以計算機領域研究最多,這與Web2.0屬于新一代互聯網技術不無關系;其次是圖書情報領域,主要探討如何利用Web2.0技術加強信息組織、信息構建以及個性化信息服務;在經濟領域主要集中探討基于Web2.0及其技術下的經濟模式的發展與創新;教育領域中主要體現在利用Web2.0技術轉換教與學的角色,提供知識共享的學習平臺及交互式合作學習環境。

表3 學科分布情況
在Web2.0的研究中,不乏高產作者,發表論文4篇以上的作者有6人,發表論文3篇的作者有9人。其中王偉軍發表的論文數量最多,達到8篇,根據確定核心作者的普賴斯公式M=0.749進行計算,得出M值為2.12,即發文兩篇以上的作者為Web2.0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見表4。通過統計發現,在39名核心作者中,有36人來自我國各所大學及職業院校,所占比例達到92.31%。這說明在Web2.0的研究領域中,高校發揮著主導作用。

表4 核心作者統計
在1237篇論文中發表論文超過6篇以上的機構共有29所,具體機構名稱見表5。從表5中可以看出,研究作者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天津、武漢、浙江、廣州、四川、湖北等地區,均為我國的教育強省,也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對Web2.0研究的氛圍同其他地區相比較為濃厚。同時,對Web2.0研究發文居多的機構幾乎全部是我國的高校,這與核心作者幾乎全部來自高校的特征是相吻合的,說明高校學者對新技術的汲取及應用能力較強。

表5 研究機構統計
根據布拉德福定律,核心期刊所載論文量占總論文數量的1/3,Web2.0研究領域的論文總量為1237篇,故其核心區所載的論文數為412篇。由表6可以看出,載文量為13篇及以上的期刊為Web2.0研究領域的核心期刊,共有20種。其中,《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刊發的文章最多,達到43篇,《現代情報》居次,為42篇。同時,載文量在前20名的期刊中有8種是圖書情報學期刊,6種是計算機類期刊,二者分別占核心期刊總量的40%和30%,這說明圖書情報與計算機期刊是Web2.0研究的主要園地。

表6 核心期刊統計
對Web2.0研究主題進行統計分析,可以了解我國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及發展水平,對明確今后研究重點和發展方向有著重要的意義。考慮到Web2.0研究論文及涉及的學科較多,所以筆者以中文關鍵詞為依據提取比較集中的研究主題,表7為關鍵詞出現次數在20次以上的統計,從中可以看出研究主題以圖書館及Web2.0相關技術為主。

表7 研究主題統計
在對Web2.0研究熱潮中,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論文、學者。利用期刊數據庫中的被引頻次作為基本依據,選取被引頻次超過30次以上的論文及相應的作者、期刊作為參考,見表8。
被引論文次數最多的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孫茜撰寫的《Web2.0的含義、特征與應用研究》,被引次數高達120次,其次是上海圖書館劉煒與華東師范大學葛秋妍合作的《從Web2.0到圖書館2.0:服務因用戶而變》,被引次數達99次,其余論文被引頻次都在50次以下。

表8 Web2.0論文被引頻次統計
從文獻來看,被引頻次較高的論文研究主題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其一是對Web2.0及其技術的研究,包括Web2.0的含義、特征及主要技術涵蓋;其二是Web2.0對互聯網的影響及其在相關領域的應用。
從期刊上看,被引頻次在30次以上的論文發表在圖書情報類期刊的達到9篇,占排名前15種期刊的60%,是學者們參考引用的主要期刊。
Web2.0研究論文主要集中于圖書情報與計算機領域,發表在圖書情報學期刊和計算機類期刊上的論文占核心期刊區的70%;發文6篇以上的29所研究機構全部來自于我國各大高校,文中統計的36名核心作者主要來自于高校,占核心作者群的92.31%。
Web2.0及其主要技術影響著我國的多個行業,涉及政治、經濟、金融、教育、體育、文化、行政管理、社會統計、新聞傳媒、語言文字、圖書情報、檔案、測繪、農業基礎、電信、計算機、建筑、汽車等40多個學科領域,是在較短時間里滲透行業較多的網絡技術。
學者們對Web2.0研究的角度多種多樣,有的從Web2.0相關技術來研究,有的從網絡信息組織角度來研究,有的從知識管理的角度來研究,有的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研究,也有的從信息構建的角度來研究,還有的從數字圖書館的角度來研究。
雖然Web2.0技術的引入時間不長,但學者們的研究并未僅僅停留在Web2.0的技術內涵上,而是跨越到技術應用層面,如將Web2.0應用于網站建設、網絡課程、電子商務、信息素質教育、遠程教育、農業信息化、網上書目、參考咨詢服務、企業信息化、計算機等級考試、廣告傳播、病案質控信息化、醫患互動、電子地圖等等。
[1]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DB/OL].[2010-05-28].http://ww.cnki.net.
[2]Web2.0簡介.[2010-05-21].http://it.sohu.com/s2005/web2info.shtml.
[3]王偉軍,孫晶.Web2.0的研究與應用綜述[J].情報科學,2007(12):1908-1913.
[4]宮玉雯,王魯燕.2005~2008年我國圖書情報學Web2.0研究熱點分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0(4):56-5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