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東 劉海燕
人們對色彩的感覺是最直接,最感性的。歷史上的中國城市具有獨特的色彩魅力,既有古都北京紅墻黃琉璃瓦屋頂的皇家氣派,也有江南水鄉粉墻黛瓦的靜謐安詳。然而,近年來高速發展的中國城市,要么是“千城一面”的蒼白,要么陷入了“繽紛多彩”的雜亂無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缺乏有目的的城市色彩引導;另一方面,城市文脈的斷裂,對國內外建筑流行風格的追隨甚至是抄襲,又使城市原有的色彩特征逐步喪失。
20世紀20年代初,沙俄租借大連時期,城市色彩主要表現為典雅的灰色、灰黃色。日本占領時期主要為灰、淺黃、土黃色,此時期建筑體量較小,整體給人以親切、富有人情味的感覺。50年代盛行清水磚墻,舉國上下“一片紅”,60年代開始進行墻面干粘石處理,呈現“一片灰”;80年代又刮起了一陣“白色浪潮”,貼白色瓷磚,寶石藍玻璃,此類建筑至今在城市中還比比皆是。
改革開放尤其是2000年后,隨著城市開發建設步伐的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城市色彩更趨于多元化,但由于過去對城市色彩研究不夠,也出現了如城市色彩混亂、色彩污染嚴重等諸多問題。
現狀色彩與基底色彩(山、海、樹等自然色)缺乏協調,沒有突出山水城市特色。
建筑之間的色彩聯系較弱,尤其是新建筑與歷史建筑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因而形成城市色彩景觀的不連續。
某些新建建筑自我唱主角,只注重自身的色彩調配而忽略了與毗鄰建筑之間的色彩銜接,不和諧的色彩雜亂奪目。
部分區域主色、輔色及點綴色運用不搭配,比例不恰當;個別建筑色彩運用不當,可識別性差,造成功能混亂的錯覺。
在總體城市設計階段進行城市色彩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對城市色彩進行宏觀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和程度上引導整個城市色彩的視覺協調。因此,確定城市的主色調,是總體城市設計中色彩研究的首要任務,城市主色調一旦確定以后,將是整個城市色彩規劃設計的原則性要求,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城市的整體風貌特色,大連城市主色調在綜合考慮色彩設計一般性原則的基礎上,結合地域特征,確定大連城市基本色特征為淡雅明快的中性色系。色彩控制要素見表1。

表1 大連中心城區色彩控制要素
3.2.1 自然片區
碧海、藍天、綠樹是大自然賦予大連城市的天然背景色,自然片區主要集中在濱海地區、南部解放路地區、西部及北部與自然山體結合比較緊密的區域。此片區的色彩規劃以高明度、低純度的紅、黃、灰等暖色系為主。與碧海、藍天、綠樹等城市基底色相得益彰。
3.2.2 歷史片區
大連現存的歷史建筑色彩以灰色、暖灰色為主調。主要集中在中山廣場、青泥洼橋等地區。此區域的色彩感覺相對凝重、沉穩。其周邊新建建筑的色彩要保持城市色調的延續性,以灰色、灰紅、暖黃色彩為主色調。
3.2.3 現代片區
現代片區主要為東港CBD及人民路地區、與城市商業中心隔海相望的梭魚灣城市文化中心及高新園區等區域。現代片區的色彩規劃要體現“高科技、高效率的現代CBD形象,色彩感覺基本為冷峻的玻璃本色”。CBD商務區的色彩規劃要控制玻璃的明度;其他區域的色彩應體現“現代的、充滿活力的”城市形象,色彩感覺是明快和富有朝氣的,體現城市的現代化氣息,建議使用明度較高的色彩。
居住區:居住建筑色彩是市民生活、休憩環境的景觀組成部分,居住區要求具有溫暖,輕松,愉悅,安全的色彩環境,其顏色應當給人溫馨、淡雅的感受,選取高明度低彩度的色彩;大體量的高層建筑要求具有穩重和諧,明朗的色調。
行政辦公:行政辦公建筑外部色彩著重考慮求實、莊重、嚴肅的色調。可考慮運用低彩度的灰色或者明度對比高的冷色調。
歷史性建筑或街區改造:規劃延續城市的歷史文脈,歷史建筑街區應盡量保持其傳統色調,以顯示其歷史文化的真實性,色彩運用應以復原原貌和場景為標準,修復色彩應選擇比原建筑色彩純度高、明度低的顏色進行,對歷史建筑周邊的建筑,要求色調必須與古建筑色調相統一。
高科技園區:高科技園區的色彩應體現現代化的高科技色彩景觀,用色應簡潔、明快,以淺色、低明度為主。
教育科研:文教衛服務區的色彩要求寧靜淡雅。這個區域多與居住區夾雜在一起,因此,其色彩的運用也應以素雅、安靜為原則,在較大范圍內達到寧靜溫馨的效果。文教建筑應根據學校的性質、學生不同年齡階段進行選擇,小學顏色鮮艷松弛;中學的色彩環境應體現溫暖,安靜,嚴肅;大學的色彩應該冷靜,和平,嚴肅。
商業金融:金融商務建筑要求風格嚴謹,用色莊嚴,體現理智、冷靜、高效率的形象,主色調應選用穩重、大氣的中性或偏冷,灰為主的復合色。
商貿區的建設應突出其功能特性,特別是適應市場建設多樣化的需求。因此,其色彩應該豐富多彩,體現商業建筑的現代化氣息,使用明度較高的色彩。
廣場設施:廣場設施的色彩選擇,應體現場所功能特征和城市整體人文環境特色,廣場地面鋪砌應該體現地方特色,周圍建筑應與之相呼應,體現穩重、大氣、典雅的氛圍。
濱水空間及風景旅游區:濱水空間是旅游者和市民喜好的休閑地域,應具有明顯的指向性和高彩度,與天然城市濱水景觀相映成輝。旅游風景區的色彩要求自然和諧,風景區的色彩以自然的綠色為主,結合天光水色,是最容易達到和諧的區域,忌大塊的艷麗人工色彩,要求與周圍山水自然色彩協調。
城市色彩規劃對于締造和建設一個良好的人居環境,塑造和諧有序的、具有一定文化內涵的城市特色景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大連作為北方著名的濱海城市、浪漫之都、時尚之地,城市色彩的確定應充分考慮大連城市的自然特征、氣候特點及歷史文脈的延續,希望通過對城市色彩的總體把握,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
此外,色彩的規劃與管理應該由多方參與,除了專業人員和政府部門的主持外,還應當征求廣大市民的意見和建議,充分喚起公眾的參與意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從而共同管理和完善城市環境。唯有如此,才能使城市景觀色彩富有層次和韻律,形成豐富生動而又整體協調的城市色彩形象。
[1] 尹思瑾.城市色彩景觀規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2] 任致遠.透視城市與城市色彩規劃[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
[3] 辛藝峰.現代城市環境色彩設計方法的研究[J].建筑學報,2004(5):8-14.
[4] 陳 瑋,王 濤,從 蕾.創建“多樣和諧”的城市色彩環境——武漢城市建筑色彩控制和引導技術[J].城市規劃,2004(12):99-110.
[5] 楊維祥,熊向寧,黃生輝.武漢城市色彩規劃探討[J].規劃師,2003(9):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