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龐大鵬/文
俄羅斯的政治生態
——對全俄人民陣線的評析
■龐大鵬/文
2011年5月6日,統一俄羅斯黨在伏爾加格勒舉行了關于俄羅斯南部社會經濟發展問題的地區間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普京提議,為了凝聚支持統一俄羅斯黨的政治力量,需要建立廣泛的全俄人民陣線。普京的這一表態立刻引起俄羅斯國內外廣泛熱議。俄羅斯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布寧認為,全俄人民陣線的成立及其隨后的宣傳攻勢證明普京希望參加2012年的總統選舉。
那么,普京為什么沒有在以往的國家杜馬和總統選舉前謀求建立過類似人民陣線這樣的政治組織呢?這主要與俄羅斯國內政治生態的發展變化密切相關。全球性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對俄羅斯產生了強烈的影響,不僅重創了俄羅斯的經濟,也比較徹底地暴露了俄羅斯政治體制的弊端,從而促使俄羅斯精英與民眾開始全面反思俄羅斯的發展道路。這種變革的必要性首先體現在對如何解決事關俄羅斯民族生死存亡的問題上:即如何克服長期性的衰落、擺脫對能源出口的依賴和打擊腐敗?如何在全球市場的嚴酷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全面現代化戰略對此做出了回答,并希望從本質上解決兩個基本問題:俄羅斯的政治體制如何變革,以及俄羅斯的復興需要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可以說,在全俄人民陣線成立之前,全面現代化已經成為各主要社會派別的主要政治議程,并對俄羅斯政治生態產生了重要影響。全俄人民陣線的成立其首要目標當然是要確保統一俄羅斯黨在國家杜馬選舉中取得絕對勝利,但其背后深刻的政治內涵還在于,在俄羅斯全社會都在思考以全面現代化戰略為主導的俄羅斯新的發展模式之際,僅僅依靠官僚黨形象的統一俄羅斯黨來實現普京面向未來十年的執政理念顯然是不夠的。統一俄羅斯黨持續下滑的支持率也說明了這一點。普京如果要謀求重返克里姆林宮就需要借助全俄人民陣線這樣的更加廣闊、更加靈活的政治平臺來展現他對全面現代化戰略的理解,進而表明他對未來十年國家發展道路的執政理念。
2011年和2012年,俄羅斯將分別進行國家杜馬選舉和總統大選。在“全俄人民陣線”成立之前,“全面現代化”已經成為各主要社會派別的主要政治議程并對俄羅斯政治生態產生了重要影響。
一、全面現代化戰略引發梅普治國理念的差異
全面現代化戰略是指以俄羅斯國民心態和社會觀念的轉變為前提,堅持以人為本,在民主政治體系基礎上對國家進行全面的現代化改革。全面現代化戰略觸及了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后如何走向現代化、民主化及如何融入當代世界等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全面現代化與以往俄羅斯的發展戰略相比,其本質區別不在于經濟現代化,而在于政治現代化。
實現經濟現代化是俄政治精英集團的共識。2010年12月,普京要求根據金融危機后俄羅斯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調整《俄羅斯2020年前發展戰略》,并任命舒瓦洛夫為總負責人制定最終報告。這被視為普京的總統競選宣言。與此同時,2011年3月,現代發展研究所發布了《贏得未來:2012戰略》的報告初稿,聲稱這是為梅德韋杰夫總統嘗試制定的競選計劃。這兩份重要的政治綱領在改變能源型發展模式、實現經濟現代化問題上基本一致,但是在如何實現政治現代化上卻面臨不同看法。

2011年5月7日,俄羅斯總理普京在莫斯科州新奧加廖沃會見“全俄人民陣線”協調委員會成員。
梅德韋杰夫的政治現代化意在打破現有的政治壟斷、一黨獨大的局面,實現政治上的多元競爭。這樣做可能破壞現有穩定,但不實行政治現代化又很難解決阻礙俄羅斯現代化進程中的腐敗、官僚主義等問題。在梅德韋杰夫看來,穩定是國家現代化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但是只有致力于變革的政治制度才是堅固和穩定的制度。與梅德韋杰夫觀點不同的是,2011年4月普京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表示,俄羅斯不應有任何突變和建立在毫無根據的自由主義或蠱惑性宣傳基礎上的草率試驗。俄羅斯政治技術中心副主任馬卡爾金指出,梅普對政治體制改革的立場不同之處在于,普京認為,政治體制改革應該是微觀的,梅德韋杰夫則認為,國家的經濟變化越大,政治變化也越大。必須改進政治體制,為反對派創造更多機會。
梅德韋杰夫和普京在政治現代化問題上的分歧已經導致兩人在一系列問題上出現政治觀點上的差異。例如,梅德韋杰夫不同意普京關于前蘇聯時期處理民族問題的看法,認為前蘇聯是建立在意識形態上的、制度森嚴的國家,而當代俄羅斯是另一種國家,不能把過去的辦法照搬到現在。梅德韋杰夫明確表態俄羅斯沒有成為“超級大國”的奢望。此外,2010年12月,普京關于尤科斯公司前總裁霍多爾科夫斯基罪行的說法也受到梅德韋杰夫的反駁。2011年3月,梅德韋杰夫和普京關于利比亞局勢的原則分歧更是彰顯了兩人的理念差異。
二、政治精英對于現代化問題的不同看法可能引發普京團隊的不穩定
盡管梅德韋杰夫政治現代化的理念明確,但是出于維護俄羅斯政局穩定及普京依然掌控政局的現實,梅德韋杰夫執政以來的政治體制改革的舉措僅僅是在俄羅斯最高領導層可以控制的范圍內實施了有限的民主化,并未根本動搖普京八年形成的政治體系。不過,即使普京依然掌控俄羅斯政局,執政集團內部關于政治現代化的不同意見還是體現在了精英的政治表態上。
2009年6月9日,曾經是普京忠實擁躉的前公正俄羅斯黨領袖米羅諾夫公開聲稱,俄羅斯包括政黨體制在內的許多民主機制已經不符合時代的要求。在政權黨一黨獨大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政治系統越來越停滯不前。2010年11月18日,總統辦公廳第一副主任蘇爾科夫表示,俄羅斯社會在穩定期過后,分散權力的傾向將會加劇。集權管理模式將逐步轉變為更加溫和并富有彈性的管理方式,這將導致政治體系的復雜化。蘇爾科夫甚至認為統一俄羅斯黨未必能在2011年國家杜馬選舉中獲得絕對多數席位。2010年12月10日,總統助理德沃爾科維奇表示,任何一個認真觀察梅德韋杰夫所作所為的人都會明白,他希望留任第二任期,繼續致力于實現既定任務和目標。
上述表態都釋放了一個政治信號:梅德韋杰夫的政治體制改革的理念與舉措是符合俄羅斯政治發展要求的。如果這個信號成為整個精英階層的政治共識,那么對俄羅斯政局未來走向的影響將不可低估。而且,俄羅斯精英集團對于現代化和發展道路的爭辯也導致內部出現了激進自由派與溫和保守派。
三、現代化戰略對于社會思潮的引領影響了國家杜馬選舉前政治議程的設立
2010年6月15日,統一俄羅斯黨總委員會提出戰略任務是在國家杜馬選舉中獲勝,口號是成為國家現代化的動力和面向未來的黨。為此,統一俄羅斯黨提出了“保守主義現代化”的理念。“保守主義現代化”反對一切激進的革命,主張以妥協手段調和各種社會勢力的利益沖突。統一俄羅斯黨主席格雷茲洛夫認為,俄羅斯的民主機制,其實質是在加強俄羅斯主權原則的同時,不妨礙民主制度的發展,以便維護政治穩定。穩定的政治體制是整個社會抵御包括經濟危機在內的危機現象,使所有公民和社會集團享受物質福利、擁有自由和公道的基礎。
2010年4月3日,俄羅斯共產黨召開中央全會,中心任務就是討論俄羅斯現代化問題。久加諾夫做了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俄羅斯走向復興之路”的主旨報告,正式提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思想。“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核心依然是俄共以前所堅持的要將自然資源和戰略性部門收歸全民所有,認為國有化是發展科學、振興技術和社會變革的主要資金來源。
公正俄羅斯黨由于未能及時表態支持現代化戰略而面臨危機。公正黨雖然指責統一俄羅斯黨保守主義現代化,但它自身并沒有提出契合現代化戰略的思想體系。
可見,在全俄人民陣線成立前,現代化戰略已經成為俄羅斯政治發展中重大議程,并且出現一種政治態勢,即只有把握住甚至主導現代化議程,才有可能得到民意支持,進而在2011年國家杜馬選舉中贏得先機。
普京5月6日提議成立全俄人民陣線后,5月8日人民陣線協調委員會就率先成立了,5月13日統一俄羅斯黨網站上公布了全俄人民陣線成立宣言的草案,5月23日負責起草統一俄羅斯黨競選綱領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研究所宣告成立。如此密集的宣傳攻勢在普京以往的政治實踐中是很罕見的。
有時候喊得響并不意味實力超群。俄羅斯業已出現的政治生態新變化從某種意義上恰恰表明普京處于劣勢,這種劣勢與普京的硬實力即強大的權力基礎無關,而是與誰能夠代表俄羅斯的發展方向緊密相連。
事實上,正是由于梅德韋杰夫全面現代化戰略的深遠影響,俄羅斯本次國家杜馬選舉和總統大選可以視為不同發展模式和不同治國理念的競爭。因此,普京要想重返克里姆林宮就必須有所為,他需要一個能夠證明自己的平臺。全俄人民陣線應運而生,身負厚望。
一、全俄人民陣線的首要目標是確保在國家杜馬選舉中統一俄羅斯黨的獲勝并為總統大選奠定政治基礎
在解釋成立人民陣線的原因時,普京表示國家杜馬選舉是俄羅斯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在杜馬選舉的背景下,作為主要的政治力量,統一俄羅斯黨需要注入鮮活的思想及嶄新的面孔,還需要考慮議會選舉之后國家下一階段的政治生活,并確定基本目標。國家面臨著向創新經濟過渡和公正解決社會問題的任務,這就是創建人民陣線的主要動機和出發點。
在國家杜馬選舉之前,統一俄羅斯黨將調整初選原則,以便使加入全俄人民陣線的150位黨外人士能夠進入選舉名單。統一俄羅斯黨共可推舉600位候選人。根據法律,其中25%可以為非統俄黨成員。普京表示,在全俄人民陣線機制里的所有政治組織——統一俄羅斯黨、工會和青年組織應當絕對平等,不分大小,所有人都有機會和權利就俄羅斯的最佳發展道路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并推舉自己的候選人。這些候選人可以保留無黨派身份,并在統一俄羅斯黨的名單里進入議會。總理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對此的解讀是:這是一個超政黨機制,它不以政黨為基礎,而更像是圍繞這個倡議的發起人——普京建立的,而且人民陣線旨在團結各種平等的政治力量,它們都認為必須循序漸進地發展俄羅斯。如果統一俄羅斯黨的得票不少于2007年議會選舉,那么普京依然可以保持民族領袖的形象,這有利于他重新擔任總統。
不過,正如有效政治基金會主席帕夫洛夫斯基指出的,全俄人民陣線會削弱統一俄羅斯黨,而不是加強它。目前加入該機構的是大量的社會組織,不能把它們算作真正的政治力量。俄政治技術中心副主任馬卡爾金還認為,建立人民陣線表明普京希望使統一俄羅斯黨擺脫官僚政黨的形象。
二、借助全俄人民陣線的競選綱領,普京需要表明他比梅德韋杰夫更能引領俄羅斯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
從梅德韋杰夫一系列的表態來看,其政治體制改革的意愿不僅僅是滿足于在現行體制內的有限的調整。梅德韋杰夫的現代化戰略的確不是一個任期所能完成的,因此不能排除梅德韋杰夫有想連任繼續推行現代化戰略的意愿。事實上,梅德韋杰夫的新聞秘書和智庫領導人已經多次聲明梅德韋杰夫需要新任期推進現代化戰略。梅德韋杰夫本人在2010年12月6日也表示,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政權的連續性與政策的連貫性。如果俄羅斯國內形勢正常與穩定,如果他有相當的公眾支持度,他不排除參加總統大選。梅德韋杰夫強調的政策延續性當然不是指“普京計劃”,而是指全面現代化戰略。
一方面,梅德韋杰夫不僅通過提出現代化戰略確立了自己的風格,還被認為符合俄羅斯發展階段的要求。一部分政治精英認為,與西方建立現代化聯盟需要梅德韋杰夫這樣的適度、理性、平和與現代的領導人,而且還認為梅德韋杰夫擴大了政治參與,政府與社會及政黨之間的政治溝通比普京八年大大加強。這樣的共識對梅德韋杰夫尋求連任是有利的,而對普京重新當選顯然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梅德韋杰夫由于受限于現實的政治條件,除了現在進行的行政改革、政黨機制改革、完善司法體制、反對腐敗等具體行動外,暫時還難以總結梅德韋杰夫對于政治現代化改革的總體方案,只能看到某些意向和原則,這其中包括打破政治壟斷、實行多元競爭、促進權力結構的分化。僅有原則,實踐不夠,這是梅德韋杰夫執政的弱點。全俄人民陣線成立宣言的草案宣稱該組織是廣泛的社會力量聯盟,其目的是制定和落實俄羅斯社會長期發展綱要,為俄羅斯利益服務,致力于發展真正的民主。而普京對于全俄人民陣線競選綱領的要求是體現2020戰略修改的成果,制定適合俄羅斯發展的國家戰略。
三、依靠全俄人民陣線,普京謀求團隊的穩定和社會思潮的統一
普京指出了人民陣線的基本原則:所有加入的團體一律平等,候選人將以共同的綱領參加選舉,所有成員都有機會提出建設性意見。普京希望通過建立全俄人民陣線將屬于不同政治力量和社會組織的精英組織起來共同參與決策過程,實現精英團隊的穩定與社會思潮的統一。
5月7日普京會晤了包括企業家組織“俄羅斯的支柱”、“實業俄羅斯”、農民經濟和農業合作社協會、俄羅斯工業家和企業家聯盟,以及其他一些社會組織,如“俄羅斯阿富汗老兵聯合會”、俄羅斯婦聯和俄羅斯獨立工會聯合會等社會組織在內的領導人,并且提出了成立全俄人民陣線協調委員會,認為俄羅斯各地區都應當以加入全俄人民陣線的這些社會組織為基礎來建立協調委員會。普京表示所有關心俄羅斯命運的人都應聚集在人民陣線的旗幟下,平等地討論國家發展問題,并為議會選舉做準備。
5月13日全俄人民陣線成立宣言的草案規定,其議會選舉候選人都將以經過人民陣線中各社會組織廣泛討論后形成的共同綱領為旗幟參加選舉。宣言宣布人民陣線的任務是為新思想開辟道路,吸引公民社會——青年、婦女、老兵組織、實業界、職業協會和團體,以及所有關心國家發展的人士來解決俄羅斯發展的最重要問題,使公民的能力和創造潛力及其社會倡議都能發揮作用。
四、全俄人民陣線雖然擠壓了梅德韋杰夫的政治空間,但反而有可能激發梅德韋杰夫的競選意愿
全俄人民陣線的理念與梅德韋杰夫的一貫主張相背,這可能會影響梅德韋杰夫的競選意愿與策略。2010年11月梅德韋杰夫就明確表示,包括政黨機制在內的政治制度改革成效甚微,俄羅斯政治制度改革處于停滯的狀態。如果反對黨在議會競爭中沒有一點獲勝的機會,那么它就會退化,并逐漸被邊緣化。而如果執政黨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時候都沒有失敗的可能,最終也會退化。擺脫困境的途徑就是要提高俄羅斯政治競爭力,政治體制能夠得到重大調整,變得更加公開和靈活,最終變得更加公正。只有政治競爭力和有分量的反對黨才能保證國家真正的民主。
2011年5月12日,梅德韋杰夫在視察全俄國家廣播電視公司時強調指出,任何政治力量都不能認為自己是主導力量,如果認為一切已成定局,一切將按預定的腳本發展,俄羅斯的政治體制就沒有發展前途。有輿論分析認為,梅德韋杰夫的此番言論表明他并不支持全俄人民陣線,因為普京提出建立全俄人民陣線的想法預示著競爭只是在人民陣線范圍內進行、只是在加入陣線的人之間進行。在梅德韋杰夫尚未明確表態是否參加2012年總統大選之前,全俄人民陣線的成立究竟對梅德韋杰夫政治戰略上有何影響值得密切關注。
全俄人民陣線的提出與成立,并不是一個孤立的政治現象,實際上是“梅普組合”形成以來俄羅斯政治體系及其行為發展的結果,反映了俄羅斯在第六屆國家杜馬選舉和總統大選前政治生態的新變化,而全俄人民陣線成立后對俄羅斯選舉前的政治生態也必然產生重要影響,需要繼續追蹤和觀察。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劉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