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蘇(浙江警察學院圖書館 浙江 杭州 310053)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圖書館事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其各級各類圖書館共有122 101家[1],以總人口 3.11億[2]計,平均每2 500余人就有1家圖書館,從業人員共計342 343人,其中9 221家公共圖書館的從業人員達145 244人[3]。無論從圖書館使用人數還是使用便利性來講,美國在全世界都處于領先地位。美國圖書館事業之所以有這樣的成績,與美國社會的經濟、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發達有關,美國民眾對圖書館的巨大需求是推動美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動力[4],而美國圖書館協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簡稱ALA)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5],發揮了核心作用[6]。本文試圖通過《美國圖書館協會2015戰略規劃》[7](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2015 Strategic Plan,以下簡稱《ALA 2015規劃》)透視美國圖書館事業的未來走向,為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ALA 2015規劃》是ALA于2010年6月通過的戰略規劃,概述了ALA未來5年的戰略目標,確定了ALA將以加強圖書館及其行業和公眾的信息獲取能力作為戰略重點。
2009年春季,ALA發起了一項調查,對協會的重點發展方向公開征求意見。1年來,1 000多名會員和非會員參與了由地方分會和其他附屬團體舉行的40場論壇進行討論,對影響圖書館、圖書館員和ALA未來發展的環境信息(包括社會、科技、教育和經濟發展趨勢)進行了詳盡的分析。
2009年9—10月,ALA執行委員會會同ALA分支機構和協商會議領導人草擬了未來5年的戰略規劃,規劃草案經ALA理事會成員及ALA的分支機構、協商會議、各委員會、地方分會和附屬團體的審查,將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匯編成第2稿,并于2010年3月分發給ALA會員,再將近千名ALA會員反饋的意見和建議納入經ALA執行委員會審查的2010年4月的草稿之中,最終于2010年6月由ALA理事會通過了《ALA 2015規劃》。
《ALA 2015規劃》重申了ALA的創立宗旨(促進圖書館服務和圖書館事業的發展)、ALA的使命(促進公眾學習和保障公眾的信息獲取權利,領導圖情服務和圖書館行業走向發展和進步)、ALA的核心價值觀(致力于拓展圖書館在美國和全世界的服務,致力于改善圖書館服務,致力于會員服務,致力于一個開放的、包容的和合作的環境,致力于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和誠信,致力于卓越和創新,致力于知識自由,致力于履行社會責任和保障公共利益),提出了ALA的7個主要活動領域(促進館藏和服務多樣化,倡導公平獲取信息和圖書館服務,推動圖書館從業者和公眾的教育與終身學習,捍衛圖書館用戶的知識自由權利,宣傳圖書館及其行業以提高公眾對圖書館和圖書館員重要價值的認識,支持圖書館提高兒童和成人的信息素養,使組織卓越以滿足會員的需求)和5個目標領域(加強行業宣傳、爭取資金和公共政策支持,加強行業建設、促進圖書館界的卓越和多樣化,領導圖書館變革、適應全球數字化信息環境,為會員參與ALA的活動創造機會并促進其受益,增強應變能力),還在附錄中提出了未來的愿景(建立一個物理的和虛擬的圖書館世界,成為人們終身探索和學習的中心,每個人都是圖書館用戶),最后對未來的設想作了生動的描述。
《ALA 2015規劃》明確了2011—2015年ALA的任務、戰略目標和主要活動領域,彰顯了ALA的行業使命和社會責任。該規劃的制定和頒行對ALA未來5年的行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對規劃的研究和分析,不僅可洞悉ALA在美國圖書館事業中所發揮的作用,也能透視美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方向。
我國圖書館學家杜定友先生提出: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人才、圖書、財力和時勢4個方面;圖書館事業的理論基礎“三要素說”,即“書”(包括圖書等一切文化記載)、“人”(即閱覽者)、“法”(包括圖書館的設備、管理方法、管理人才等)[8]。筆者結合西方圖書館學和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開放、平等閱讀、免費服務、注重制度建設”理念[9],分析研究《ALA 2015規劃》的戰略目標和未來的設想,擬從6個方面簡述美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走向。
為了促進信息的平等獲取,消除圖書館用戶在獲得圖書館服務和信息資源時可能會遇到的語言、技術或文化障礙,避免其受到物理或態度上的障礙以及由于外表、種族、移民狀況、宗教背景、年齡或性別等產生的歧視,ALA倡導多樣化服務理念,因此圖書館必須利用多樣化的館藏資源,聘用多樣化的員工隊伍[10]。《ALA 2015規劃》提到:圖書館為各類型用戶提供多樣化的服務項目和活動;圖書館用戶可以訪問作為社區學習中心的實體圖書館,也可通過多種技術24小時在線訪問圖書館資源;館藏應包括能滿足不同族群需求的出版物和政府信息;通過合作為用戶提供本地和全球的印刷型和電子形式的資源;吸引不同背景的人進入圖書館工作,特別是招聘種族人士和殘疾人士,為他們提供專業教育和職業升遷機會;確保公平地為社會各階層提供圖書館公共資源和服務,為社區成員組織培訓和繼續教育,以適應多元社會的需求[7]。
ALA領導并支持美國圖書館界利用新技術加強創新與變革,并為國內外整個行業的所有圖書館分享創新與變革成果創造更多機會,以適應充滿活力和不斷增長的全球數字化信息環境。根據《2010年美國圖書館年度報告》[11]顯示,公共圖書館對互聯網的使用率繼續大幅增加,自2007年以來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71%以上的公共圖書館是社區里唯一免費提供電腦和上網服務的公共場所;無線網絡接入在繼續增長,超過80%的公共圖書館提供無線網絡服務;高校圖書館網絡使用率在大幅上升,95%的學生每周至少訪問圖書館網站1次,90%的學生認為他們能夠通過圖書館數據庫進行學術研究,尋找有價值的資源。美國圖書館界在信息技術的應用和自動化發展方面起步早、發展快,無論是MARC(Machine Readable Catalogue,機器可讀目錄)的采用、局域網的建設、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的建立、計算機管理集成系統的開發與應用、圖書館聯盟的建設、網絡信息服務和虛擬參考咨詢的開展還是數字圖書館的建設、Lib2.0概念的提出和實踐,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在美國,即便是每個圖書館都有良好的自動化設備,他們仍然強調把人的服務放在首位。他們認為,自動化只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圖書館的目的在于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和信息需求[12]。美國圖書館界將一如既往地不斷改進服務以滿足讀者需求,應用新技術,通過對數據的創新利用提升開展新服務的能力,重新評估現有服務,接受并應用新觀點,從而使圖書館服務歷久常新。
美國是圖書館事業最發達的國家,這得益于美國圖書館政策的保障。在美國圖書館政策體系中,圖書館法是核心,它從根本上規定了圖書館的義務和使命,確立了圖書館的地位和作用[13]。立法對圖書館的最大意義在于政府直接向圖書館提供經費保障[14]。隨著聯邦圖書館法的歷次修訂,聯邦政府的圖書館經費標準不斷提高、范圍不斷擴大。各州圖書館法對圖書館經費來源也都有明確的規定:根據人口數量確定圖書館事業的總投資,根據居民財產情況征收圖書館事業特別稅,從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中撥出專款作為圖書館資金[15]。除政府撥款外,社會捐助也是圖書館經費的重要來源,如“卡內基基金會”、“蓋茨基金會”都對美國圖書館事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6]。但是,據《2010年美國圖書館年度報告》稱,金融危機導致了大量美國居民涌向圖書館,但政府對圖書館的投入卻并未增加,相反,很多地方政府和機構都在削減對圖書館的資金支持[4]。《ALA 2015規劃》提出:ALA要為圖書館和圖書館行業的宣傳積極工作,讓更多民眾知曉圖書館及其從業人員的價值和影響力;要利用新技術,特別是通過網絡使公眾更加了解和支持圖書館;大力支持關于圖書館價值和影響力的研究;為圖書館募集經費和爭取政策支持加強宣傳;希望用戶能成為圖書館的主要宣傳者,認識到圖書館服務對個人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7]。經費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對美國圖書館界來說,面對社會經濟不景氣的時勢,為爭取政府對圖書館的更多撥款、慈善家對圖書館的大力捐贈及獲得地方、州、國家制定的圖書館相關政策的支持,必須大力加強對圖書館價值和影響力的宣傳,重視圖書館形象建設,尋求公眾支持,這顯然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ALA開始考慮圖書館的社會責任源于20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給圖書館界帶來的沖擊。當時美國社會動蕩、民眾思想混亂、各種問題和矛盾交織,反映在圖書館界為普遍存在的種族歧視和不平等問題。ALA界定的圖書館社會責任包括:圖書館應該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為改善甚至解決社會重大問題提供幫助,支持所有關心社會問題的個人及組織所做的努力并愿意為他們了解事實真相和進行研究提供資料幫助,對與圖書館及其服務有關的社會重大問題有明確立場[5]。《ALA 2015規劃》提出:ALA致力于知識自由、社會責任和公共利益;支持圖書館民主體制,為不同年齡、收入、地位、種族、體能的人服務,為他們提供生活、學習、管理和工作所需要的全方位的信息資源;支持和促進圖書館幫助兒童和成人掌握他們在全球信息化社會中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閱讀能力及利用計算機尋求和有效利用信息資源的技能;希望所有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擁有廣泛獲取其所需要和期待的知識、信息和文化遺產的權利;希望圖書館被公認為是發展經濟、建立強大的和充滿活力的社區及維持強大的民主國家的主要成員,是教育系統中為青少年提供重要的文化服務、豐富正規教育、支持終身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眾免費地、永久地獲取政府信息和電子政府服務的主要提供者[7]。美國圖書館界會繼續努力支持少數民族和其他弱勢群體利用圖書館;會繼續維護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和配套法案中關于重申思想、表達信息自由權利的內容;會與任何個人和團體試圖刪除圖書或其他材料的行為以及事實上侵犯圖書館用戶權利的行為等抗爭[11]。
美國公共圖書館有著良好的合作、共建共享的傳統,預算的普遍偏緊與提供更好服務的愿望促成了美國圖書館界實施若干具有深遠影響的合作事業[17]。同樣,廣泛的合作也為美國高校圖書館服務體系提供了寬廣的視野和強大的支持[18]。美國圖書館界的合作主要表現為圖書館網絡和圖書館聯盟兩種形式。圖書館網絡有三大類:第一類是行業性網絡,是以圖書館行業的核心業務(即聯合編目)為基礎形成的網絡,具有代表性的有著名的OCLC、WIN、RLIN等;第二類是專業性網絡,是由相同或相似性質的圖書館組成的協作網,如美國中東部地區主要的州立和私立大學圖書館組成的CICNet;第三類是地區性網絡,是由某一地區的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等不同類型的圖書館建立起來的網絡,通過相互合作建立統一的OPAC、館際互借系統和共同保存書庫等,如加利福尼亞州的MEIVYL、伊利諾伊州的Illinet[14]。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美國圖書館界現在還開展了網上聯合參考咨詢等網絡信息服務。美國是圖書館聯盟的發源地,19世紀80年代就有關于圖書館合作的研究,該研究建議圖書館聯合起來共享他們的資源。時至今日,美國已建立了遍布各州、數量眾多、類型齊全、規模壯觀的圖書館聯盟,聯盟的資源共享領域也由最初的文獻實物共享拓展到了圖書館全方位的專業領域和最新的現代化服務手段[19]。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數字圖書館聯盟的出現給美國圖書館界的合作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近年又出現了一種新的合作方式,即兩個不同類型的圖書館結合。結合圖書館的基本原則是共同使用圖書館服務設施,圖書館員為雙方的用戶提供服務[21]。除加強圖書館界合作外,ALA在《ALA2015規劃》中還希望圖書館能有效地與博物館、檔案館和其他信息提供者相互合作,以增加公眾可獲取的信息。
美國沒有主管全國圖書館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機構[6],以ALA及其分會為代表的行業協會(學會)擔負著政府部門的部分管理職能[18]。ALA的活動范圍非常廣泛,涉及到美國圖書館的各個領域,特別是在培訓圖書館員、制訂圖書館法和圖書館標準等方面具有較高的權威。它曾多次就國會圖書館館長的任命提出意見,它制定的行業標準在全美國圖書館界普遍采用,它為圖書館之間的協作、協調做了大量的工作,其行業的社會化管理功能越來越強大,在促進圖書館工作的現代化和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4]。《ALA 2015規劃》多次強調了ALA的行業領導作用:在促進圖書館事業發展以及提升圖書館信息服務質量與館員的專業技能方面起領導作用;力爭在影響圖書館和信息服務的立法、政策和標準的制訂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領導宣傳圖書館重大問題,如掃盲、知識自由、隱私、合理使用、保護文化遺產、信息素養、公眾永久公平免費地獲取政府信息等方面問題;在圖書館創新和變革中起領導作用;希望ALA對所有類型圖書館的領導作用能得到公認[7]。
[1]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 Library Fact Sheet1: Number of Libra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EB/OL] .[2011-05-10] .http://www.ala.org/ala/professionalresources/libfactsheets/alalibraryfactsheet01.cfm.
[2] U.S.Census Bureau,Population Division.World Population Summary[EB/OL] .[2011-05-10] .http://www.census.gov/ipc/www/idb/worldpopinfo.php.
[3]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 Library Fact Sheet 2: Number Employed in Libraries[EB/OL] .[2011-05-10] .http://www.ala.org/ala/professionalresources/libfactsheets/alalibraryfactsheet02.cfm.
[4]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State of America's Libraries Report 2010[EB/OL] .[2011-05-10] .http://www.ala.org/ala/newspresscenter/mediapresscenter/americaslibraries/index.cfm.
[5] 左平熙.美國圖書館協會開展的社會責任活動及啟示[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0(9):105-109.
[6] 楊凌云.中外圖書館宏觀管理體制研究評析[J] .圖書館,2011(1):51-52,58.
[7]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2015 Strategic Plan[EB/OL] .[2011-05-10] .http://www.ala.org/ala/aboutala/missionhistory/plan/index.cfm.
[8] 百度百科.杜定友[EB/OL] .[2011-05-10] .http://baike.baidu.com/view/745668.htm.
[9] 鄭建明,范興坤.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習西方國家圖書館事業研究[J] .新世紀圖書館,2010(3):20-25.
[10]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 Policy Manual: Diversity[EB/OL] .[2011-05-07] .http://www.ala.org/ala/aboutala/governance/policymanual/updatedpolicymanual/section2/60diversity.cfm.
[11] ALA發布2010年美國圖書館年度報告[J] .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0(5):42.
[12] 吳建中.美國圖書館事業印象記[J] .圖書館雜志,1986(1):71-75.
[13] 羅 曼.美國圖書館政策體系及其帶來的思考[J] .中國圖書館學報,2005(1):78-81.
[14] 柯 平.美國圖書館事業的現狀與趨勢[J] .圖書館學研究,2001(1):81-90.
[15] 周勇娟.中美公共圖書館的差距比較[J] .圖書館建設,2010(12):21-25.
[16] 韓小亞,王 榮,魯莉莉.美國的慈善事業與圖書館[J] .圖書館建設,2009(5):84-88.
[17] 許建業.當代中美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之比較[J] .圖書情報研究,2009(1):28-31.
[18] 劉 濤.中美高校圖書館服務理念之我見[J]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0(8):287-290.
[19] 王 暉,廖運平.美國圖書館聯盟建設管窺及啟示[J] .圖書情報工作,2010(13):58-60.
[20] 張瑞賢.美國數字圖書館聯盟(DLF)的發展及其啟示[J] .圖書館學研究,2007(11):18-20,8.
[21] 桑良至.圖書館合作新模式: 結合圖書館:《 美國圖書館趨向》綜述[J] .圖書館,2007(5):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