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英 蘇靜芹 李正祥(東莞圖書館 廣東 東莞 523071)
隨著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共圖書館開始籌劃專題圖書館建設,以增加服務深度,增強競爭實力。專題圖書館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專題文獻資源的建設,下文將對信息時代圖書館專題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相關問題展開探討。
專題文獻是指對某一個或幾個相關聯的主題展開論述的各種文獻。從這個意義上講,專題文獻的范圍很廣,內容也較為精深,每個圖書館都可以組建自己的專題文獻館藏。
圖>書館的藏書是按照知識分類體系進行組織和管理的,而這種知識分類體系是按主題集中文獻的,所以圖書館的藏書基本上都是按主題集中分類、排列的。圖書館可以根據需要,抽取與某一主題相關的文獻進行專門的管理和利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專題文獻是圖書館經過系統的收集、主題內容比較全面和完整的專題文獻,是圖書館中具有相對優勢的文獻,是圖書館精心組織和打造的一類特殊文獻。
特色文獻是指能代表本館館藏文獻特點的、人無我有或人有我更全更深的文獻。特色文獻對圖書館來說非常重要,是圖書館經過長期積累而形成的,反映了圖書館的發展歷程和傳統的特色館藏資源,可以是某一種或幾種比較稀少的珍貴文獻,也可以是某一類或幾類專題文獻。圖書館在建設專題文獻時,要處理好專題文獻與特色文獻的關系。盡管每個圖書館都有一個或多個專題文獻,但“只有那些為本館所獨有的、能反映本館特點的、代表本館發展水平的、積累深厚并形成規模和優勢的專題文獻,才有可能發展成為圖書館的特色文獻”[1]。“圖書館通過特色文獻資源的建設與利用,能夠進一步提升辦館理念和服務層次”[2]。
1.3.1 專題文獻是現代公共圖書館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出版物品種、數量的迅猛增長和載體形態的多樣化,傳統圖書館“大而全、小而全”的發展模式徹底宣告結束。對于個體圖書館來說,傾其所有也無法滿足每位讀者對文獻的需求,因此必須調整館藏發展思路,尋找自身新的發展趨勢。首先,可以進一步加大專題文獻的館藏深度。既然在廣度上無法豐富館藏文獻資源體系,那么可以在深度上挖掘文獻價值,并充分利用館藏文獻。專題文獻建設是將館藏文獻引向縱深發展的有效途徑,通過對某一類或幾類專題文獻的廣泛收集和入藏,最終形成館藏優勢,既能提高館藏質量,又能提升圖書館的競爭力。其次,專題文獻經過積累和沉淀,可以發展成為圖書館的特色文獻。在文化多元化時代,特色是圖書館發展的生命力,沒有特色的圖書館無論其資本有多雄厚,都無法在社會甚至同行的競爭中占有優勢;相反,有特色的圖書館尤其是在館藏方面具有特色的圖書館,無論其發展空間還是競爭能力都極具優勢。再次,專題文獻為深化圖書館服務提供了資源基礎。優質的圖書館服務是建立在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基礎上的,建設專題文獻的目的在于更好地開展服務。實踐證明,越專深、全面的專題文獻越能確保圖書館服務的深度,只有深度服務才能真正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水平。
1.3.2 專題文獻是專題圖書館的基石
雖然出版物的數量激增、讀者的需求日益專業化和精深化、圖書館服務不斷專深等都是推動專題圖書館產生和發展的主要動力,但是專題文獻的入藏及其服務才是專題圖書館迅速發展的根本。離開了專題文獻資源,專題圖書館就是無本之木。如果專題文獻資源的數量有限或者補充不及時,那么專題圖書館就無法有效、持續地發展。專題文獻不僅直接促成了專題圖書館的出現,而且還將決定專題圖書館的發展態勢。因此,專題圖書館發展的首要任務不是營造外部環境(如館舍空間、內部裝飾、設備配置及人員結構),而是加強專題文獻資源建設(即保證專題文獻的數量、品種和載體形式的完整和齊備)。
各個圖書館的主要任務與服務對象不同,館藏文獻資源建設的原則和側重點也有差異。公共圖書館作為面向廣大社會公眾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其讀者來自社會各個階層,需求各異。因此,圖書館專題文獻資源的確定和建設要從本館的實際情況出發,如可以選擇一些讀者感興趣的專題,對廣大市民生活、休閑等有益的專題,社會的熱門話題或焦點話題等。
公共圖書館不僅是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還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地方政治、經濟建設,并直接服務于本地的政治、經濟發展需要。所以,專題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到當地的政治、經濟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尤其是一些敏感話題和熱門產業,在文獻資源方面為經濟發展提供保障與支撐。例如,東莞圖書館為了配合東莞市城市化發展的需要,曾設立城市化專題文獻專架;東莞市的企業數量較多,東莞圖書館開辟產業資料專題文獻,并開辟專架予以存放,重點收集和入藏各類企業名錄、產業信息文獻,有效滿足了企業和讀者對于產業信息的查詢需要。
地方文獻的收藏也是公共圖書館服務地方政治和經濟建設的需要。目前,地方文獻大多作為各公共圖書館的專題文獻,在文獻資源建設過程中得到人力和物力上的保證。
圖書館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會形成自身的特點,館藏文獻資源發展傳統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專題文獻資源的建設思路。例如,地方文獻是公共圖書館的優勢館藏,將此作為專題文獻建設并發展成為專題圖書館,具備充分的文獻儲備和優勢。
特色文獻和特色服務是圖書館的立足點,是精心打造的館藏文獻資源和圖書館服務品牌。圖書館在選擇和組織專題文獻時,可以從館藏特色文獻入手,以特色文獻建立專題圖書館,或者以特色文獻的相關主題或衍生主題建立專題圖書館。一旦專題文獻的積累依托館藏特色文獻的發展,則比較容易開展專題圖書館的創建工作,提高專題圖書館的發展水平;同時,專題圖書館的建設又可以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圖書館的特色文獻和特色服務。
規劃和發展專題圖書館的首先任務是建設專題文獻資源。專題文獻既是整個圖書館文獻資源體系的一部分,又是一類特殊文獻。因此,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一般原則和基本方法同樣適用于專題文獻資源的建設。此外,還必須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以確保專題文獻收藏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專題文獻資源建設是指依據圖書館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特殊服務對象及社會對專題文獻信息的需求,系統地規劃、選擇、收集、組織管理某一類文獻資源,并建立全面、完整和具有特色的館藏專題文獻體系的全過程。
(1)完整性、全面性 建設專題圖書館時必須保證對專題文獻資源的收集和占有是完整和全面的,不僅要盡量收集齊全與專題相關的各種出版物,還要注重對各類載體形式的收藏,包括紙本圖書、期刊、報紙,電子圖書、電子報刊,相關的音像制品等。
(2)專深性 專題文獻資源建設不能流于表面,對專題文獻的占有不能完全以數量取勝,還要努力收集有價值的專題文獻資源,以確保專題文獻服務的深度。只有專題文獻資源的收集具有一定的學科性、專業性,以專題文獻為依托的專題服務才有深度。
3.3.1 專題文獻資源的采集方法
圖書館文獻資源采集方法同樣適用于專題文獻資源的采集,常規手段主要包括書目征訂、現場采購、網絡采購、接受贈送、書刊交換等。在專題文獻采集的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在圖書館經費允許的條件下,靈活使用多種采購方式,盡量將專題文獻收集全面。
3.3.2 專題文獻資源的采集策略
(1)圖書館的采訪部門有專人跟進和負責 專題文獻資源的采集不能只停留在督促圖書供應商提供更多、更全的專題文獻采購目錄上,而要主動搜集專題文獻書目,以便掌握更多的專題文獻書目信息,擴大專題文獻采購的范圍。同時,專項負責人還要及時關注和掌握專題文獻的出版狀況,并對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與趨勢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2)直接向專業書店采購 目前網絡的普及為專業書店提供了發展空間,同時也為專題文獻采購提供了便利。專業書店不僅能夠提供全面、豐富的專題文獻目錄,還能滿足大量專題文獻的現采需求,有利于專題文獻的快速積累。
(3)在政府采購與分散采購中求得平衡 公共圖書館一般通過政府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本館的圖書供應商,實施政府采購,所有的文獻采購都由指定的圖書供應商提供。雖然最后入圍的圖書供應商都相對具有雄厚的實力,但并不能保證他們具備提供專題文獻的能力。因此,圖書館需要劃撥專門的經費,采取分散采購的方式,自主進行專題文獻的采購,如向專業書店采購、隨機在書店現購、在網上書店補購等。
(4)圖書館的采訪部門與專題文獻服務部門緊密合作專題文獻采集主要是采訪部門的工作,但完全依靠采訪部門很難采集到完整、全面的專題文獻,還需要對外服務窗口的支持。對外服務窗口的工作人員直接與讀者接觸,了解讀者的需求,而且在服務工作中積累了大量與專題文獻相關的知識,能夠為專題文獻建設提出更為有效、合理的建議,甚至還能提供更多的專題文獻采購渠道和書目信息。
專題文獻資源的建設包括采集、組織與管理兩方面。采集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專題文獻資源建設的規模,而組織與管理將直接影響專題文獻服務的效果。可見,專題文獻資源的組織與管理尤為重要。
3.4.1 各種載體文獻資源的集中管理
專題文獻資源“除了傳統的書報刊等資源類型外,還包括網絡資源、多媒體視聽資源、數據庫資源等,同時還有結合數據庫建設的定題征集資料”[3]。目前,圖書館對各類載體文獻資源普遍采取分散管理的方法,即將圖書、報刊、音像制品、電子資源等分開陳放,并由不同職能部門進行管理。由于專題文獻資源由多種載體類型組成,所以為了突出專題或主題、更方便地開展服務,圖書館應采取專題文獻資源集中管理的方法,即將不同載體形式的相關專題文獻集中陳放,并按照圖書館的需要進行組織。
現代圖書館專題文獻是由各種文獻載體組成的多元化文獻資源體系,其中紙質圖書和電子資源(包括電子圖書和專題數據庫)是主體,期刊是重要補充,報紙和音像制品是輔助。這些資源有機地融合在專題空間里,互為補充,以滿足讀者的各種需求。例如,東莞圖書館在建立專題圖書館時充分考慮到各種文獻載體的作用,注重對各種載體文獻的收藏,對書架、刊架、報架及多媒體閱覽設備進行合理的空間布局,將各種載體文獻有機地融合在專題圖書館里。
3.4.2 專題文獻閱覽室管理模式
圖書館對專題文獻進行集中管理,需要一個相對獨立的存放空間和服務空間。對于規模較小的圖書館或者專題文獻數量較少的圖書館,可實行專題文獻閱覽室管理模式,如設立服裝閱覽室、地方文獻專題室等。這種管理模式的優勢在于:人力投入較少、管理相對封閉、服務活動較為簡單和單一。
3.4.3 專題圖書館管理模式
如果圖書館的規模較大、專題文獻數量較多,則可實行專題圖書館管理模式。該模式是目前圖書館界比較流行的專題文獻管理方式,即對各個專題文獻服務空間以“圖書館”相稱,大圖書館中設立小圖書館。專題圖書館管理模式是對傳統文獻管理模式的創新,其最大優點是辦館思路更為靈活,文獻建設中人財物的配置更加合理,管理制度更加規范,空間設計與布局更加人性化,服務活動與效果更為顯著。
3.4.4 專題文獻資源使用評價
專題文獻是公共圖書館資源建設和讀者服務的重點,代表了圖書館業務工作和服務工作水平。保證專題文獻質量的重要手段是對文獻使用效果進行評價,如評價專題文獻的數量、文獻的利用率、讀者需求的滿足率及收集讀者反饋意見等。
專題文獻的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專題圖書館的建設不能急功近利。只有積累豐厚、具有優勢的專題文獻才能成為圖書館的特色文獻,才會擁有長久的生命力。
[1] 呂冰清, 李正祥. 現代城市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方略[J] .圖書館建設, 2010(9):12-15.
[2] 伏瀠瀅. 從文化角度談特色文獻資源建設[J] .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10(18):65-67.
[3] 林 純. 公共圖書館服務深化“:專題圖書館”建設[J] . 圖書館論壇, 2006(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