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武,楊先紅
(1.華僑大學圖書館美術學院資料室,福建 泉州 362001;2.華僑大學圖書館,福建 泉州 362001)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的頒布實施,我國民辦高校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民辦高校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生力軍。作為高校辦學三大支柱之一,民辦高校圖書館的建設和服務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由于管理體制的制約,我國民辦高校圖書館的發展還比較滯后,難以為學校教學和科研服務提供強有力的資源保障。數字時代的到來以及全球一體化趨勢的呈現,大力發展民辦高校圖書館,對于促進民辦高校的建設意義深遠。
目前,不少民辦高校圖書館的建設還處于“為評估而辦”的狀態,辦館條件較差。一是圖書館館舍面積不大。按照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高校圖書館規程(修訂)》(以下簡稱《規程》)的要求,生均2.05m2的館舍,按在校生0.8萬~1.5萬計算,館舍面積應是1.6萬m2~3萬m2,而現在還有不少民辦高校圖書館的面積僅為1萬 m2左右,這離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要求相差甚遠。二是設備陳舊。有的民辦高校圖書館沒有全部安裝空調,服務設施不齊全,現代化設備陳舊,環境不夠優雅、舒適、整潔。三是經費短缺。民辦高校籌借資金比較困難,加上辦校時間短,辦學需要大量經費,圖書館建設資金投入不足。
我國著名的圖書館學家杜定友先生曾提出“書”、“人”、“法”是構成圖書館的三要素。 可見,藏書是圖書館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從藏書數量看,按《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中規定的生均藏書100冊的合格標準,按在校生0.8萬~1.5萬計算,民辦高校圖書館藏書應達到80萬~150萬冊以上。但實際上,大多數民辦高校圖書館的藏書量卻僅有5萬冊~6萬冊。從藏書質量看,一些民辦高校圖書館館藏文獻專業結構不合理,陳舊內容較多,研究型文獻十分匱乏。由于書刊價格上漲,為了迎接教學評估的需要,有的民辦高校圖書館突擊采購圖書,致使一些特價書、降價書成為圖書館的館藏文獻,而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的圖書卻難以被圖書館所購買收藏。
《規程》明確規定:“高校圖書館應按照合理的結構比例,有計劃地配備包括圖書館學、情報學、外語、古漢語和校內主要學科的專業人員。高等學校圖書館的專業人員應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其中本科以上學歷者逐步達到60%以上。”但目前我國大多數民辦高校圖書館存在隊伍專業結構不合理、工作人員的學歷參差不齊的現象。隨著民辦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民辦高校圖書館工作任務空前繁重。因為人員編制有限,圖書館不得不聘請臨時工或學生做圖書管理員,以維持圖書館的正常運轉,而這些臨時管理員的知識結構參差不齊,影響了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就目前情況來看,圖書館員的總體素質如職業道德素質、專業素質、業務管理素質等偏低,而且具有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專業知識、圖書情報專業知識以及計算機知識和外語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非常缺乏,難以為讀者提供滿意的服務。
圖書館的建設、管理和各項業務工作的開展,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讀者的需要,服務是圖書館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但從目前我國民辦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有的民辦高校圖書館只開展簡單的文獻借閱工作,服務內容單一,服務手段落后。有的民辦高校的電子閱覽室尚未建立,沒有為讀者提供網絡信息導航服務、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等。
民辦學校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依法舉辦的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民辦高校圖書館建設滯后的現狀,既有資金困難的原因,也有人為方面的因素,但關鍵是民辦高校領導思想上對圖書館建設認識不夠,缺乏辦館意識。多數民辦高校領導對圖書館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不少民辦高校領導認為圖書館工作是簡單的書刊借閱工作,把圖書館當成“家屬安置站”。民辦高校建校初期由于資金短缺,對圖書館建設投資不足,從而導致民辦高校圖書館的發展相對緩慢。
高校圖書館是為高校教學、科研提供文獻信息保障的學術性機構,在學校學科建設、教學研究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民辦高校領導要從培養優秀人才的角度出發,提高對圖書館的認識,把圖書館真正看成是高校辦學的三大支柱之一,加快圖書館建設步伐,把民辦高校圖書館建設成為大學生成才的基地、重大發明創造的智慧源。按照《規程》的要求,增加圖書館館舍面積或重新建造獨立專用的圖書館館舍,營造優雅的學習環境,搞好圖書館內外環境的綠化和美化,合理布局館藏資源,使圖書館更好地為學校教學科研服務。
目前,民辦高校圖書館最突出的問題是館藏文獻資源不足、結構不合理。因此,民辦高校應多方籌措資金,著力解決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不足的問題,《規程》規定:“高等學校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購置費應與學校教學和科學研究的需要相適應,并根據學校的發展逐年增加。”民辦高校應該加大圖書館文獻資源購置經費的投入力度,從而增加館藏文獻資源總量。一方面民辦高校要爭取吸引企業參與投資辦學,另一方面民辦高校要大力發展科技型產業和社會服務型產業,為圖書館提供足夠的購書經費。
優化館藏結構,建立特色文獻館藏體系,走文獻資源共建共享之路,是當今民辦高校圖書館的必然選擇。民辦高校在辦學規模、招生數量不斷擴大的前提下,圖書館的信息資源總量難以滿足讀者的需求。民辦高校圖書館應根據學校的發展目標和教學、研究工作的需要,根據辦學特色和學科優勢,制訂文獻資源建設方案,有重點、有系統地加強文獻資源建設,按照各學科發展所必須使用的文獻的類別、品種、數量、文種等內容來優化文獻資源,協調處理好重點藏書與一般藏書的比例關系,正確處理文獻的數量與質量、品種與復本、專業書刊與其他書刊的比例關系,建立一個適合民辦大學本科教學和科研需求的科學合理的藏書體系。在采購紙質文獻的同時要逐步將館藏信息資源合理數字化,開展特色數據庫建設和網上虛擬資源建設,形成實體資源與虛擬資源并存的館藏資源體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文獻信息迅猛激增,任何一所高校圖書館都很難收集所有的文獻資料。民辦高校圖書館應積極參與全國和地區性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工作,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文獻需求。
民辦高校要提高核心競爭力,就需要高素質的人才作支撐。民辦高校圖書館要為學校的改革發展提供創新型服務,同樣需要一支創新能力強的圖書館人才隊伍作保障。民辦高校圖書館必須準確把握圖書館人才隊伍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加強人才培養,提高館員素質。一要按照圖書館工作規律和根據學校學生人數、師資隊伍狀況、信息資源的數量、服務項目與要求,合理配備相應的圖書館工作人員。二是應采取切實措施,引進專業人才,改善圖書館人力資源結構。按照合理的結構比例,有計劃地聘任(引進)圖書情報、計算機、外語和有關本校一級學科所需的專業人才,使本科以上學歷者達到60%以上。三要尊重人才,采取一切措施留住人才,培養人才。支持和鼓勵館員脫產或在職學習,以提高學歷層次和學術水平。建立館內業務學習制度,營造良好的學習、交流氛圍。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結合工作需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館員參加各種業務學習和培訓。要制定館員業務考核制度,對館員的工作業績進行定期考核,以調動館員的工作積極性。
首先,應加強讀者教育工作,尤其要加強新生入館教育。民辦高校圖書館應與學校有關部門合作,舉辦新生入館教育課,向新生介紹圖書的分類知識、圖書館館藏布局、圖書館的規章制度以及有關信息資源的使用方法等,使讀者了解圖書館的基本知識。還可通過宣傳欄、圖書館網站為讀者介紹有關利用圖書館的知識。
其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服務內容。現代信息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使圖書館服務手段和服務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當今的圖書館服務已從文獻外借、閱覽服務正向文獻收藏、外借、閱覽一體化服務的模式轉變,圖書館服務工作已從文獻借借還還的服務轉移到多層次信息咨詢服務,更多的工作人員從事信息的檢索、組織、加工以及知識的管理工作。因此,筆者認為民辦高校圖書館在做好文獻借閱工作的基礎上,應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參考咨詢服務,為科研人員提供課題跟蹤服務,為讀者開展信息推送、信息增值服務,利用虛擬咨詢、電話咨詢、郵件咨詢等解答讀者在文獻利用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指導讀者檢索文獻,開展館際互借服務,使民辦高校圖書館真正成為民辦高校的科研服務中心、教學輔導中心。
民辦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師生進行學術研究活動的重要場所,是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民辦高等學校圖書館應以“讀者第一、服務育人”為宗旨,根據學校的建設定位,積極探索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新規律,健全服務體系,以滿足學校教學、科研、學科建設以及人才培養的需求。
[1] 徐緒卿.我國民辦高校圖書館建設淺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4(1):58-60.
[2] 劉云.民辦高校圖書館建設策略探討[J].科教文匯,2009(28):234,250.
[3] 修紅梅.民辦高校圖書館問題概述及對策探討[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6(5):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