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濤
(河南省圖書館,河南 鄭州 450052)
長期以來,我國圖書館受封建藏書樓觀念的影響,在管理上“見物不見人”的現象非常突出,從采編、典藏到借閱,工作重心在“藏”上,管理的側重點都在“物”上,而把“人”(圖書館工作者和讀者)的需求等因素擺在次要的位置上。同時,對圖書館工作者的“個性化”的“人”也置于相當“物化”的范疇。
圖書館管理工作的實質,就是對“人”(讀者)的服務,而實現“服務”的手段、方法、效果也是靠人(圖書館工作者)。因此,“人”成為圖書館的核心,是關鍵。
隨著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的不斷涌現,圖書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建立以“人本”為中心的價值體系,成為當務之急。
“人本”管理的實質,是把人作為一種資源或資本,即人力資源或人力資本,強調管理中“人”相對于“物”的優先重要性。而“能本”管理則強調的是人的能力發揮,和對“能力”的尊重。“能本”管理是更高階段、更高層次和更高意義上的“人本”管理,是“人本”管理的發展。
“能本”管理,就是以人的能力作為管理的對象和管理的核心,提倡“能力本位”,強調人與組織的共同發展,建立起以能力為核心”的價值觀。“能本”管理體現在管理過程中,就要求以能力價值觀來支撐和統攝其他價值觀。堅持以人的能力為實施管理的根本立足點和根本依靠力量,其管理措施則是建立一種“能級管理制度”。“能本”管理是知識經濟時代管理發展的趨勢,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必然。
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包括人的智力和創造能力在內的人力資本,對圖書館的發展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管理實踐告訴我們,人力資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和造就能夠把知識、技能有效轉化為生產力、利潤的“能人”。知識經濟的浪潮推動了人力資源管理,最重要的創新就是要營造一個能充分發揮工作人員創造能力的環境,推進以能力為基礎和前提的“能本”管理。“能本”管理思想的深遠意義,在于它把人看作是最大的資本和財富,強調能力至上的文化氛圍。
“人本”管理理論強調對“物”的管理需要通過對“人”的管理來實現,確立了“人”在圖書館工作中的決定性地位和作用。但隨著讀者個性化、專業化服務需求越來越強烈,圖書館工作人員不僅肩負著文獻信息的遠程服務、專項信息服務、定題服務、跟蹤服務等,而且肩負著知識導航服務。圖書館管理工作要貼近讀者需求,就要有一大批綜合素質高、能力強的新型工作團隊,也就是說在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工作中,不同的崗位往往對任職者所具備的能力和個性特征具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崗位所付出的勞動強度也不一樣。如果不建立一個以能力為要素的“能級管理制度”,圖書館將無法完成工作與發揮應有的作用。
知識經濟時代的圖書館必然走向“以能力為本”的管理之路——把人的“能力”擺在了首要位置,通過強調能力因素,按照工作人員的特長,將其放在最適宜、最能發揮其聰明智慧和專業特長的崗位上,以充分調動與激發其潛能,這是知識經濟時代對知識和人才管理的趨勢。但“能本”管理并不排斥“人本”管理,“能本”管理是對“人本”管理的升華和具體化。“能本”管理是通過加強工作人員創新能力的培養,增進與優化圖書館內部的人力資源配置,培育有利于知識型、創造型人才成長的文化氛圍,讓人力資本的效用最大化。
圖書館的“能本”管理,就是要確立公平、公正、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切實避免“唯文憑主義”。也就是說,“能本”管理強調的是“能力本位制”而不是“學歷本位制”和“資歷本位制”。實踐反復證明,在圖書館工作中,擁有高學歷的工作人員,其業績不一定就比沒有學歷文憑或學歷不高的工作人員好,資歷老的工作人員也不一定就比資歷淺的工作人員好。如果人才選拔評價機制過分地強調學歷,以學歷文憑為主要門檻,“唯文憑主義”,就會與知識經濟所強調的“能人經濟”相背離,圖書館就吸引不了新型的人才,也留不住人才。傳統的人事制度過分強調學歷和資歷,事實上個人素質、能力與學歷和資歷并不呈簡單的正比例關系,對學歷和資歷的過分依賴固然有利于簡化人事管理體制,但它給人力資源管理帶來了吃老本、熬年頭、不思進取的頑疾。
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需要那種善于發現問題,也善于解決問題的人;需要善于獨立創造,同時也善于與圖書館內外其他人員合作的人;需要善于獲取和運用新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善于對現有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局部或全面創新的人,即需要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圖書館要培養一大批具有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就要營造適于人才潛能發揮的環境。良好的成才環境是人才潛能發揮的潤滑劑。圖書館要創造一個相互尊重理解、團結互助、和睦友愛、協調溝通、寬容謙讓、取長補短的和諧人際關系,從而使每個工作人員都能心情舒暢、滿腔熱情地投入工作。也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業務骨干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突破陳規,積極創新。
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能本”管理,在于強調與關注專業人才的能力發揮。在信息時代,社會對圖書館工作人員隊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但復合型人才畢竟不多。為此,圖書館領導者必須利用各種形式,強化復合型人才建設,不僅要千方百計地去吸納新型人才,更要激發與挖掘現有工作人員的潛力。
人才是圖書館最重要的資產,沒有人才,一切工作目標都難以實現。當今世界,高素質人才已成為稀缺資源。圖書館的頑癥之一是人才流失問題,要解決圖書館長期以來存在的人才流失問題,途徑只有一個——尊重人才。尊重人才,才能留住人才,才能發揮人才的創造性、積極性。
尊重人才,包含尊重人性趨利的本性。管理學家認為,尊重人才,薪資是最直接的體現,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物質按質論價,人才市場的人才價格也概不能外,什么樣的薪酬,吸引什么樣的人才,成為人才市場的基本準則——按知識與能力品質論價。薪資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管理者對員工的重視程度及期望程度。”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作為人們換取生活物資的等價交換物——金錢,最易于刺激、驅動人類骨子里面最懶的那根筋——潛力。人才是最有價值的資本,它會朝最能體現其價值的地方流動。
長期以來,圖書館不僅在吸納優秀人才方面存在先天的弱勢,加上人才政策和激勵機制靈活性不夠,不能與時俱進,激勵機制失效,激勵效應極為鈍化,“薪酬對人才的磁吸效應”幾乎為零。面對目前人才爭奪戰白熱化的趨勢,圖書館深受人才流失的困擾。圖書館要留住人才并建立自己的人才高地,就要采取一切手段把人才用好。用好人才,首先就要尊重人的趨利本性,建立“按能力付酬”的差異化薪酬管理體系。即對圖書館的業務骨干采取重點傾斜,以吸引人才,降低人才流失的風險。圖書館要擁有一流人才,就要給一流人才一流的薪酬。圖書館付給工作人員的薪酬不僅要做內部的橫向比較,更要做市場的一個橫向比較,采取薪酬差異化,給某個職位或業務骨干高薪酬,是尊重人才的最具標桿的體現。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一流人才爭奪戰將更趨激烈,圖書館要建立自己的人才高地,避免人才流失,乃至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一方面必須建立起“能本”價值取向,以“感情”和“事業”來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必須正視人的趨利本性,必須基于一個較高起點的薪酬平臺與體系,采取區別對待的方式,對關鍵崗位的人才采取高薪酬,以彌補圖書館因自身的局限性對人才吸引力不足的缺憾。
在圖書館的管理工作中,人是管理活動的主體,也是管理活動的客體。“能本”管理就是要以尊重個性化發展為準則,以是否有利于工作人員潛能的發揮為主要考量標準。
美國學者戴維·布雷福德和艾倫·科恩在《追求卓越的管理》一書中指出,領導者可以分為3類:師傅型領導,那是經驗管理的產物;指揮型領導,那是科學管理的成果;育才型領導,那是面向未來的文化管理模式的要求。這意味著領導者主要通過授權、指導等手段來實施管理。也就是說,通過給予員工充分的自主權,提高其工作績效,進而提高了組織的整體績效。
“能本”管理所強調的是,通過糾偏來實施控制,通過溝通與協助解決問題來進行糾偏,間接地影響員工的行為。圖書館的“能本”管理,要求明確權責,放手授權,合理授權,使各執行人員明確職責權限而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圖書館的“能本”管理是基于權責統一的原則。
為此,圖書館的掌舵人(館長)在科學發展觀、榮辱觀的理論框架指導下,首先要轉變作風和管理方式,要學會通過層層授權,適當地給下屬“壓擔子”,大膽放手讓下屬開展工作,以期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工作人員的聰明才智。也就是說,圖書館領導者要學會尊重與欣賞下屬的工作。這樣工作人員將不再是“工具”而被迫工作,蘊藏在其心底深處的價值實現感、成就欲、事業心、自尊、自愛、自強心理與主動性、創造性,自然地傾瀉出來,把工作做得盡可能好。
“能本”管理,是以能力為根本的管理,追求的是人的能力最大化發揮,主旨在于發掘現有人力資源的潛力。由于人的才能是多方面、多層次的,當一個人的能力與其職位相匹配時,才能發揮最大作用。實行“能本”管理,在于激發工作人員的創造力與潛能。
為此,圖書館領導者不僅要知道這個人現在能干什么,更重要的是挖掘其潛能。挖掘工作人員的潛能,在于合理地使用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是“能本”管理的關鍵之一。合理地使用人才就是要讓關鍵性的人才擔任關鍵職務,給他一個充分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間與平臺。
[1]康亦農.論現代圖書館的能本管理[J].情報探索,2008(6).
[2]曾慶霞,顏雪琴.能本管理在圖書館管理中的應用[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6(3).
[3]郭月容.論圖書館的能力管理[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7(4).
[4]陳陸.論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能本管理”[J].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4).
[5]周運麗.關于現代圖書館人本管理理念的探討[J].商業經濟,2010(11).
[6]王喜和.圖書館人本管理的內涵與特征新論[J].圖書館論壇,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