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超 鄭濤 高翔 (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 天津300191)
近年來,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顯著進展,但環境形式依然十分嚴峻。面對新的歷史使命,環境監測迎來了從傳統到現代、從粗放到精準、從分散封閉到集成聯動、從現狀監視到預測預警的全面歷史性轉變。污染源自動監測已經成為實現這一歷史性轉型的重要技術載體。“十一五”期間我國大力開展國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網絡建設,至“十一五”末,全國已建設省、市級污染源監控中心306個,對6 259家國控重點污染源安裝了在線監測設備,并實現了與各級環境監管部門的數據實時傳輸。為確保自動監測數據的有效性,環保部頒布了《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辦法》。[1]有效的自動監測數據是企業計算污染物排放量和確定是否達標排放的依據,是環境主管部門總量考核、監督執法、排污申報核定等工作的基礎,[2]是應用自動監測數據的前提。由于有效性審核工作在實施過程中較為繁瑣、工作量大、涉及面廣、要求高,如何抓住審核重點,準確進行有效性審核,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確保自動監測數據準確有效,成為當前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是指環保部門對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定期進行監督考核,確定其自動監測設備正常運行。[3]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在正常運行狀態下所提供的實時監測數據,即通過有效性審核的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
為了規范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內容和程序,國家制定了《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辦法》,把有效性審核工作分為企業自查、現場核查、比對監測、綜合評審等幾個步驟。
企業對自動監測設備進行自檢并提交自查報告,自查的報告應包括企業基本情況、自動監測設備基本情況、現場安裝情況、運行與維護情況、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通信穩定性、數據準確性、數據數量要求、設備運轉率、設備技術檔案等,同時還應對企業自動監測數據準確性分析、數據缺失和異常情況說明以及企業生產情況等進行文字性描述。
現場核查是評審自動監測數據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據之一。從內容上主要檢查企業排污口規范化情況、采樣點位規范化情況、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變動情況、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運行狀況、各類資質情況、企業生產工況、污染治理設施運行與自動監控數據的相關性等。
比對監測是以國家或行業發布的標準方法為參比方法,對日常運行的自動監測設備的技術指標進行不定期的抽檢。比對監測是保證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準確性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技術環節,結果是自動監測設備運行期間數據有效與否的重要判定依據之一。對于廢氣自動監測設備,比對監測的項目包括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流速、煙溫、氧含量。對于廢水自動監測設備,比對監測的項目包括化學需氧量和廢水流量。
《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辦法》規定:由責任環保部門組織相關部門組成考核小組對企業自查報告和比對監測報告等文件進行資料審核后,再結合現場檢查情況和設備運行情況,提出綜合評價及審核結論。結論可分為3個等級,即通過審核、基本通過審核和審核不合格。
進入現場前應對污染源企業進行初步了解,包括:安裝自動監測設備的污染源工作原理、監測項目,污染物排放濃度范圍,自動監測設備的生產廠家、型號、工作原理,設備運行情況以及前期是否有整改記錄等。[4,5]必要時,還可準備現場快速測定儀器、電流發生器等輔助設備。
數據有效性審核工作涉及的文字性材料較多,大體上可分為制度類文件,如崗位責任管理制度、設備操作和使用制度、設備運行和維護制度、設備校驗和比對制度等;資質類文件,如運行商資質、運行維護人員資質及自動監控設施資質等;記錄類文件,如日常巡檢記錄、定期維護、校準校驗記錄等。對于制度類文件,應注意制度制定是否全面,其內容是否與國家相關標準有出入,日常工作中是否按照制度執行,對于資質類文件,應注重是否具備相應的資質,資質的有效期及所規定的范圍,如從事運行維護、化驗分析人員是否通過培訓并取得相應合格證書,并持證上崗,人員數量是否能夠滿足工作的需求,是否參加過數據有效性審核培訓工作等。對于記錄類文件,應注重記錄填寫是否清晰、完整,是否可溯源,建議地方環保部門制定統一的記錄表格,并指導運行維護人員進行填寫,避免出現記錄填寫錯誤、狀況描述模糊等問題。
實踐表明,進行自動監測設備現場檢查時除了要參照國家發布的標準外,利用一些輔助手段進行檢查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對于稀釋抽取法的儀器,應注意探頭控制器處壓力表的讀數,當稀釋空氣壓力表的表頭壓力小于58 psi或大于62 psi,真空表表頭讀數小于14 inHg,或者儀器空氣壓力表小于1.5 MPa或大于2.0 MPa,均可視為非正常運行。對于以鉻法測定化學需氧量自動分析儀,消解溫度密閉不能低于165℃,敞口不能低于120℃,超過此限,即可視為非正常運行。現場核查的結果建議以評分的形式作為判斷該季度自動監測設備是否能通過有效性審核的依據之一。現場評分應涵蓋系統完整性、技術性能、建設及安裝規范性、數據采集準確性、通訊通暢及完整性、運行管理規范性等幾個部分,其分值的設定應統籌考慮企業前期建設的成果,以及企業為保證設備正常運行而做的維護工作。作為通過自動監測設備驗收的企業,檢查打分內容應以運行管理及數據上報質量情況為主。
3.4.1 廢氣自動監測設備 ①采樣點位:國家對于自動監測設備的安裝位置有很明確的要求,但在實際監測過程中,完全滿足國家要求的情況是不多見的。以廢氣自動監測設備為例,受現場條件的限制,安裝自動監測設備位置或比對監測預留位置大多數處于管道變徑、氣體渦流區域,在此位置進行監測,極易受到氣體流量頻繁變化的影響,導致誤差的產生和加大。針對此種情況,應適當加密布點,延長采樣時間,以便測試結果能反映真實排污狀況,減少測試偏差。對管道尺寸小的,如直徑<0.6 m的圓形煙道或斷面積<0.1 m2的矩形煙道,采樣點數目較少,可規定1個樣品的采集時間不得少于45 min,或者規定所采集樣品累計的總采氣量不得少于1 m3來保證樣品的代表性。[6]②采樣儀器:目前廢氣自動監測設備實施比對監測時,主要使用Testo等便攜式儀器,由于便攜式儀器體積較小,攜帶過程中碰撞、顛簸等不可避免的因素可能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差,鑒于比對監測對數據準確性的嚴格要求,強調在比對監測時必須攜帶標氣瓶,對便攜式儀器進行比對監測前的現場標定。[7]③采樣時間:對顆粒物而言,國家已發布相關標準對采樣時間進行了規定,但實際上工況的穩定性、煙氣的含濕量、采樣位置等因素在確定顆粒物采樣時間時都要結合考慮。[8]
3.4.2 廢水自動監測設備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自動監測設備的取樣器應設置在規范化排污口,以保證所采集的水樣具有代表性。[9,10]但在實際建設過程中,許多企業受場地條件限制未進行明渠建設,污染物自動監測設備安裝在污水處理工藝末端的某個位置,同樣不利于比對監測工作的實施。針對此種情況,可將所采集的實際污水樣品均勻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由自動監測設備取樣器進入分析單元,現場分析并記錄檢測結果,另一部分樣品則帶回實驗室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與自動監測儀器分析結果組成數據對,參與統計計算。
在實際工作中,除了填寫國家下發的綜合評價表的內容外,建議地方環保部門在進行綜合評審的過程中還應注意收集污染物測定量程、標準曲線、儀器設置的相關參數(k系數、α系數、消解時間)等信息,這些信息既是對數據有效性綜合評審工作的補充,又可為以后進行有效性審核工作提供技術依據。
對于環保工作者而言,自動監測設備數據有效性審核是一項新的業務類型,無論是現場檢查還是比對監測,都與傳統工作的內容和側重點有所不同。雖然國家多次組織相關培訓,但由于此項工作涉及面寬、技術復雜,污染企業情況各異,因此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很多的疑點及難點。研究數據有效性審核工作的特點,分析各環節需注意的事項,是保證自動監測數據應用的重要條件,為充分發揮自動監測設備在環境預警、節能減排和污染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有力技術保障。■
[1]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28號.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Z].2005.
[2]國家環境保護部.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辦法[Z].2008.
[3]國家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教程[S].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0.
[4]易江,梁永.固定源排放煙氣連續自動監測[S].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09.
[5]國家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水污染連續自動監測系統運行管理[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6]國家環境保護總局.HJ/T 75-2007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試行)[S].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
[7]裴冰,萬方.CEMS比對監測相關問題探討[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0,22(2):8-10.
[8]潘柳青.CEMS比對監測要求探討[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8,20(3):58-60.
[9]國家環境保護總局.HJ/T 353-2007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安裝技術規范(試行)[S].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
[10]李艷紅,畢彤.廢水COD在線監測系統現場比對試驗及管理的幾點建議[J].中國環境監測,2005,21(4):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