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IDC產業格局分工明確
民營企業作為IDC市場的拓荒者,最早發現機遇,進行了市場拓展和培育的工作,一度取得市場優勢。但電信運營商很快成為IDC市場的跟進者,并憑借自身優勢迅速超越了民營IDC
拓荒者:民營企業
優勢:民營IDC與互聯網企業結合緊密,更了解其需求、運作更加靈活,差異化優勢明顯。
業務范圍:一系列的增值業務,有負載均衡以及集群服務、Web Caching 服務、VPN 服務、網絡存儲服務和網絡安全服務等。
競爭結果:在IDC產業鏈獲得了一席之地。
跟進者:電信運營商
優勢:網絡基礎資源優勢、政策優勢和規模優勢
業務范圍:主要集中在托管服務,主機出租服務等,是在IDC價值鏈的底層。
競爭結果:確立了在這一領域的壟斷地位。
虎視耽耽者:廣電總局
優勢:強大的資金能力、雄厚的政府背景使廣電總局一開始積極建設自己的IDC就廣受關注。事實上,廣電總局已經具有一定的數據和經驗積累,同時還擁有內容方面的優勢。
劣勢:與電信運營商相比,廣電缺乏做網絡的經驗
競爭結果:民營IDC企業的市場份額將被進一步壓縮
目前的IDC產業格局被壟斷的市場
IDC產業內部的同質化競爭已經非常激烈,電信運營商與民營IDC之間,以及民營IDC彼此之間,業務越來越重疊,于是價格競爭成為決定市場成敗的關鍵因素。形勢對民營IDC來說更加不利。
行業主導者:電信運營商(以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為代表)
所占市場份額:60%以上
優勢:本身的資金能力非常強大,不論在機房的建設、服務器的購買、對電力成本的承擔能力上,優勢都很明顯。身處上游的電信運營商,實際上握著民營IDC的生死牌。
業務范圍:近年來,電信運營商出現了“上下通吃”的趨勢,從基礎業務向增值業務發展。
競爭結果:兩者之間的競爭是不對等的競爭,其結果不是資源的優化利用,而是電信運營商壟斷優勢的不斷加強。
依附者:民營IDC企業
優勢:靈活,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創新性較強
劣勢:依附于電信運營商,需要從電信運營商那里購買帶寬、租用機房和線路開展業務,自建機房開展業務的民營IDC很少,同時直接受到電信運營商發展戰略的影響。
業務范圍: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生存,有些民營IDC結合自身的能力和優勢,推出了一系列的創新服務。
競爭結果:退出市場或謀求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