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邦仁
21世紀將是利用互聯網的特性倡導新商業文明的時代,“開放、分享、責任、全球化”是新商業文明的重要內涵。CEO們或許應非常認真地留意到,給員工真正的幸福,就是企業家社會責任意識的高度體現,也是企業興旺發達、領導天下的甚至最重要的原因。
從最近的新聞事件我們可以看到,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的理想之一,就是做最有幸福感企業:“也許我們的員工不是最有錢、不是收入最高的,但是他們在阿里巴巴工作是最有幸福感的”。他曾經宣稱:“員工表現不好,老板要先檢討。”近日,他用行動為這句話做了一個現實注腳。
2月21日,阿里巴巴主動發布公告稱,公司的內部調查發現,過去的兩年里,共有2326名阿里巴巴網站的會員——“中國供應商”涉嫌欺詐國際買家,近100名員工合謀其中。為此,CEO衛哲、COO李旭暉負間接領導責任,引咎辭職;集團人力資源總監鄧康明降級另用。在處理這場不為人知的企業誠信危機時,馬云采取了最激烈或者說最公開、最理所應當的方式,“如果今天我們沒有面對現實、勇于擔當和刮骨療傷的勇氣,阿里將不再是阿里”。
盡管外界的猜測紛紛擾擾,對于這件外界稱之為“欺詐門”的事件,我們寧愿看到其積極向上的一面。阿里巴巴祭出誠信第一的企業價值觀,對整個互聯網的生態環境而言,有益無弊。“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公平的互聯網交易環境建成需要通過一系列事件的刺激來推動。無論馬云是否真正的、足夠的真誠,企業誠信的價值觀都是順應大道的,我們的社會切實需要阿里巴巴這樣的標桿。
同時,企業的價值觀也和員工的幸福感呈現出相輔相成的關系。“人類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追求幸福”,員工的幸福感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而企業價值觀則是員工幸福感的源泉。當員工認同企業的價值觀,認為自己在做的這件事有意義,他就會誠心誠意地為企業創造價值;企業文化只有以人性為本,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力才會被激發出來,從而與領導者形成良性互動,推動企業向前發展。
兩會將開,幸福感開始在各種媒體中密集出現,并迅速成為2011年官方話語體系中的熱詞。2010年2月初,溫家寶總理曾在春節團拜會上發表講話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在GDP的快速發展之余,民眾的幸福感開始成為中國執政官員高度關注的領域。幸福感,正在取代GDP成為社會發展的新標桿。但從另一角度看,把幸福感掛在嘴邊,是不是也印證了我們這個時代幸福感的缺失?
“幾十年前,當一個國家中大部分人尚未解決溫飽問題時,發展經濟顯然能提高生存率和幸福度。然而當財富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后,它對幸福的影響就不如先前那樣大了。此時,注重民生、改善生活的新發展觀才更能促進中國人民幸福的增長。”幸福學研究專家、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奚愷元教授說。
更加注重民生,關注百姓“幸福感”,是中國社會轉型的重大信號,這種轉型也反映在企業管理當中。CEO只追求效益的高速增長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