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紹友
(云南省執業藥師注冊中心,昆明 云南 650101)
藥品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生產環節是質量的保證,如何加強對藥品生產企業的科學監管,規范生產各個環節,對生產全過程進行質量控制,對于提高藥品質量,減少藥害事故起著重大作用,如何順利實施新版GMP對藥企和監管部門都是一次新的考驗。
1985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衛生部于1988年3月17日依法頒布我國第一部藥品GMP,于1992年和1998年兩次新版修訂,因此我國對藥品生產的全過程實施藥品GMP進入了法制管理的軌道,對于規范藥企生產,提高藥品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藥品貿易競爭日趨激烈,藥品生產技術不斷發展,我國在藥品GMP管理的標準、過程監管、檢查方式、人員培訓等方面與一些國家相比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因此,藥品生產企業要持續科學發展,監管必須更加嚴格科學,符合實際,必須建立有效的管理體系,努力實現與國際通用規則接軌[1~3]。新版GMP的實施,將逐漸縮短彼此間的差距。
我國實施GMP23年來,各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規范了藥品生產,提高了藥品質量,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具體監督、檢查、GMP實施的工作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1~5]:(1)部分制藥企業對實施GMP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認證通過后,由于硬件管理不嚴格,軟件執行不到位,引起的一些問題和現象時有發生,存在著重認證輕管理的現象。(2)企業認證后的生產管理力度有待加強,認證之后,后續工作仍需加強,監督管理人員應定期和不定期地深入到企業,進行監督、檢查、考校、評估。(3)對GMP的內涵理解有差距。部分藥企領導對藥品質量意識淡薄,片面追求利潤,管理不到位,不注重生產全過程的規范操作,不注重人員的培訓。(4)藥品生產環節不規范,存在問題和漏洞,違規操作。如:“齊二藥”事件就存在生產和管理混亂,沒有遵守GMP的要求:對物料供應商和物料來源進行合理評估,檢驗環節失控,檢驗人員缺乏培訓。“欣弗”“佰益”“甲氨蝶呤”等重大藥害事件也存在著不按生產工藝生產,用工業原料代替藥用敷料生產藥品,在非GMP車間、廠房生產藥品,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產品未檢驗合格即上市銷售。(5)藥品監管部門的問題:一是監管力度不夠,日常監管,跟蹤檢查,“飛行檢查”等手段,無法做到全程參與并實時監控,二是法制不健全,如:與藥物風險有關的企業責任和藥害賠償機制尚屬國家立法空白,對企業缺乏約束力和威懾力,企業敢于鋌而走險制假造假。三是藥品監管水平亟待提高,部分監管人員知識結構、專業素養、實踐經驗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對政策法規、認證標準、要求理解有差距。
新版藥品GMP經2010年征求意見、修改后于2011年3月1日頒布實施,與原GMP相比具體有以下特點:(1)新版藥品GMP共14章313條,相對于1998年修訂的藥品GMP篇幅大量增加,吸收了國際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國情,按照軟硬件并重的原則,貫徹質量風險管理和藥品生產全過程管理的理念;更加注重科學性,強調指導性和操作性,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藥品GMP的一致性。(2)加強了藥品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大幅提高對企業質量管理軟件方面的要求,強化藥品生產關鍵環節的控制和管理,以促進企業質量管理水平的提高。(3)全面強化了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增加了對從事藥品生產質量管理人員素質要求的條款和內容,進一步明確職責。對藥品生產企業負責人,生產管理負責人,質量管理負責人,質量授權人的準入資質和應履行的職責有了嚴格的規定。細化了操作規程生產記錄等文件管理規定,增強了指導性和可操作性。(4)進一步完善了藥品安全保障措施,引入風險管理的概念,在原輔料采購,生產工藝變更,操作偏差處理,發現問題的調查和糾正,上市后藥品質量的監控等方面提出新的制度和措施,提高了無菌制劑生產環境標準,增強了生產環境在線監測要求,提高了無菌藥品的質量保證水平。(5)新版藥品GMP實行逐步過渡,不搞一刀切,現有藥品生產企業將給予不超過5年的過渡期,并依據產品風險程度,按類別、分階段達到新版藥品GMP的要求。
目前的形勢、與國外的差距要求我們必須認真執行新版GMP。為了更好地貫徹、執行GMP,使GMP在制約企業方面發揮更加有效、有益的作用,維護法律、法規的尊嚴,保證藥品質量,保障人民用藥安全有效,我們應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提高執法人員的法律水平和業務素質。一是對從事藥品監督管理,從事GMP認證檢查工作的人員進行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二是深入學習宣傳GMP,強化和提高對實施GMP的認識。各省要根據國家藥監局的統一部署,結合本省的實際情況,制定周密的新版藥品GMP宣傳計劃與培訓計劃,使各級藥品監督管理機構以及藥品生產企業切實認識到貫徹新版藥品GMP的重要意義,掌握新版藥品GMP的精神實質,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藥監局關于貫徹新版藥品GMP的相關規定,三是強化對企業執行GMP的監督和指導,認真進行認證、審評,掌握藥品GMP認證檢查、監督執法以及行政處罰的尺度,把通過認證作為貫徹實施 GMP的開始,常抓不懈。(2)加強藥品上市前GMP現場檢查力度。嚴格檢查藥品生產企業是否按照注冊工藝進行生產,真正抓住企業關鍵崗位、關鍵工藝、關鍵環節存在的問題,分析研究,提出整改方案,解決實際問題。(3)提高企業對GMP的整體認識。一是強化對企業工作人員法律、法規和GMP的認識,進行專項培訓,讓全體員工深刻領會新版GMP中的各項質量管理標準和安全標準,同時結合企業實際尋找差距,著手進行準備軟件和硬件方面的整改,樹立法制觀念,科學觀念,擺正生存、發展、創新和社會道德的關系;二是進一步明確藥品生產企業是藥品質量第一責任人,對生產的藥品質量負有全責的理念,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是鼓勵企業創新發展,改進生產工藝,引進和使用先進的設備,科學管理,規范生產,既要在硬件改造上增加投入,也要在軟件改造上下功夫。(4)建立藥品發運與召回制度。企業應建立藥品召回系統,必要時,可迅速、有效地從市場召回任何一批存在安全隱患的產品,避免發生嚴重的藥療事故,確保公眾用藥安全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1]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認證管理中心.國內外GMP對比調研報告(一)[J].中國藥事,2008,22(10):843-845.
[2]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認證管理中心.國內外GMP對比調研報告(二)[J].中國藥事,2008,22(11):1016-1021.
[3]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認證管理中心.國內外GMP對比調研報告(三)[J].中國藥事,2008,22(12):1108-1117.
[4] 張志敏,郝伶閔.實施 GMP與目前的工作[J].中國藥事,2009,23(5):487-490.
[5] 陳曉莉.從齊二藥、欣弗等藥害事件分析藥品生產和監管環節存在的問題[J].中國藥事,2009,22(1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