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張小克
(廣西民族大學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似是而非 形同實異
——評《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的若干用例
張小克
(廣西民族大學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對外漢語教學用《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在若干語法項目的用例上存在著十分突出的問題,造成單句與復句混淆、主謂句與非主謂句混淆、不同句式之間混淆,同時對部分例句的分析也有不妥之處,因而極大地影響了整個大綱的科學性和權威性,應該及時對其進行修訂。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等級大綱;用例;句型;句式
《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以下簡稱《大綱》)由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漢語水平考試部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關于該《大綱》的性質,編者指出:“《大綱》不同于一般院校的教學大綱,它是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的一項基礎建設,是一種統一的、規范的等級水平大綱。《大綱》面對世界漢語教學”[1]。該《大綱》的主要用途是作為“對外漢語教學總體設計、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和課程測試的主要依據”和“中國漢語水平考試——包括HSK(初、中等)和HSK(高等)——的主要命題依據”[1]。由此可見,這是一個由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現稱“漢語國際推廣”)領導機構主持制定、面向國內外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對語法教學具有規范性、指導性作用的大綱,其重要性、權威性不言而喻。自《大綱》頒布以來,對外漢語教學界在充分肯定其成績的同時,也指出了其不足(竟成[2],吳春仙[3],文美振[4],朱宏一[5])。我們在近幾年學習、使用《大綱》的過程中,也陸續發現了一些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一點是《大綱》在若干語法項目的用例上篩選不嚴,出現了不少似是而非、形同實異的例句,嚴重影響了整個大綱的科學性,進而削弱了它的權威性。現就幾個主要問題分述如下。
《大綱》在前言里指出:“新的語法等級大綱由語素、詞類、詞組(又稱短語)、句子(包括單句、復句與多重復句)和句群五個層面(或稱五級語法單位)構成。”[6]2在甲級語法大綱“四句子的分類”里,也按結構將句子分為了單句和復句[6]48-49,但在隨后介紹單句的句型時,卻多處出現了復句,且無任何說明(以下例句全文統一排序,句后括號中的頁碼均指《大綱》的頁碼)。例如:
1.她是老師,他是工人。(“是”字句,P51)
2.我們都是明天走,我是上午,他是下午。(“是”字句,P51)
3.都是我不好,把樹栽歪了。(“是”字句,P118)
4.不是我暈車,是他暈車。(“是”字句,P118)
5.是刮風了,不是下雨了。(“是”字句,P118)
6.老謝長期在這里搞農業試驗田,對此地的了解可以說不亞于當地人。(比較句,P155)
以上例1、例4、例5都是并列復句,例2是解說復句,例3、例6是因果復句。其中例1、例2的分句雖說都是由“是”字句充當的,但整個句子卻是復句。例3則只有前一分句是“是”字句。例4、例5的前后分句都不是“是”字句(1)。顯然,《大綱》在未作任何說明的情況下,將這些句子作為“是”字句舉例是不恰當的,它們既混淆了單句和復句的界限,也混淆了“是”字句和非“是”字句的界限。例6也只有后一分句是比較句。
《大綱》在介紹“是”字句時,還有這樣一個例句:
7.他這次來北京為的是看他的徒弟。(P118)
該句且不說是否屬于“是”字句,更重要的問題是與它類似的句子《大綱》又算作了“目的復句”:
8.她早起晚睡,為的是學好漢語。(P87)
9.他六點起床,為的是去醫院看朋友。(P87)
這就更加混淆不清了。除此以外,《大綱》在介紹單句的句子成分和 “按謂語性質”給單句分類時,不少例句也是復句,例如:
10.太冷了不好,太熱了也不好。(P41)
11.我上海人,他北京人。(P42)
12.他教我英文,我教他中文。(P43)
13.她看到這件禮物,喜歡極了。(P47)
14.小張學習,小王工作。(P49)
15.他姓謝,叫謝文。(P49)
16.你喝汽水,我們喝紅茶。(P75)
17.他腰疼,我腿疼。(P75)
18.他力氣大,我打不過他。(P77)
19.想起過去的事,她就想哭。(P78)
20.他無故離開了她,她恨死他了。(P114)
21.天氣太熱,不少乘客昏過去了。(P117)
《大綱》一方面指出要區分不同層面(級別)的語法單位,一方面在介紹某一層面(級別)的語法單位時,又把別的層面(級別)的語法單位摻和進來,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自亂其例,混淆層次。況且《大綱》面向世界漢語教學,必須考慮如何便于外國學生閱讀和理解,既然是介紹單句的句子成分和句型,就應該嚴格采用單句作例子來說明,沒有必要用這么多復句。現在這種做法,無形中增加了外國學生學習的困難,也增加了教師的負擔,因為教學中免不了還得花時間給學生解釋,這是得不償失的。
《大綱》在按結構給單句分類時,將其劃分為主謂句和非主謂句兩類。一般認為:“由主語、謂語兩個成分構成的單句叫主謂句。”[7]83或者“包含主語與謂語的句子叫主謂句”[8]657。主謂句下,通常再按謂語的性質將其分為動詞謂語句、形容詞謂語句、名詞謂語句、主謂謂語句四類,《大綱》也是這樣做的。但在介紹主謂句的句型時,例句中卻出現了為數不少的非主謂句,例如:
22.上午搬走了幾把椅子。(存現句,P53)
23.有人找你。(兼語句,P54)
24.有個服務員態度非常好。(兼語句,P54)
25.今天沒有人來參觀。(兼語句,P54)
26.是誰收集的這些材料?(兼語句,P80)
27.是這篇歪曲的報導影響了他的想法。(兼語句,P80)
28.送一塊蛋糕給姥姥吃。(兼語句,P80)
29.借個電扇給我用。(兼語句,P80)
30.有不少人是贊成你的建議的。(兼語句,P120)
31.在中國沒有比這種再好的科普讀物了。(比較句,P120)
32.在這所學校里學習的學生中,以中國人居多。(比較句,P155)
33.在北京當保姆的女孩中,以安徽人居多。(比較句,P155)
關于“存現句”,學術界通常的看法是:“存現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現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7]92。“從形式上來說,存現句的句首為表示處所的詞語。”[8]719而例22,其句首“上午”為時間詞。類似這樣的句子,學術界近年來的研究或不將其納入存現句的范疇(張寶林[9],吳卸耀[10],董成如[11]);或將其句首的時間詞分析為狀語(劉月華等,黃伯榮、廖序東),也就是說將整個句子看作是非主謂句。由此可見,《大綱》將例22作為存現句是值得商榷的,至少是不典型的。
例23—30是《大綱》認可的兼語句,一望而知都是非主謂句。既然是非主謂句,是否還屬于兼語句?現行的現代漢語教材或語法著作對這個問題主要有三種認識。第一,認為只有由兼語短語充當謂語的句子才叫兼語句,舉例中不包括非主謂句,如邢公畹[12],劉焱等[13],范曉[14]等。第二,認為由兼語短語充當謂語或獨立成句的句子都叫兼語句,舉例中就包括了非主謂句,如邢福義[15],黃伯榮、廖序東,劉月華等。第三,一方面說由兼語短語充當謂語的句子叫兼語句,另一方面在例句中又出現了非主謂句,如胡裕樹[16],張斌[17]。但不管是持上述哪種看法,這些教材和著作都主張從結構上把漢語的單句分為主謂句和非主謂句兩個大類,也大多明確地把兼語句劃歸主謂句中動詞謂語句的下位類型,包括《大綱》也是這樣。既然如此,再在兼語句里出現非主謂句豈非自亂其例?所以,我們贊成以上第一種看法,主張只有由兼語短語充當謂語的句子才叫兼語句,由兼語短語獨立構成的句子應該劃歸非主謂句下的動詞性非主謂句,陳昌來[18],邵敬敏[19]就是這樣做的。
例31—33的句首都是介詞短語。現行現代漢語教材一般認為介詞短語的主要功能是充當句子的修飾成分,即作狀語、定語和補語,不能充當主語、謂語和賓語,如胡裕樹、張斌、黃伯榮、廖序東等。即便有人認為介詞短語能夠充當主語,那也是有條件的,即出現在存現句、“是”字句、“有”字句、“使”字句中,如馮志純[20]、張先亮[21]、邢公畹等。而按照《大綱》的看法,例31—33皆為比較句,并不符合學術界一般認可的關于介詞短語充當主語的條件,所以這樣做是缺乏依據的,起碼是不典型的。
在此必須強調一點,對外漢語語法屬于教學語法,其所采用的觀點一般應該得到學術界大多數人的贊同,這樣才有利于教學。
比較句是《大綱》介紹的一個重要句式,分布在甲、乙、丙、丁四個等級中,共13個小類,但其中有些例句并非比較句,例如:
34.小張跟小王合作得這么好。(P82)
35.技術革新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P154)
36.色淡和味濃是這種茶區別于其它茶的一個重要特點。(P155)
所謂比較句是表示比較的句式,其基本格式為:X+M+Y+R。其中X是比較主體,亦即句子的主語;M是比較標記,通常由介詞或動詞充當,如“比、跟、有、不如”等;Y是比較基準(比較對象);R是比較結果[22]12。這四個成分是比較句的必備成分[22]50。以此觀照,例34中的“小王”并非“小張”的比較對象,而是“小張”的合作者;“跟”在這里是個連詞,并非比較的標記;“合作得這么好”也并非兩人比較的結果,而是對兩人合作的評價。因此,該句根本不是比較句。
例35的主語“技術革新的浪潮”也缺乏比較的對象,因而該句構不成比較句,倒是其謂語“一浪高過一浪”從形式上看具備了比較句的要素,但由于其比較主體和比較對象是存在于同一時段的同類事物(即“大浪”),實際上也失去了比較的意義,只是表達了一種變化、趨勢或者說話人的主觀感受[22]13。我們認為,該句可以看作主謂謂語句。
例36的主語“色淡和味濃”同樣沒有比較對象,因而不能成為比較主體,而缺少了比較主體和比較對象這兩個要素,該句也無法構成比較句,只能看作表示等同的“是”字句。不過和上句不同的是,該句還具有一定的比較義,因為句子中的“這種茶”和“其它茶”可以分別看作比較主體和比較對象,但由于它們位于定語中,因而整個句子形式上不具備構成比較句的條件。如果將該句結構改為“這種茶比其它茶色淡味濃”,那就是典型的比較句了。這個例子提醒我們,不要把比較義和比較句混為一談。
類似的問題還出現在“是”字句中,請看例句:
37.你這是跟我開玩笑吧。(P80)
38.我們是看的電影,不是看的電視連續劇。(P118)
39.我們是租的房子,不是租的汽車。(P118)
例37是《大綱》“是”字句(二)的用例,不對。所謂“是”字句是“由關系動詞‘是’做謂語中心語構成的句子”[14]114。而該句從結構上看,應該屬于主謂謂語句,“是”只是出現在充當謂語的主謂短語“這是跟我開玩笑吧”中,并非全句的謂語中心語。我們可以把該句和《大綱》中緊接其后的一個“是”字句比較一下:“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在這個句子中,“是”就充當了全句的謂語中心語,所以它是“是”字句,而例37顯然不是。
例38、例39是《大綱》“是”字句(三)的用例,《大綱》認為這種“主+是+動+的+賓”的格式是用來“肯定某種已實現的情況”的,也不對。首先,這兩個句子從結構上看都是復句,用它們來作單句“是”字句的例子本身就不妥。其二,構成這兩個復句的分句也不是“是”字句,而是“是……的”句。劉月華等及張寶林所論“是……的”句都有與《大綱》同樣結構的句子。前者的例子如:“昨天晚飯我是吃的饅頭,不是吃的米飯。”[8]766后者的例子如:“他是學的中文,不是學的歷史。”[9]232當然,這兩個句子也是復句,用它們來作“是……的”句的例句同樣不妥,但關鍵是兩位作者都認為其中的分句是“是……的”句。其實,要區別這種帶“是”字的句子究竟是“是”字句還是“是……的”句并不難,只要看其中的“是”能否刪去就知道了。“是”字句中的“是”是關系動詞,不能刪。“是……的”句中的“是”是語氣副詞,可以刪。如例38:“我們是看的電影,不是看的電視連續劇。”前一分句刪去“是”,即成:“我們看的電影”,結構上仍然成立,可見其為“是……的”句。至于后一分句,因其為否定句,“是”不能刪。其三,就意義來看,《大綱》的這兩個例句,其前后分句也并非“肯定某種已實現的情況”,而是強調句中動詞的受事。
除了上述幾個比較集中的問題以外,《大綱》對部分例句的分析也存在著不妥之處,本文將其歸納在一起分析。請看例句:
40.你們都進來吧。(P46)
41.張文不在這兒,他回去了。(P46)
42.你們都進屋來吧。(P46)
43.我讓樹枝把衣服掛破了。(P156)
例40—42是《大綱》在介紹簡單趨向補語時的用例,其格式為:動+來/去。顯然,《大綱》是把例句中的“進”、“回”當作動詞,把“來”、“去”當作補語了,這樣分析有誤。實際上,例39、例40兩句中的“進來”和“回去”應該看成是雙音節趨向動詞,它們在句中的作用分別是充當謂語中心語(例40)和謂語(例 41)(2)。權威工具書《現代漢語八百詞》和《現代漢語詞典》都收錄了這種用法,如:
“窗戶一打開,陽光和新鮮空氣都進來了。”[23]310
“你進來,咱們倆好好談談心。”[24]712
“我家在峨嵋,已經十多年沒回去過了。”[23]277
“離開家鄉十年,一次也沒回去過。”[24]607
現代漢語中,“來”、“去”作補語主要有兩種情況:其一,出現在除“進”、“回”以及“出、過、上、下”等以外的動詞后邊,如“一架飛機從遠處飛來。”[23]346“余數已經退回。”[23]277其二,與“進”、“回”以及“出、過、上、下”等一起構成雙音節趨向動詞“進來”、“回去”等,作其他動詞的補語,如“水從洞口流進來。”[23]310“運回去三件行李。”[23]278總之,當句中沒有除“進”、“回”以及“出、過、上、下”等以外的動詞時,“來”、“去”是不會作補語的。
如上所述,例42的“來”也不是作“進”的補語,而是與“進”一起構成雙音節動詞“進來”,在句中充當動語,“屋”是它的處所賓語,位于兩者之間。《現代漢語八百詞》即有該格式:“進+名(處所)+來(去)”,例句就有:“外面冷,你進屋來吧。”[23]310
例43《大綱》認為是“兼語句與‘把’字句套用”,也不對,應該是被動句與“把”字句套用。因為兼語句前后要使用兩個動詞,前一個動詞的賓語兼作后一個動詞的主語。但該句中的“讓”并非動詞,只是個引出動作施事的介詞(相當于“被”),所以不可能構成兼語句。
以上從四個方面談了《大綱》在例句使用方面存在的問題,集中到一點就是對容易混淆的語言現象辨析不夠,導致不少例句似是而非,形同實異,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大綱》的科學性和權威性。鑒于《大綱》出版至今已經十多年了,其存在的不足業已逐步暴露出來,我們認為應該及時對其進行修訂,使其進一步完善,以便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本文所指出的問題而言,我們提出以下建議。第一,要堅持劃分句型的標準,一以貫之。句型是根據句子結構上的特征,一層一層劃分出來的,同一層次上的單位不能互相包含。單句就是單句,復句就是復句,講單句時不能用復句作例子。同樣,主謂句就是主謂句,非主謂句就是非主謂句,講主謂句時也不能用非主謂句作例子。《大綱》這方面存在的問題,在某些涉及句型的論著中也同樣存在,應該予以糾正。第二,要明確各種句式的特點,嚴加區分。漢語里像“是”字句、“是……的”句、比較句、主謂語句各有其結構上的特征,這是我們劃分句式的主要依據,我們一定要緊緊抓住,千萬不能被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比如看到“是”就認為是“是”字句,看到有比較義,就認為是“比較句”。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問題,筆者建議《大綱》采取增加定義的辦法,把各種句式的特點用定義的形式表述出來,這樣可以減少一些隨意性。第三,要及時吸收新的研究成果,與時俱進。應該說,《大綱》在這方面是做得比較好的,主要表現在增添了不少新的語法項目,如語素、離合詞、多重復句、句群等,但是還不夠。修訂時可在“是”字句、“是……的”句、存現句、比較句等句式的認定和具體句子的分析上,更多地吸收近年來新的研究成果,使所得結論更加科學、可信。
注釋:
(1)“是”字句是主謂句中動詞謂語句的下位句式,而這些分句都是非主謂句。
(2)趨向動詞可以單獨做謂語或者謂語中心。
[1]劉英林,李明.《語法等級大綱》的編制與定位[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7(4).
[2]竟成.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語法大綱[J].世界漢語教學,1999(3).
[3]吳春仙.《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中幾個值得討論的語法問題[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1(2).
[4]文美振.談《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中幾個語法問題[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6).
[5]朱宏一.漢語詞綴的定義、范圍、特點和識別—兼析《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的詞綴問題[J].語文研究,2004(4).
[6]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漢語水平考試部.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7]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下冊[M].增訂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劉月華,等.實用現代漢語語法[M].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9]張寶林.漢語教學參考語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10]吳卸耀.現代漢語存現句[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
[11]董成如.存現句的認知研究[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9.
[12]邢公畹.現代漢語教程[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4.
[13]劉焱,等.現代漢語概論:留學生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14]范曉.漢語的句子類型[M].山西:書海出版社,1998.
[15]邢福義.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16]胡裕樹.現代漢語[M].重訂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17]張斌.現代漢語[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0.
[18]陳昌來.現代漢語句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19]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0]馮志純.試論介賓短語作主語[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6(4).
[21]張先亮.關于介詞短語作主語問題[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1990(4).
[22]許國萍.現代漢語差比范疇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
[23]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M].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4]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5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On Some Confusing Usage Examples——in the Standards for Mandarin Chinese Proficiency and Outline of Chinese Grammar
Zhang Xiaoke
(College of Liberal Arts,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 530004,China)
The improper usage examples of some grammar items in the Standards for Mandarin Chinese Proficiency and Outline of Chinese Grammar have resulted in the confusion between simple and complex sentences,between subject-predicate and non-subject-predict sentences,and among different sentence patterns.Moreover,some example sentences in the outline are inappropriately analyzed.This has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its scientificalness and authorityand is in urgent need ofrevisio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s a foreign language;Standards for Mandarin Chinese Proficiency and Outline of Chinese Grammar;usage examples;sentence pattern;sentence structure
H04
A
1673-8535(2011)05-0001-06
2011-05-28
張小克(1952-),男,湖南長沙人,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對外漢語教學、現代漢語語法。
高 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