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 濤
(梧州市電視臺,廣西 梧州 543002)
引進民間資金 擴大播放平臺 建立運營機制
——淺談創新模式推動電視新聞紀錄片實現跨越式發展
蒙 濤
(梧州市電視臺,廣西 梧州 543002)
從目前電視新聞紀錄片發展的現狀、特點及存在的問題、不足進行分析,提出了引進民間資金、擴大播放平臺、建立運營機制等三個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促進電視新聞紀錄片發展。
電視紀錄片;創新;資金;平臺;機制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視頻拍攝設備的日益平民化,越來越多的門戶網站如搜狐、網易、騰訊、新浪等都增加了視頻上傳和播放的功能,鼓勵網民把隨手拍攝的事件第一時間發送上網,以吸引更多網民的關注度。
因此,電視臺以往所具備的優勢將被大大削弱,電視臺在如今激烈的網絡視頻競爭中處于不利的地位。然而,對于門戶網站甚至是那些如優酷、土豆、酷6等專業的視頻網站來說,它們無法擁有電視臺的專業新聞拍攝隊伍,這就意味著在電視新聞紀錄片方面,電視臺依然擁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
當前,一些電視臺為了一味地迎合電視觀眾娛樂需求而大力推進娛樂化,卻忽視了隨著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后產生高端精神需求的電視觀眾的收視需要。電視新聞紀錄片(以下簡稱電視記錄片)對于傳播先進文化、傳承優秀文化、引導大眾文化以及保護文化環境、矯正文化失衡、重建良好的文化生態、構建和諧社會環境將發揮重要作用,是電視臺贏得網絡視頻競爭的又一法寶。應當不斷加強這方面的拍攝力量,通過創新拍攝模式、轉變拍攝理念,提高電視記錄片的質量,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觀看要求,從而在未來的網絡視頻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贏取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繼續保持在傳統視頻制作上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電視記錄片是新聞片和記錄片的統稱,其特點是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從現實生活本身的形象中選取典型,提煉主題,直接反映生活。它既可以記錄當前的現實,也可以重現過去的歷史;既可以反映舉世矚目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揭示日常生活中不被人注意的某個側面。
因此,近年來,許多電視臺開始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到電視記錄片中,創造出了不少的精品欄目和經典紀錄片,呈現出百花爭艷的可喜局面。據相關部門統計,截至2010年底,全國紀錄片年產量達到1000小時,總庫存量達到1.3萬到1.5萬小時。全國省級以上電視臺已經開通公共紀錄片頻道3個,付費紀錄片頻道3個,各電視臺開辦的紀錄片欄目達到78個,一些紀錄片制作機構已經成為具備一定競爭能力的市場主體[1]。
可以說,紀錄片正在成為吸引我國廣大觀眾眼球的新興片種,其發展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紀錄片一般都是記錄那些重大的事件,場面一般很宏大,很有氣勢。自2005年以來,中央電視臺先后拍攝了《故宮》、《再說長江》、《大國崛起》等一系列有影響力的紀錄片作品。在《故宮》中,強大的學術陣容和制作隊伍通力協作,站在一個全新的角度向觀眾展示故宮輝煌瑰麗、古老獨特的宮廷建筑、豐富奢華的館藏文物,回顧重大歷史事件,講述宮闈內鮮為人知的人物命運故事,再現神秘的中國宮廷生活。而《大國崛起》則匯集了中外百余位知名專家學者的國際化視點,7個攝制組分赴歐、亞、美洲9個國家進行深入采訪和實地拍攝,獲得了大量具有珍貴價值的第一手資料。這些電視記錄片,無一不是規模龐大、氣勢恢弘,有很強的知識性,因此得到了觀眾的高度肯定,贏得了很高的收視率。
一般來說,電視紀錄片基本不具備互動性,都是由電視臺決定其內容,觀眾只能被動觀看。然而,由廣東電視臺拍攝、模仿國外“真人秀”節目的《生存大挑戰》,就是一檔形式創新、互動性高的“非主流電視記錄片”。欄目從第一屆的“穿越中國陸路邊境”、第二屆的“重走長征路”、第三屆的“巾幗闖天關”,到第四屆的“大漠西行”,挑戰的形式不斷創新,“生存”的路子也越走越寬。除了它的主題是預先設定無法改變外,節目中的內容都是隨時改變的,如參加挑戰的主體是根據專家、觀眾甚至是挑戰者的投票來進行取舍,節目方案、游戲規則都會根據觀眾的意見來修改。這一類的電視紀錄片,雖然市場不大,但由于它的互動性強,忠實觀眾依然不少。
電視記錄片不僅僅是關注重大事件,同樣也會涉及一些觀眾關心的話題。先后獲得廣西新聞獎、廣西廣播電視獎二等獎的《探秘六堡茶》,是由梧州市電視臺拍攝的系列電視紀錄片。該片對六堡茶的起源、過去的輝煌、如今的發展等進行了深入的探尋,使用了不少電影的手法來拍攝,使整部系列紀錄片既有電影的唯美感覺,又有歷史的凝重感,更有一定的歷史性和知識性,受到了廣大觀眾的贊譽,并為六堡茶在區內、國內熱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造勢作用。現在,六堡茶已作為廣西東盟博覽會的指定用茶,與真龍煙、丹泉酒、欽州陶瓷作為自治區政府接待饋贈的四大佳品。
在看到國內電視紀錄片市場繁榮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當清醒地看到其存在的問題及不足。
(一)市場機制沒有形成,導致電視紀錄片盈利不高,回報率低
電視紀錄片的拍攝十分耗時,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甚至十幾年,投入的人力物力很大。但由于國內的電視紀錄片行業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市場運營機制,缺乏完整的產業鏈條,作品很少成為產品進入市場,既無法擴大影響力,也無法提高電視紀錄片的盈利水平。有統計顯示,中央電視臺拍攝的《茶馬古道》、《大明宮》、《圓明園》,經過了幾年的銷售和推介,依然未能收回成本。因此,電視臺出于成本考慮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資金和人力到電視紀錄片中,不利于電視紀錄片的發展。
(二)播出平臺過少,觀眾無法觀看更多的優秀電視紀錄片
雖然說目前電視臺的節目中,電視劇、綜藝節目占了很大的比例,但觀眾對于紀錄片也有一定的需求,相對于一般的電視劇來說,電視紀錄片的收視率要高很多。關鍵的問題在于,電視紀錄片播出平臺十分狹窄,很多電視紀錄片只在電視臺自己控制的頻道中播出,屬于“自產自銷、自給自足”,極少在其他電視臺控制的頻道乃至是院線中播出。
(三)制作人才極其缺乏,制作經費投入過少優秀的電視紀錄片必須有優秀的人才和高端的設備。著名的紀錄片制作商——Discovery探索頻道,在每投入制作一個節目之前都要做詳盡的市場調查;選擇最優秀的制片人、導演、主持人和翻譯來進行節目制作;運用最新的拍攝技術和手段,把鏡頭對準常人無法企及的領域;其制作的每部實播片和實拍片比例平均在1:15左右,最高甚至達到1:75[2]。這樣的水平,不說市級、省級電視臺無法比擬,就連中央電視臺在電視紀錄片方面的力量估計也不能相提并論。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并不缺乏紀錄片題材資源,缺乏的是制作電視紀錄片的專業人才,缺的是大投入。與國外的同行相比,國內制作電視紀錄片的人員一般都是從新聞或者專題領域轉過來,拍攝理念、拍攝技術無法滿足觀眾對電視紀錄片的要求。而且,國內拍攝電視紀錄片的投入,只有國外的零頭。可以說,缺人、缺錢是阻礙國內電視紀錄片發展壯大的最大因素。
電視紀錄片被看成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表現,世界各國政府對紀錄片的支持是上至政策鼓勵,下至資金輔助。不少國家甚至將發展紀錄片上升為國家文化戰略的一部分。因此,我國各級政府對紀錄片的發展也逐漸重視起來。
2010年10 月,國家廣電總局出臺了《關于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快推動紀錄片產業發展,將其作為廣播影視深化改革創新、解放發展生產力、培育新興產業、提高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舉措。2011年6月1日至6月3日,廣西紀錄片工作會議在梧州召開,更是提出要抓住文化大發展機遇,打造“桂派”紀錄片品牌。
因此,各級電視臺尤其是廣西各地市電視臺,應該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把握電視紀錄片創作的形勢和規律,增強發展電視紀錄片產業的信心和決心,借力發展,打造電視紀錄片發展的新局面。
目前各個電視臺的經營狀況不盡相同,除了中央電視臺及經濟發達地區的省、市臺是財大氣粗外,更多電視臺的經營都是勉強維持正常運行,或者是略有盈余,根本無法投入太多的資金來制作電視紀錄片。因此,電視臺應該考慮引進民間資金,與實力雄厚的民營制作公司“聯姻”,變競爭對手為合作伙伴,實行強強聯合,成為資源互補、并肩作戰、利益共享的合作者。而合作制作的節目在播出期間所獲得的廣告收入,由合作雙方按比例分成,實現共享利益、共擔風險。
一方面,各級廣電部門要引導各級電視臺增加電視紀錄片的播出時間,并對播出電視紀錄片的專業頻道、欄目予以政策支持和鼓勵,支持和鼓勵地方電視臺在上星頻道和地面頻道開設紀錄片欄目。同時,各級政府應該為電視臺與當地院線之間牽線搭橋,采取措施將優秀電視紀錄片推向主流院線和主要影院。而各電信運營商、有線電視網絡公司也應該及時更新技術,支持電視紀錄片在IP電視、手機電視、移動電視等新媒體播出,以此來擴大電視紀錄片的播放平臺[3]。
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該建立從片源生產到銷售再到播出的完整產業鏈和市場運營機制,推動中國紀錄片的產業化運作。首先,制訂電視紀錄片行業標準,標準包括對電視紀錄片的選題、形態、技術、價格等,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節目評價體系和內容引導機制。其次,建立制播分離體制,組建紀錄片生產和營銷主體,形成創意、生產、銷售、傳播的產業鏈。再次,創新運營模式,實施播映權購買、委托制作和聯合制作等多種方式,打造“中國紀錄片”品牌,增強內容產品的競爭力。
最后,可以考慮仿照扶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給予紀錄片制作及播放企業一定政策和稅收的優惠[4]。
智利紀錄片導演顧茲曼曾說過“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這句話曾在世界上廣為流傳。為此,我們應當鼓勵和扶持國產的電視紀錄片更充分地參與國際紀錄片產業競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我們國家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及巨大的文化消費市場,堅持推進主流化、精品化、專業化的路線,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動國內紀錄片與國際優質作品的溝通與交流,為國產電視紀錄片更好地走向市場、走向國際創造條件,搭建平臺,促成國產電視紀錄片以國際通用的敘事策略和傳播語態,推動國產紀錄片傳承、傳播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跨越文化、語言和族際的障礙,贏得國際受眾的心理認同和情感共鳴,從小眾走向大眾,在新一輪的競爭中占領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
[1]王攀,黃浩苑.廣電總局將大力扶持國產紀錄片控制境外片數量[N].新華社日報,2010-12-08.
[2]李蕾.中國紀錄片發展現狀:未形成拉動市場的前進動力[N].光明日報,2011-04-14.
[3]董昆.渠道缺失對紀錄片殺傷力不斷顯現[N].北京商報,2010-12-20.
[4]張楠.收視熱凸顯紀錄片“困局”[N].工人日報,2011-04-01.
G222.3
A
1673-8535(2011)05-0105-04
2011-07-26
蒙濤(1976-),男,梧州電視臺新聞部記者,研究方向:新聞學。
高 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