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可洪,梁亞明
(廣東紡織職業技術學院 a.信息工程系;b.服裝系,廣東 佛山 528041)
新形勢下大學生黨員培養管理體系的構建
毛可洪a,梁亞明b
(廣東紡織職業技術學院 a.信息工程系;b.服裝系,廣東 佛山 528041)
大學生黨員培養管理體系的內涵和特點決定了其構建的基本原則。構建由學習教育體系、實踐鍛煉體系和科學管理體系組成的大學生黨員培養管理體系,符合大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勢的要求。
大學生黨員;培養管理體系;黨建
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肩負著民族復興的偉大重任,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中明確提出:“對大學生黨員要加強先進性教育,使他們嚴格要求自己,提高黨性修養,充分發揮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帶頭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1]因此,在當前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黨員的培養教育和科學管理,構建大學生黨員培養管理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大學生黨員培養管理體系是指保證大學生黨建工作有序開展,切實培養黨員的黨性意識,加強黨員在大學生中的先進性和較強的組織紀律性,充分發揮大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骨干帶頭作用,從而提高大學生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形成培養教育與科學管理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有機統一的整體。
(1)常規化。把大學生黨員的培養教育和科學管理與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結合起來,使之融為一體,讓大學生黨員時時刻刻以培養管理體系的具體要求來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
(2)制度化。逐步建立和完善民主公正、科學有效的大學生黨員考察發展、培養教育和科學管理等相互促進的黨建制度,對大學生黨員的具體要求以制度的形式確定下來,以此來培養和管理大學生黨員,并保障他們的權利和義務。
(3)系統化。具有可操作性,形成教育、培養和管理一體化的緊密聯結的工作體系。
(4)科學化。具有科學性,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調動大學生黨員的積極性,為其創造平臺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和骨干帶頭作用,打造出一支充滿生機活力、戰斗力強的大學生黨員隊伍,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學生黨員的培養教育要著眼于全體黨員,充分利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學及社會實踐等活動,把教育引導與自我學習有機結合起來,使大學生黨員做到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在以正面教育為主的同時,還必須針對一些社會思潮的負面作用加以批判,在批判的過程中,引導大學生黨員明辨是非,培養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2]。同時要重點培養大學生黨員隊伍當中的優秀分子,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主動性,帶動其他學生共同進步,全面提高大學生黨員的政治覺悟和思想認識,使他們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目標轉化為自覺行動,真正起到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要在大學生黨員培養管理的許多寶貴經驗和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黨員培養教育和科學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徑,堅持在繼承傳統中創新,在改革創新中發展,與時俱進,逐步建立和完善結合高等教育發展形勢和大學生思想實際、充分體現時代特征的大學生黨員培養管理體系。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所在。這就要求高校黨組織在大學生黨員培養、教育和管理中,要時刻堅持做到以人為本,處處從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突出大學生黨員的主體性和能動性,讓他們在學習教育活動中真正受到黨的教育和磨練,提高黨性修養。高校黨組織還要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在大學生黨員的管理工作中做到科學合理、統籌協調,本著有利于加強管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原則,不斷改進大學生黨員管理方式,做到管理有序、有力、有效。
大學生黨員的培養教育要采用大學生樂于接受的教育形式,讓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更加地貼近他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達到預定的教育目標和實際效果。在新形勢下,高校黨組織必須站在2 l世紀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大學生黨員培養管理工作,加強培養教育環節,落實科學管理的要求,不斷提高大學生黨員的培養質量,真正做到思想上不斷有新解放、理論上不斷有新發展、實踐上不斷有新創造,將更多的優秀青年大學生吸收到黨的隊伍中來,為黨增添新鮮血液。
大學生黨員培養管理體系中應著重構建學習教育體系、實踐鍛煉體系、科學管理體系。學習教育體系、實踐鍛煉體系和科學管理體系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有機統一整體。
(1)加強黨性意識教育。根據當前高校的實際情況,結合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意識的新特點,高校黨組織要充分利用各種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習形式貫穿于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加強大學生黨員的黨性意識教育。一是要加強大學生黨員的政治堅定性、思想純潔性和組織紀律性教育。二是要不斷堅持黨性意識教育的持續性、長期性,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貫穿于大學生黨員的培養管理體系構建全過程并落到實處。三是要建立學校黨校、院系分黨校和基層學生黨支部的分層次培養教育體系,按照統籌兼顧、科學安排的要求,各司其職進行相應的教育,防止出現盲目性和隨意性。
(2)搭建黨員先鋒模范崗。大學生黨員是大學生中的優秀分子,要著力建設大學生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活動平臺,為大學生黨員在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管理、教學教輔、社會公益服務等方面提供廣闊的舞臺,使他們在活動中做出榜樣,帶動其他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另外,要針對大學生黨員設立不同的黨員示范崗,如黨員書報亭、黨員愛心助學小組、黨員之家等不同的崗位,讓他們在參與中明確職責和任務,明確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具體要求,不斷增強黨性意識。
(3)發揮黨員主體地位。高校黨組織要牢固樹立大學生黨員是學生黨建工作主體的思想觀念,確立大學生黨員在理論學習和培養教育活動中的主導地位。鼓勵大學生黨員積極探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監督的新方法、新途徑,切實培養他們在黨組織中的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的榮譽感和自豪感,自覺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努力奮斗。
(1)加強社會實踐能力。大學生黨員的先進性不僅僅體現在思想上,更應該體現在學習成績和社會實踐能力上,要在各項工作和實踐中表現出較強的綜合素質。因此,高校黨組織要組織引導大學生黨員自覺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鍛煉,不斷積累社會實踐經驗,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要積極為大學生黨員在社會實踐中增長才干、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更廣闊的平臺,如在學生管理、公寓管理、愛心支教、社會公益服務等活動中,增強社會服務意識,不斷提高社會實踐能力。
(2)構筑黨性鍛煉實踐平臺。在大學生黨員中開展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真正得到黨性鍛煉和意志磨練。高校黨組織要積極組織以大學生黨員為骨干力量開展愛心陽光工程、黨員示范崗位,定期舉行學生黨員接待日等活動;有條件的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可以多組織大學生黨員深入到農村、社區、實習工廠等生產、工作第一線,讓他們傾聽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樹立勞動光榮的思想和尊重勞動的意識。黨組織生活也可以與讀書活動、演講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科技活動、文藝活動、“三下鄉”活動等結合起來[3]。這些活動可以構建大學生黨員實踐鍛煉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的平臺,有效地培養大學生黨員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注重突出大學生黨員的黨性鍛煉。
(1)建立規范、健全的基層組織體系。規范、健全的高校基層黨組織體系,是保障大學生黨建工作有序進行、保證大學生黨員隊伍純潔性和先進性的有力體現。因此,高校務必成立大學生黨員黨建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在學校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制定全校學生黨建的工作目標和發展規劃,統攬全校的大學生黨員培養管理工作,逐步形成黨委組織部、宣傳部、學生工作部、校團委等部門聯合組織,院系分黨委(黨總支)貫徹落實,學生黨支部具體落實,黨支部書記、政治輔導員、班主任、團專職干部等全員參與的分級分層次相互銜接的大學生黨員培養管理體系。
(2)健全科學、高效的管理制度。高校基層黨組織要及時研究和總結大學生黨員管理工作經驗,把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變成常規辦法,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根據當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實際,制定和完善大學生黨員的科學管理制度,即大學生黨員思想匯報制度、承諾制度、黨支部民主講評制度、年終考核制度、轉正答辨制度,要求每個大學生黨員每三個月向黨支部進行一次思想匯報,每個學期初每個大學生黨員簽訂一份在學習、工作、生活和思想等方面的承諾書,每個學期末每個學生黨支部進行一次講評活動,年終時每個大學生黨支部匯總大學生黨員的各方面情況并向學校黨委匯報;作為大學生預備黨員轉正時采取答辯方式,對他們在思想、學習、工作及收獲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努力方向進行測評和考核[3]。另外,還要建立規范、齊全的大學生黨員檔案,并制定和落實科學的檔案管理制度,實行大學生黨員激勵評選先進制度等。通過這些制度的制定和落實,做到嚴格要求大學生黨員,科學管理大學生黨員,構建規范化、科學化、人性化和系統化的大學生黨員管理制度體系,為大學生黨員隊伍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3)建設高素質的大學生黨員管理隊伍。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高、專業水平高、熱心黨務工作的黨員管理隊伍,是做好大學生黨員培養管理黨建工作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大學生黨員管理隊伍戰斗力的關鍵。加強黨的基層組織人員、專職學生管理人員等大學生黨員培養管理工作骨干力量的黨務工作水平的業務培訓,定期組織他們研究和討論大學生黨員培養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總結推廣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并形成文字檔案,不斷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4]。通過不定期聘請校內外的黨建專家、省市領導為大學生黨員管理隊伍和大學生黨員進行相關的培訓或者講座;在高年級學生中選拔優秀黨員擔任大學生黨支部組織員,實行大學生黨員帶大學生黨員的培養管理方式[5];聘請學校離退休老干部或教師參與大學生黨員培養管理工作,從而逐步建立一支以精干的專職人員為骨干,以較多的兼職人員相結合的大學生黨員管理隊伍,不斷提高黨務工作水平。
加強大學生黨員培養管理工作是黨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源頭工程,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高校黨組織要站在“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戰略高度,按照黨的十七大關于黨建的有關要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武裝大學生黨員,引導他們堅定政治信念,不斷促進大學生黨員的健康成長,使大學生黨員培養管理體系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新形勢的要求。
[1]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學習輔導讀本[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3-5.
[2] 李昌鋒,車緒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及途徑[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86-89.
[3] 王春明.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建立高校大學生黨員質量保障機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4):7-9.
[4] 曹飛,關桓達.大學生黨建運行機制建設研究[J].高校輔導員學刊,2009(1):54-58.
[5] 臺秀珍,劉振斌,付斌.構建發展大學生黨員的全程教育與管理機制[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29-30.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in New Situation
MAO Kehonga, LIANG Yamingb
(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b. Garment Department, Guangdong Textile Polytechnic, Foshan,528041, China)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determine its basic principles. Establishing these principles and building the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composed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practical training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situation.
Student Party members;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Party building
D262.4
A
1671-4326(2011)02-0091-03
2010-11-03
毛可洪(1983—),男,廣東英德人,廣東紡織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講師,碩士;梁亞明(1962—),男,廣東茂名人,廣東紡織職業技術學院服裝系.
馬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