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張 彥,蔡念念
(1.廣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2.桂源水利電業有限公司,廣西 賀州 542800)
論秦觀兩廣詩的藝術成就
——元祐黨人嶺南文學研究之一
張 彥1,蔡念念2
(1.廣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2.桂源水利電業有限公司,廣西 賀州 542800)
秦觀被貶兩廣所作的詩歌風格質樸明快,表達方式直抒胸臆,抒發了自身的貶謫之苦及思鄉之情;創造了兩廣地域意象,記錄了兩廣特有的氣候與山水風物,記錄了兩廣民風民俗;運用兩廣特有的典故傳說,增添了詩歌的地域色彩。兩廣詩以其特有的藝術價值為秦觀的詩歌創作抹上濃重的一筆。
秦觀; 兩廣詩;藝術成就
以紹圣元年(公元1094年)為界,秦觀一生分為兩個時期,前期居家讀書、漫游、為官;后期屢遭貶謫。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秦觀中進士,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因蘇軾舉薦入朝為官;后因新舊黨爭,出為杭州通判,貶處州、郴州,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二月編管橫州(今廣西橫縣),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九月徙雷州(今廣東海康)。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八月,準放歸北還,返鄉途中病逝藤州(今廣西藤縣)。秦觀后期貶于兩廣共三年六個月,所作詩歌共31首。
秦觀前期詩歌多為酬贈詩、山水詩,后期于杭州、處州、郴州所作也多此二類題材,被貶兩廣后,因地理位置隔絕,地域文化落后,反而使秦觀詩開拓了新的表現領域,多以組詩的形式記述日常化生活,并向內心深度發掘。秦觀貶入兩廣不僅是人生的大轉折,也是他詩歌藝術改變的契機。前期詩溫柔旖旎,貶謫處州、郴州因絕望轉而蒼涼深沉。兩廣生活是秦觀生命的最后歲月,磨礪后成熟的心智,使他能夠隨遇而安,享受生命最后的細節,因此兩廣詩雖蒼涼但不沉郁吞吐,質樸明快,少有雕琢;抒情方式直白曉暢;且創造了兩廣特有的地域意象;運用了兩廣特有的典故傳說,以其特有的藝術價值為秦觀的詩歌創作抹上濃重的一筆。
秦觀前期詩風優柔婉約,被世人稱為“女郎詩”,如“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春日五首》其二)[1]213,用了擬人的手法,筆力柔弱。再如“翡翠側身窺淥酒,蜻蜓偷眼避紅妝” (《游鑒湖》)[1]67,景物精心刻畫,柔美綺麗,朦朧含蓄。被貶兩廣后,秦觀一改前期的婉約詩風,后期詩顯得質樸明快,如“日麗空闊”,“碧花蔓牽牛 ”(《海康書事十首》 其一、 九)[1]318—319, 景物描繪明麗曉暢。
質樸明快的風格體現在秦觀多用敘述的口吻、白描的手法,不事雕琢。如“ 魚稻有如淮右,溪山宛類江南 ” (《寧浦書事六首》其二)[1]315,簡單幾字,就把橫州土地之肥沃,山川景色之秀美凸顯出來,不書一字,盡得風流。六言句式齊整,兩字一頓,短促明快。再如:“ 一雨復一陽,蒼茫颶風發。怒號兼晝夜,山海為顛蹶 ” (《海康書事十首》其九)[1]319,兩廣氣候變化無常,詩人為之震撼,沒有比喻,簡單記敘,天然去雕飾,就把兩廣特有的氣候特征展現得淋漓盡致,給人身臨其境之感,讀來明快有力。
秦觀兩廣詩的質樸明快不僅體現在詩歌白描手法上,還體現在語言淡雅,語淡出真情。這種質樸的語言,給人一種自然的美感。如“骨肉未知消息,人生到此何堪” (《寧浦書事六首》其五)[1]316,沒有任何做作,淡淡的語言,卻抒發了對家鄉親人深切的牽念深情,詞化的抒情詩句,使人讀后回味無窮。“白發坐鉤黨,南遷海瀕州”(《海康書事十首》其一)[1]318,詩人用寥寥十個字就把自己后期被貶的境遇勾勒出來,被貶謫南蠻之地,悲苦憤恨的心情從平淡的詩句中流露出來。 “縱復玉關生入,何殊死葬蠻夷 ” (《寧浦書事》其六)[1]316,回到朝廷做官無望,回到家鄉渺茫,只好隨遇而安。況且已漸漸融入這片新的土地,適應了這里的生活,對這片新土地產生了感情,葬死在此又有何不可。在這些平淡而又不隨意的文字后面,寄托著詩人不平淡的深情。
秦觀兩廣詩的質樸明快也體現為詩歌題材的生活化。可以說題材的生活化也是宋詩平淡美學追求的表現之一,宋人詩歌創作題材的生活化,在于無論雅俗貴賤都可以入詩。秦觀把自己的兩廣生活記錄下來,他將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物寫入詩中。《雷陽書事》寫他到趕集的鬧市,見“粵女市無常,所至輒成區。一日三四遷,處處售魚蝦”(《海康書事》其五)[1]318;閑居在家,便把自己的“卜居 ”描寫下來:“卜居近流水,小巢依苓岑”(《海康書事》其三)[1]318。秦觀前期的游記詩中,大多是描摹游歷名城圣地的景色,而兩廣詩中詩人更多的是記敘自己的生活隨感,自身的田間勞作。這里有“卜居”,有“ 培塿”,就連不起眼的“冬蚊”也成為詩人筆下的素材:“蚤蠆蜂虻罪一倫,未如蚊子重堪嗔;萬枝黃落風如射,猶自傳呼欲噬人。”[1]316嶺南人見怪不怪的冬天亦活動的蚊子,卻是北方人在冬天見所未見的,詩人拈取生活中的小事物暗自寄寓,冬蚊象征殘酷環境中落井下石、置人于死地的奸佞黨人。
秦觀兩廣詩質樸明快表現在:白描的表現手法,淡雅的語言,題材生活化,這些藝術特點共同體現了秦觀后期的平淡美學。北宋詩人崇尚平淡美,梅堯臣、蘇舜欽、蘇軾等詩人都將平淡美看作是詩歌藝術的最高境界,蘇軾認為:“凡文字,少小時令氣象崢嶸,彩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絢爛之極也”(《與二郎侄》)[2]118。他指出平淡是生命的絢爛之極,是“漸老”才得以成熟起來的文風。作為蘇軾的學生,秦觀也受其影響。秦觀前期的詩風嫵麗婉約,貶謫兩廣使秦觀閱歷豐富,性情成熟,因此詩風也達到了一種成熟之后的質樸平淡。
秦觀前期的詩歌大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有所寄托,感情含蓄。如《賞酴醾有感》:“春來百物不入眼,唯見此花堪斷腸。借問斷腸緣底事?羅衣曾似此花香。”[1]286此詩表面上寫花,實際借花喻人,寄托自己情思。再如《牽牛花》:“銀漢初移漏欲殘,步虛人倚玉闌干。仙衣染得天邊碧,乞與人間向曉看。”[1]206詩人用花喻人,感情含蓄委婉,有所寄托,皆為香草美人之比。與其前期詩歌不同,秦觀后期的兩廣詩則記錄了他被貶嶺南的所見所聞,直抒胸臆的表達流離失所的貶謫情感。
秦觀貶到郴州時就自作挽詞,貶入兩廣,更是無所依托,絕望的詩人無所顧忌地抒寫自己的內心。兩廣遠離京城,是荒無人煙的南蠻之地,隨著被貶的日漸遙遠,詩人顛沛流離,身心疲憊,加之回鄉的希望日益渺茫,悲痛無法排遣,諸種苦悶糾結于心。秦觀有時直抒胸臆地抒發自己的孤獨之感,如《寧浦書事六首》其一云:“揮汗讀書不已,人皆怪我何求。我豈更求聞達,日長聊以消憂。”[1]315無聊的白晝,詩人只能以書為友,人們都以為他對功名還有所追求,哪知道讀書只是聊以度日,只為消減自己內心的憂愁。“怪我”與“我豈”,語氣直沖,鋪陳直敘,秦觀將這種無人理解,只能以讀書聊以自慰的孤獨感直接抒發出來,將自己的胸懷釋放,顯露地展現給身邊不理解他的人,也直露地展現給讀者。
秦觀有時也將思鄉之情化為悲憤的詩歌語言,如“安得此身作石,一齊忘了家鄉”(《寧浦書事六首》其三)[1]315。漫漫悶熱長夜,思鄉的愁緒讓詩人輾轉反側,他寧愿自己是石頭,就不用想家,詩人沒有用文人思鄉慣用的意象來寄寓情感,而是以“安得”一詞,將自己對解脫心靈的途徑苦苦尋覓,又尋不得出路的無奈心情傾吐出來,此身無法作石,怎能忘了家鄉,思鄉之情愈發濃烈。詩人還寫到“鷦鷯一枝足,所恨非故林”;“層巢府云木,信美非吾土”(《海康書事十首》其二、三)[1]318雖然用了“鷦鷯”棲林的比喻,“信美非吾土”化用了王粲《登樓賦》的句子,也都直白流露出了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身與杖藜為二,對月和影成三”(《寧浦書事六首》其五)[1]316,用了李白的詩句,渾化無跡,也是詩人真實境遇的寫照,在遙遠的他鄉,陪伴詩人的只有手中的杖藜、明月和自己的影子,貶謫的愁苦圍繞著他,思鄉的孤獨感伴隨著他,讓他本來多病的身軀更顯蒼老無力。無論是賦的手法,還是比興、用典,詩人皆運用自如,皆非意旨遙深,曲折郁郁,而是將貶謫的苦悶與濃重的思鄉情緒直接而濃烈地抒發出來。
兩廣地處中國最南方,這里有著北方沒有的氣候特征、動植物、自然風光等。于是,兩廣特有的氣候特征和動植物、自然風光等在秦觀的詩中有所記錄,形成一些特殊的兩廣地域意象。
兩廣特有的氣候成為秦觀詩歌意象的素材。比如熱的意象,秦觀說:“揮汗讀書不己”,“南土四時盡熱” (《寧浦書事六首》其一、 三)[1]315, 從“汗”、“熱”中可以感受到兩廣悶熱的天氣。兩廣濕熱,夏季炎熱難耐,詩人用“熱”的意象寄寓心情郁結與苦悶。再如“颶風”意象,雷州是南方沿海城市,受海洋性季風影響,夏季常出現臺風。再如“瘴氣”意象,古時兩廣人煙稀少,植被繁多,動植物腐化變成瘴氣。當時人們認識水平低下,瘴氣成了致人死地的不治之毒,貶謫文人尤其害怕瘴氣。秦觀兩廣詩的氣候意象大多隱喻了艱難的生活環境和險惡的政治境遇,但有時也有樂觀的象征。如秦觀《寧浦書事六首》其二說:“自是遷臣多病,非干此地煙嵐”[1]315,“煙嵐”指的就是瘴氣,但詩人造詞奇麗,化腐朽為神奇,由此意象,見不到詩人畏懼的心理,反而見其豁達,煙雨山嵐讓秦觀感到欣喜,自然的力量震撼著秦觀的心靈。
兩廣有螃蟹、珍珠、荔枝和柑橘等中原沒有的物象,都被秦觀寫在詩中。如“合浦古珠池,一熟胎如山” (《海康書事十首》其十)[1]319,詩人筆下廣西合浦的珍珠,磨礪之后晶瑩剔透,精美異常,遠地自有高潔之物,欣賞高潔之物自有亦經過貶謫磨礪的高潔之人。廣東特有的美酒也讓詩人喜愛,“雷觴淡如水,經年不濡唇” (《飲酒詩四首》其二)[1]325,雷州人民有自釀土酒的習慣,詩人贊美淡淡的土酒“雷觴”比西域濃郁艷麗的葡萄酒更勝一籌,有高人韻味:“ 英靈韻更高,葡萄難為鄰”(《飲酒詩四首》其二)[1]325,在邊塞詩中,葡萄酒的意象大多與詩人酣暢淋漓、積極進取的建功立業理想相伴;而兩廣邊陲的土家淡酒則象征了詩人遠離朝廷、遠離知識分子宏大理想,超然物外的平靜心靈和走出沉醉的清醒之心。
兩廣特有的自然風光也成為秦觀鍛造詩歌意象的素材。詩人進入兩廣這片新的土地,兩廣特有的自然風光觸動了詩人敏感的心弦,詩人描繪了美麗的自然景色,抒發了對兩廣風光的喜愛,寄寓自己的情感,形成了一些兩廣山水意象。詩人欣賞連綿不斷的群山,欣賞秀麗高俊的獨峰、土地肥沃的平原、特殊地質結構的幽邃奇特的巖洞等。詩人贊道:“魚稻有如淮右,溪山宛類江南”(《寧浦書事六首》其二)[1]315,兩廣物產豐富,風景如畫,詩人仿佛回到江南水鄉,因此內心悲傷得以撫慰,思鄉情緒得以緩解,喜愛之情溢于言表。元符三年(1100),秦觀終于脫離貶謫之苦,重返家鄉,途徑藤州,寫下《藤州詩三首》,如“云蒸昆山液,月浸藍田英。臨風咽沆瀣,滿腹珠璣鳴” (《藤州詩三首.玉井泉》)[1]327。詩人贊美藤州玉井泉的冰清玉潔,借助自然景象凸顯自己絕無污染的高潔的道德品質。在兩廣詩中,秦觀通過兩廣自然風光意象,將人格精神與兩廣山水融為一體。
秦觀兩廣詩還有諸多兩廣民風民俗意象。秦觀被貶廣東雷州,雷州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有苗族,壯族,黎族等少數民族。雷州少數民族有特有的民間風俗,占卜巫術盛行,人們把自己的生老病死寄托于神靈,相信占卜。這種習俗在秦觀筆下有所記載,如“駱越風俗殊,有疾皆勿藥。束帶趨祀房,用史巫紛若。弦歌薦繭栗,奴士洽觴酌。呻吟殊未央,更把雞骨灼”(《雷陽書事》其一)[1]322。記錄了嶺南人們宰殺牲畜,用“雞骨”占卜,消災求福的風俗。“出郭披莽蒼,磨刀向豬羊。何須作佳事,鬼去百無殃” (《雷陽書事》其二)[1]323。秦觀以詩記錄了廣東雷州節日祭祀的習俗。秦觀還用詩記下當地的送葬習俗:“一笛一腰鼓,鳴聲甚悲涼。借問此何為,居人朝送殤。”(《雷陽書事》其二)[1]323詩人在《雷陽書事》中還對當地男女的戀愛風俗有所描寫。秦觀被雷州獨特的風俗民情所吸引,陶醉在這煙雨水鄉之中,貶謫的苦悶得以緩解,秦觀不但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記錄兩廣習俗,也以參與者的身份入鄉隨俗,與雷州老鄉一同感受、沉醉。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壯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地,流傳著各民族古老的傳說,秦觀兩廣詩就把傳說故事融入其中。如《月江樓》引用兩個傳說來抒發自己貶謫的苦悶, “仙翁看月三百秋,江波日去月不流。” (《月江樓》其一)[1]317“仙翁”用董京遇仙的典故, 《橫州志》記載:“董京,字威輦,晉元康年間人,避居橫州。秋夜泛舟于江滸,見一仙乘槎而來,枝干扶疏,黑光照人。京謁之,賜以血食。”[1]317詩人羨慕董京,因董京“避居橫州”,在夜里泛舟遇見仙人,秦觀也希望自己能遇到賞識他的“仙人”。再如“蒼梧云氣眉山雨,玉簫三弄無今古。九天云霧摯蛟龍,瑯玕長憑清虛府” (《月江樓》其二)[1]317,詩人用了舜帝南巡蒼梧的典故,《史記》載:“(舜)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3]44。蒼梧,即今廣西梧州蒼梧縣,蘇東坡也曾經在梧州作《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聞其尚在藤也旦夕當追及作此詩示之》:“九疑連綿屬衡湘,蒼梧獨在天一方。……幽人拊枕坐嘆息,我行忽至舜所藏”[4]2104。梧州蒼梧縣流傳著舜帝的傳說,秦觀詩用此傳說,一方面羨慕在蒼梧成仙的舜帝,借傳說寄托自己希望擺脫困境,渴望汲引的心情;另一方面也借神仙世界的清虛象征自己“長憑”嶺南山水的孤獨。
《海康書事十首》其十講述的是一個充滿著民族氣息、有著濃厚兩廣地域色彩的“合浦還珠”的故事:“合浦古珠池,一熟胎如山。試問池邊蜑,云間累年閑。豈無明月珠,轉徒溟渤間。何關二千石,時至自當還。”[1]319故事見《后漢書·孟嘗傳》。古時合浦沿海的居民不種谷物,他們在海上采集珍珠,與交趾郡交換糧食為生。當地官員從中取利,強迫百姓大肆采集珍珠,導致沿海珠苗越來越少。珠民們采不到珍珠,紛紛餓死。孟嘗到合浦當太守,下令按自然規律采集珍珠,珠產量得以恢復。秦觀用此典故,贊揚清廉有政行的廣西官員。秦觀兩廣詩地域性典故的運用,使其詩歌充滿了神秘和悠遠的意境。秦觀后期的貶謫經歷,使得他運用道家的思想來解脫自己,詩歌就有了仙氣,仿佛脫離了塵世而顯得超然脫俗。
呂本中《童蒙詩訓》認為,少游過嶺后詩“嚴重高古,與舊作不同”[5]185。的確,秦觀后期的兩廣詩,由于自身遭遇與特殊的地域環境、地域文化,使詩歌風格、意象、創作手法等與前期不相同。其兩廣詩一改前期柔弱婉約的詩風,變得質樸明快。秦觀的兩廣詩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而不似前期的托物寄情。兩廣地域意象在詩中的運用,豐富了詩的表現內容。兩廣地域典故的引用,體現了地域文化與詩歌藝術的交融。這些使得秦觀的兩廣詩取得了很大的藝術成就,兩廣詩在其一生的詩歌創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1]秦觀.秦觀集編年校注[M]周羲敢等,校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顏中其.蘇軾論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3]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4]蘇軾.馮應榴集注[M]//蘇軾詩集合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5]徐培均.少游豈盡女郎詩—試論秦觀詩的思想與藝術[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86(2).
On Artistic Value of Poetry of Qin Guang about Guangdong and Guangxi Regions——A Study of Lingnan Literature of Yuanyou Party Members
Zhang Yan1,Cai Niannian2
(1.School of Literature,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a;
2.Guiyuan Electric Power Co.,Ltd.,Hezhou 542800,China)
Sushi have four famous students,one ofis QinGuan.QinGuan is excellent writer in the SongDynasty.Always his enjoys a good reputation in the literary arena by the terms.But his poetry art value is also very high.His poetry is his life course summary and the emotion characteristic description.From his poetry,we can feel to the poet continue pain and gloomy mood.Later,QinGuan suffer banish fromthe court because ofpolitical parties and groups fight.In the poetry, poet express his pain,depicting natural scenery, recording the folk customs,rich the poetry content,widen the poetry artistic conception.In the Quangdong and Quangxi poetry,poet use of simple and lively poetry style, direct expression lyrical approach, geographical image and the legend story, having strong devotion for QinGuan poetrycreat with its unique artistic value.
QinGuan;Guangdongand Guangxi poetry;Artistic value
I206.2
A
1673-8535(2011)06-0017-05
2011-10-08
廣西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科學研究工程”項目(Y B 2 0 1 2 0 0 1)
張彥(1982—),女,內蒙古滿洲里人,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文學博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和中國詩學。
高 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