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厭草
(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8)
校園戲劇對提升校本文化建設品位和內涵的積極影響
毛厭草
(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8)
校園戲劇曾經扮演著中國高校知識分子精神燈塔的角色,強調和重視校園戲劇對校本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有助于校本文化品位和內涵的建設實現質的突破和發展。
校本文化建議 校園戲劇 啟示意義
校本文化作為高校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承載著提升學校內涵建設,體現學校整體形象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作用。作為一個新興的載體和有效的途徑,校園戲劇對校本文化建設品位和內涵的提升有著獨特的啟示意義。
校本文化的建設層次一般分為物質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這三種文化建設的關系是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
就目前而言,大多數高校的校本文化建設大多停留在物質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的水平上。如何將校本文化建設水平提升到精神層面是擺在高校相關管理者與工作者面前的一個課題。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可以通過滿足師生員工學習、教學、生產、生活、娛樂科研的一切物質環境來達到預期的要求。校園的制度文化建設可以通過對規范校園內的各項活動、規范師生員工的言行、完善相關的領導體制、組織機構和管理方針制度等是制度來達到建設水平預期。前兩種校本文化的構建是有形的,可以通過具體的實施來達到預期的建設水平,大多數高校的校本文化建設水平都能達到物質與制度的層次,而如何建設更高層次的校本文化急需進一步深入研究與探索。
校本文化的建設需要諸多元素組成,而要將這些元素充分體現則需要特定的載體予以實現。目前校本文化建設的載體大多屬于傳統意義上的范疇,主要表現在以校園建筑、教育教學設施的建設為載體體現物質文化,以校風、學風、師生價值觀培養為載體體現精神文化,以各種規章制度的制定為載體體現制度文化,以管理行為和教學行為的建設為載體體現行為文化。目前高校校本文化的建設缺少新興高效的載體,而這種新興高效的文化建設載體非常有利于提高校本文化在學校師生中的認同感和提升校本文化建設的品位和內涵。
目前在高校校本文化的建設中,大多數高校都著力體現各自學校的校本文化建設的特色,而這種特色大多是被“冠名”的。校本文化建設的主體應該是學校的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和在校學生,在校本文化建設的具體實踐中,學校的管理者對校本文化建設的主體整體素質與品位的提升缺乏具體的規劃與有效途徑,只有把每一位學校成員培養成有內涵有特色的文化建設的主體,校本文化才能體現出學校特有的核心競爭力的價值。
作為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戲劇是大學生美育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建設的目標是讓人追求“美”的境界,校本文化建設的目的也是追求構造一個“美”的育人環境。作為一種校園精神文化直接的表現形式,校園戲劇應當仁不讓地承擔起作為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主陣地與排頭兵的角色。因此校園戲劇的存在與發展本身就豐富了校本精神文化的建設內容。戲劇本身的屬性,造就了它在構建校本精神文化的過程中所具備無法比擬的優勢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目前校本精神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不多,合適的載體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數的學校通過校風、校訓、學風建設及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來推動校本精神文化的建設,這種傳統形式上的精神文化建設大多含有說教的成分在其中。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大多處于一種被灌輸、被認同的狀態,所以校本精神文化建設的實際進展不大。而戲劇本身就是一種集情感教育、主動認知與精神文化建設于一體的教育活動,通過發展校園戲劇可以有效拓展校本精神文化的建設途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文化突圍。
戲劇是融文學、美學、音樂、人文科學等多門學科為一體的綜合的人文藝術,它所包括的人文內涵特別豐厚。校園戲劇起初是中國高校知識分子的精神燈塔,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校園戲劇振奮了高校知識分子的精神,指引了知識分子奮斗的方向,啟蒙了大眾的思想,引領了社會的良知。校園戲劇可以承擔起教育與培養具有充沛的人文情懷、豐厚的人文科學知識、更遠大的學術視野和人生追求,具有時代特質的大學生的重任。校本文化建設的主體是人,人的品位和文化修養決定了校本文化的品位與內涵。發展校園戲劇可以使學校的每一個人都得到文化品位及修養提升的機會,同時也可以提升校本文化建設的整體品位與內涵。
戲劇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進一步認識社會、認識人生,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角色意識與合作精神。校園戲劇活動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從戲劇教育對學生的育人功能看,普及校園戲劇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學校可以通過開設相關戲劇教育的美學課程,定期舉辦公開的戲劇欣賞與講座,鼓勵引導學生組織校園劇社等多種途徑來達到提高校園戲劇在學校中的認知度,從而提升校園的文化品位。
有專家提出目前的校園戲劇正處在低層次的、自娛式演出的低水平上。戲劇是一門綜合藝術,它對演員的形體、表情、聲音、語言等表演元素均有相應的規則與要求。在這方面,專業指導的匱乏使得許多學生得不到較專業的熏陶,嚴重影響了校園戲劇的藝術水準。解決這種困境就需要相關的管理者從專業的視角來審視校園戲劇的發展,南京大學等高校在校園戲劇建設的水平較高,他們通過戲劇課程教育的專業化,戲劇交流的藝術化,以及戲劇指導的專家化來全面提升校園戲劇教育水平。這使得大部分的學生具備了戲劇的基本素質,小部分的學生具備了較專業的戲劇素質,校園自然呈現出一種特別的文化氣質與氣氛。
校園戲劇原本只是校園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想把校園戲劇作為校本文化建設的一支生力軍和主力軍,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和管理者合理謀劃,把校園戲劇的發展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規劃。首先,相關的上級主管部門要把校園戲劇的發展擺在一個突出的地位加以重視和引導。其次,各個高校要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結合本校的實際制定出具體的校園戲劇發展規劃。最后,要定期舉辦有關校園戲劇的交流,這種交流既可以是藝術的交流,又可以是學術的交流。
由江蘇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教育廳、省文聯聯合主辦,各高校承辦的江蘇省高校戲劇展演活動就是一個將校園戲劇轉化為戲劇校園、文化校園的系統工程。隨著活動的深入,大批高校踴躍參與其中,這無形地推動了校園戲劇整體水平的提升,為各校校本文化的建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素材和平臺。
中國的校園戲劇曾經扮演著中國高校知識分子精神燈塔的角色。本世紀初,校園戲劇的發展對解放高校知識分子的思想,引領中國話劇發展的潮流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某種意義上校園戲劇一度引領了中國文化發展的主流。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到了新世紀,校園戲劇引領文化的作用一度弱化和消失。
強調和重視校園戲劇對校本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有利于重拾校園戲劇對校園文化引領的信心,有利于校本文化的品位和內涵建設實現質的突破和發展。
[1]尤建國.論校本文化建設[J].教育與職業,2005,(35).
[2]周凌玉.困境與突圍:對校園戲劇的思考[J].四川戲劇,2009.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