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暉
(云南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 學前教育系,云南 昆明 650092)
具有公共教育性質的學前教育是機器大工業生產的產物。社會組織化的學前教育的產生不是偶然,是社會大生產致使學前教育的社會化。對這個概念的認識在國內外至今尚未形成統一的說法。我認為學前教育是能夠激起出生至進入小學的兒童 (小學入學年齡因國家不同而不同)的學習愿望,給他們學習的體驗,且有助于他們整體發展的活動的總和。本文討論的學前教育包括家庭中的學前教育和學前教育機構(托兒所、幼兒園)中的教育(即組織化了的學前教育)。
現在學前教育的目的是智育和保育并重。簡單而言,學前教育的目的是使兒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學習對和錯,形成初步的判斷能力;對外部世界和所處環境進行初步認知和探索;學會簡單社會交往;形成健康的情緒,讓他們經常進行正面的情緒體驗,獲得健康的體魄。總的來說,學前教育是在追求兒童幸福中,使兒童得到健康的發展。
維果斯基提出心理發展的“文化歷史理論”,指出在心理發展特別是智力發展上,作為傳遞社會文化經驗的教學起著主導作用。兒童能夠獨立表現出來的心理發展水平,和兒童在成人的指導下所能表現出來的心理發展水平之間,往往有一個距離。前者水平不及后者。這一段距離或差距,稱為兒童心理的最近發展區。他認為教學應該走在心理機能形成的前面,即走在發展前面的教學才是好教學,這意味著采用適當的教學可以有效地促進兒童的發展,所以,教學就應向兒童傳遞他們所處的文化中對他們最有價值的知識和技能,主動地激發和促進兒童發展。
兒童的心理發展的敏感期,是指兒童學習某種知識和行為比較容易,兒童心理某方面發展最迅速的時期。[1]由于兒童心理發展是有敏感期和最佳期的,錯過了敏感期或者最佳期,則學習起來較為困難,發展比較緩慢。不同年齡對學習的某個方面有不同的敏感性。從整個人生心理發展來說,學前期是心理發展的敏感期。在語音學習方面,2—4歲是敏感期。在掌握數概念方面,敏感期在五歲至五歲半。4歲前事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堅持性行為的發展,則以4—5歲最為迅速。
腦的發展是人的心理發展的自然物質基礎。學前期是人一生中腦的形態、結構和機能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人腦中有140多億個細胞,研究表明,出生后3個月內腦細胞第一次迅速增殖,70%—80%的腦細胞是在3歲前形成的。
腦重的研究告訴我們,腦的發育速度在7歲前是最快的。而腦電圖的測量和分析反映大腦機能的發展狀況。研究表明,腦功能發展存在兩個明顯的加速期,第一次即在5—6歲左右。大腦單側化,即在大腦某個半球建立特點功能的過程,是大腦機能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新生兒就具有大腦單側化傾向,但這種傾向只表明大腦兩個半球在功能上存在差異。隨著幼兒期大腦的逐步發育成熟,單側化傾向逐步發展,兩個半球在功能上出現質的差異。
研究表明,上述腦的結構和機能在學前期并非處于純粹的自然狀態,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環境和教育的影響和制約,表現為大腦在學前具有巨大的可塑性。[2]研究者認為豐富的環境刺激可以促進腦的發展,而適宜的早期教育是促進腦發育充分和完善的最有效的環境刺激因素。同時,大量幼兒研究結果也表明,幼年期持續的早期經驗的剝奪會導致中神經系統的發展出現減慢甚至停止現象,并構成永久傷害。另外,由于學前期兒童的腦發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強,因此這一時期如果能積極提供良好、適宜的教育影響,腦還具有修復性。
1988 年,當75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集一堂時,記者問獲獎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沉思片刻回答道:“在幼兒園。”這段話對我們進行學前教育很有啟發性,那就是學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作探討。
對于幼兒來說,學前教育持續的時間長、教育內容豐富,再加上幼兒在出生的頭幾年身心發展速度快,本身有接受教育的需要,所以說,學前教育對于幼兒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本文旨在結合大量國內外兒童早期發展和教育的研究,以及兒童心理發展研究和腦科學研究為依據來論證為什么要進行學前教育。
1.保證胎兒的健康出生
學前教育為胎兒提供了健康成長的環境。胎兒在母體中孕育之后,母體對他的生長發育起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一階段,胎兒的聽力、大腦功能等都有了初步的發展。科研人員在對大量的嬰兒進行研究表明,聆聽優美的音樂可保證胎兒健康的出生,孕婦良好的行為舉止也有利于兒童成長。生理研究表明,孕婦愉快的情緒對胎兒發展十分有益,情緒穩定有力與激素和酶的分泌增加血液中的有益成分,合理的飲食也影響著胎兒的生長和發生。
2.對兒童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性
這里選取了兒童身心全面發展的兩個重要的方面來探討。
1)對兒童的認知發展的重要性
學前期是人的認知發展最為迅速、最重要的時期,在人一生認識能力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兒童的部分生理機在學前教育階段開始進入其發展的萌芽或者關鍵期,其中最重要的是認知能力的發展。皮亞杰的發生認知理論認為,人的智力—心理發展具有階段性。兒童2歲以前處于“感覺運動階段”,首先獲得動作的邏輯,逐漸發展出事物之間的次序、空間維度、事物的恒在性、因果性等知識。在2—7歲之間的“前運算階段”,兒童將動作概念化,開始語言和符號思維。到了7—10歲又是不同的階段。可見在這一時期兒童的發展狀況具有持續性影響,其影響并決定了兒童在日后社會性、人格發展的方向和水平。
智力是幼兒認知發展中一個重要的部分。人的智力曲線在不同的階段其速度是不同的。心理學家推孟運用智力測驗得到的結論:智力的年齡變化曲線在10歲前是呈上升直線,超過這個年齡開始減慢,到18歲停止增長。教育學家布魯姆研究報告:17歲的智力水平為100,4歲達到大約其中的50%,4—8歲又增長30%,其余20%在8—17歲獲得。根據以上有關智力理論和智力的年齡曲線,可以說,人的智力發展在一生中表現不同的發展速度,先快后慢這一事實告訴我們早期智力開發是非常關鍵的。學前期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教育時期,我們必須抓住這一關鍵時刻,給兒童良好的教育,促進其順利發展。
2)對兒童的社會性、人格品質發展的重要性
社會性、人格品質是個體素質的核心組成部分,它是通過社會化的過程逐步形成與發展的。學前期是個體社會化的起始階段和關鍵時期,在后天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下,在與周圍人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嬰幼兒逐漸形成和發展著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對人、事、物的情感、態度,奠定著行為、性格、人格的基礎。埃里克森的階段發展學說認為在人的發展中,逐漸形成自我的過程,在個人及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中起著主導和整合作用。每一部分或每一階段都屬于整個周期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特殊期,只有這些階段都產生后,才使完整的人格組合形成。研究和事實均表明,6歲前是人的態度、性格、習慣、情感雛形等基本形成的時期,是兒童養成禮貌、友愛、幫助、分享、謙讓、合作、責任感、活潑開朗等良好社會性行為和人格品質的重要時期。這也是學前教育追求的為了兒童的幸福、一切為了兒童的幸福,把兒童培養成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的目標。
3.對特殊兒童發展的重要性
特殊兒童多指身心先天或后天發展不健全的個體。著名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考察和研究了身心殘疾的低能兒和患有精神病的孩子,發現這些孩子身心缺陷不僅是醫學上的問題,更主要的是教育上的問題。她通過一系列的實踐證明,利用具體的教學用具和訓練能夠使這類幼兒各方面的能力有明顯提高,甚至部分幼兒進入了普通學校學習。對于這類特殊的孩子來說,學前教育給予他們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通過學前教育,這些有缺陷的幼兒不管是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了一定的補償教育,減少或者消除了缺陷帶來的不便。
4.對兒童身體發展的重要性
學前教育不僅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有很大作用,對兒童的身體發展也起著關鍵作用。在學前教育中的幼兒園教育內容中的一個和重要的部分就是要進行健康教育。包括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識,學習保護自己;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3]
學前教育不僅對于個體的身心發展十分重要,而且對教育事業和家庭的幸福具有重要的作用。
1.學前教育對教育事業發展的價值
首先,學前教育是我國學制的第一階段、基礎教育的開端部分,通過幫助幼兒做好上小學的準備,學期教育有效地幫助幼兒適應小學生活,順利進入小學。我國教育部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歷時5年進行的“幼小銜接研究”,通過兒童入學前半年和入學后半年的連續實驗研究發現,對學前兒童做好入學前準備,包括學習適應即社會適應方面的準備,能夠使兒童入學后在身體、情感、社會性適應和學習適應等方面有良好的發展,從而順利地實現由學前向小學的過渡。其次,學前教育是終身教育的開端。他強調的是教育對于人的一生都應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影響,而學前教育正是這個長期教育階段的起始處,是幼兒的成長、個性發展的基礎時期,學前教育不僅注意幼兒身體健康,更重視早期教育對兒童一生的影響。所以,學前教育對基礎教育乃至教育事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2.學前教育對家庭的價值
首先,學前教育有利于家庭的和諧。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每一個幼兒都連接著一個或幾個家庭,而家庭也牽動著社會。孩子能否健康成長是家長關注的焦點,也是決定家庭生活是否和諧幸福、影響家庭生活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所以學前教育的質量更成為家長關注的核心,直接關系著家長能否放心的工作。其次,學校中的學前教育可以彌補家庭學前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對幼兒發展極其重要,但缺乏針對性。教育機構的學前教育則具有更強的專業性,對于兒童的發展階段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教育機構的環境包括物質環境、人文環境都是家庭無法給予的。在教育機構中,通過專業教師的專門性活動,幼兒可以獲得更多的身心方面的發展。因為幼兒在教育機構中,處在一個小的社會中,對于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家庭教育是無法比擬的。因此,可以說學前教育不僅是對家庭教育的一個補充,而且間接地為社會長遠和穩定地發展作出了貢獻。
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社會背景下,學前教育的價值和意義是不同的。學前教育作為教育的組成部分,也是其開端部分,它的價值從屬于教育價值,并且承擔著其他教育不可比擬的作用。作為教育的起步和基礎階段,學前教育不僅是簡單的早期教育和兒童的全面發展,而且關系到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富強。同時,我們也必須在終身教育觀的指導下,重視學前教育的價值,放眼未來,從理論和實踐上促進學前教育的發展,真正做到為培養身心健康發展的兒童而奮斗,為切實追求兒童幸福而努力。
[1]陳幗眉.學前心理學[M].人民出版社,2006.400.
[2]龐麗娟,胡娟,洪秀敏.論學前教育的價值[J].學前教育研究,2003,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