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奎 王海丹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 彈藥處理工程教研室,河北 石家莊 050003)
關于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幾點思考
丁玉奎 王海丹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 彈藥處理工程教研室,河北 石家莊 050003)
創新能力是研究生多方面能力的綜合體現。作者通過個人的學習經歷及對研究生培養的經驗,總結了對研究生的教育應從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入手,并提出培養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研究生 創新能力 培養過程
創新能力是多方面能力的綜合體現。總體來講,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除了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寬厚的知識面、敏銳的頭腦和靈活的適應性等主要特征外,更關鍵的是在科學研究和實踐中具有強烈的創造精神,具有對問題的高度敏感性與洞察力,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研究生教育是我校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怎樣培養高層次、高質量、具有創新能力的工科專業人才,使其更好地服務于部隊建設,并在其中發揮出重要作用,促使我校向教學研究型大學邁進,是擺在每位研究生導師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我認為研究生教育應該從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入手,在培養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注意導師自身的學術作風、治學態度、道德素養等,這些對研究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導師在授業、解惑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嚴謹務實、勇于求真等科研道德對研究生品質的培養具有示范作用。導師應該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淵博的知識修養、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并在本學科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這樣才能引導研究生把握科研選題、進行資料調研、確認科研方法、總結科研成果、提出創新性方法和理論[1]。
國內外的經驗表明,研究生培養應當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研究生從事的科研活動就是要運用科學方法去獲得新發現、新成果。通過查閱文獻、實驗操作、撰寫論文和總結課題等重要環節的訓練,使研究生基本掌握科學研究的思路并具備科研創新的能力。導師應該在各個環節上加以指導。首先,讓研究生通過研讀文獻,從中發現問題,提出質疑。這就需要導師思路開闊,有創新意識。導師要對師生間的學術交流持積極的態度,這樣才能使學生暢所欲言,鍛煉創新思維能力。導師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宏觀的學術視野和敏銳的科研思維,通過科研實施的各個環節指導研究生,通過科研實踐來培養研究生的創新研究能力或實踐能力。
研究生課程教學目的是幫助研究生掌握本學科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本學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這也是研究生開展課題研究的前提和基礎。
工科類學科特點是技術發展較快。一般而言,目前研究生科研過程中需要的設計及實踐方法主要來自于導師或往屆研究生的一些經驗,這顯然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科技快速發展趨勢,因此,教育者需要不斷學習更新知識,緊跟學科發展前沿及國內外先進水平,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提高教育質量。由于課程范圍的局限性,研究生在進行科研選題時往往視野不夠寬闊,科研能力受到限制。近幾年來,一些新興學科、邊緣學科不斷發展,需要學生掌握跨學科的知識。西歐的教育家認為,培養研究生的主要改進點,是在教學計劃中安排更多跨學科選修的短訓課程,這對于研究生拓寬知識面很有益處。因此,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建議建立松散型的課程選修體系,適當增加技術基礎課的教育比重,關鍵問題是需對教學內容重組和更新,與此同時任課教員還應不斷融合教學改革的成果,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另外,要加大力度加強實踐環節教學,以培養研究生的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始終注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如開發建立新的課程專題進行實驗設計、實驗設計討論,使研究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在知識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方面得到培養。還要盡可能拓寬研究生的研究領域和知識面,改變他們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對人才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生教學不同于本科生教學,教師在教學模式上可采取多種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如不定期舉辦專題講座或討論班等。我曾經看過一篇關于美國大學本科生、研究生的課堂教學情況的報道,教學氣氛活躍,學生敢于思考和善于課堂提問,這種類似討論式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創新思維的鍛煉和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結合國內研究生教學現狀,我認為在教學方法上的改革,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2]:一是教育觀念的轉變。要從過去的“傳授知識”的教育觀念轉變到創新人才培養上來,自覺地將創新教育寓于教學過程中。如對同一研究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法;二是課堂角色的轉變。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轉變到以指導學生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方法上來,以學生為主體,運用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三是積極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使用網絡開展網上討論,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限制,促進老師和學生的長期交流,提高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四是將科研或科研成果引入教學過程,訓練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同時也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重視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使學生由學會學習到學會科研;五是給研究生指定課程(教材)中的章節,再給予一定的時間備課、查閱資料,然后以學科為單位,由研究生上講臺講課,導師組成員和其他研究生聽課、提問題,轉換一個角度,往往使研究生對教材的內容理解更深刻。
國外導師重視從技巧和方法方面指導和培養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通常從研究計劃的制訂、課程的修訂到論文選題、寫作和答辯,都對學生給予適當的指導[3]。隨著研究的深入,在出現多個研究方向時導師憑借自己的知識和研究經驗對研究生進一步的研究予以正確引導,使之少走彎路。在整個指導過程中,主要是對研究生提出建議或指示。國外導師的這種指導方式,培養了研究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和開展科學創新研究的能力。這點值得我們借鑒學習。另外,引導研究生多關注和討論學科中有爭議的、不確定性的問題,開拓思路。通過介紹學科的中一些模糊的、有爭議的、沒定論的領域,讓研究生養成一種正確的科研意識,明白他們來聽課,不再是單純的學習、接受,還要發現哪些地方存在不完善和研究的空白點。同時,要向研究生全面地介紹一系列互不相同的理論和觀點,并一一地做分析和闡述,讓研究生了解前人所做的研究工作和成果,明確尚待研究的問題及可能的突破方法,啟發思維,使他們敢于挑戰新問題,培養創新型思維方式。
據報道[3],在美國學術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的導師擁有很多的研究項目,獲得大量的研究經費,通常導師通過讓學生參加課題研究,在實踐中對學生進行科研訓練。同時,導師也從課題經費中拿出一部分為參加課題研究工作的學生提供經濟資助。學生為導師工作,在工作過程中與導師保持接觸,得到更多的指導。同時,學生也積累了知識和工作經驗。因而,研究生參加導師科研工作的過程也就是研究生的培養過程。因此,經常帶領學生參加一些科研工作和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會,讓他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干,不失為一種培養科研創新能力的好方法。
隨著軍事信息化程度的發展,研究生創新教育應加強對外交流。研究生創新教育應堅持多種形式的對外合作與交流,廣泛開展與其他軍事院校和地方相關大學的學術交流,使研究生的創新思想勇于突破前輩思想界限,敢于向世界科技挑戰。近幾年來,通過博士生導師論壇,以及邀請其他院校的教師做講座等形式,我院的學術氛圍得到顯著提高,這無疑對提高我院研究生的知識更新能力、學術研究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研究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工科研究生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而工科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工程,其培養機制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僅僅涉及教育中的某一個環節,還貫穿高等教育的整個培養過程。相信隨著我院在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方面的不斷努力,研究生創新培養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和提高,我院研究生的創新能力會有一個大的飛躍。
[1]《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編輯部.導師論導——研究生導師論研究生指導[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6.
[2]陳紅.高等院校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索與實踐[J].當代教育論壇,2009.08.
[3]劉文曦.美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探析[J].科教文匯,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