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玲玲
(中國石油大學 (華東)外國語學院 研究生院,山東 青島 266555)
1.引言
人們為了較好地交流,往往都遵循著格萊斯合作原則的四個準則,即質的準則、量的準則、關聯準則和方式準則。人們對這些準則的違反就產生了會話含義。這種會話含義是聽話者和說話者無法提前預知的,更有這種情況,即沒有特定的語境,會話雙方對彼此的預期不同,導致誤解的產生。這些都會造成會話含義的不可預測性。以前的研究注重從語境方面和會話含義產生的幽默效果來研究會話含義,往往不夠全面、深刻、準確。本文從主觀人的因素和客觀語境兩個方面對會話含義的不可預測性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便在以后的交往中進行更好的交流。
2.會話含義的產生
會話,是指用語言表達意義的行為,而用語言所表達的意義一般可分為兩種:字面意義和隱含意義。而隱含意義還可以進一步分為一般含義和特殊含義兩種。一般含義是指所使用的單詞,詞語本身所具有的規約性的意義。例如,“Heisasportsman,therefore,heisstrong.”這句話中的“therefore”這個詞的詞義決定了這句話的規約性意義,即“He is strong he is a sportsman.”的結果。而特殊含義是指說話人故意違反合作原則中的會話準則,從而讓聽話人通過其字面意義推測它要表達的真正內容。由此,產生了會話含義。
3.不可預測性的主觀因素
3.1 說話人方面
(1)說話人自身的發問表達不明確
會話交流是說話人與聽話人的共同互動,然而以往往研究都是只注重聽話人,分析聽話人對說話人違反合作準則的用意的具體推斷,多是從聽話人的角度猜測說話人到底想表達什么意思。本文的主觀因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說話人的因素,二是聽話人的因素。在有些情況下,說話人說出的話本身就表達不清楚,容易讓聽話者產生誤解、迷惑。因次,說話人說的話的不可預測性往往會造成聽話人的不配合。例如:
There is a woman sitting on a park bench and a large dog lying on the ground in front of the bench.A man comes alongandsitsdownonthebench.
Man:Doesyourdogbite?
Woman:No.
(The man reaches down to pet the dog.The dog bites the man’shand.)
Man:Ouch!Hey!Yousaidyourdogdoesn’tbite.
Woman:Hedoesn’t.Butthat’snotmydog.
在這個情景中,女士的話顯然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量的準則,從而可推導出她會話含義是:她不想跟這個陌生的男士進行交流。如果要很好地交流,她應該在一開始就說這只狗不是她的。然而,從說話人,即這個男士的角度來分析,這個男士一開始就沒有表達清楚,他問的問題本身就不明確,容易讓人誤解。假設他先問這是你的狗嗎?然后再問這狗咬人嗎?或者直接問這條狗咬人嗎?恐怕就不會招來女士的不合作和狗的不友好了。
(2)說話人的預期會影響對話的整體效果
有時候說話人與聽話人的預期截然相反,交際雙方達不到百分之百的相互理解,誤解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比如學生問老師這個例子。
學生:我是否可以寫“法語比漢語更具表達力”的論文?
老師:如能寫出你可以得諾貝爾獎。
老師的意思是:論文不好寫,最好改題。而學生卻誤解了老師的含義,認為老師在表揚他,覺得此題很有學術價值,因此產生了理解錯位。老師的思維模式是:諾貝爾獎很難得,沒有語言學諾貝爾獎,因此你這樣做是不可能的。學生的思維模式是:諾貝爾獎是很高的學術榮譽,老師說我如能寫出這樣的論文可得到諾貝爾獎就意味著我的提議很有價值。但是學生此時并未理解老師的“修辭用意”,老師是把“(語言學)諾貝爾獎”比喻成“不可能的東西”,具有調侃和幽默的味道,而學生的預期卻相反,他僅僅把“諾貝爾獎”理解成“最高的榮譽”,由此便產生了師生交流上的錯位,導致了誤解。
3.2 聽話人方面
(1)禮貌原則
人為什么要故意違反準則而不直截了當說話?為什么要違反交際準則讓人去推到特殊含義?其實在語言交際時,有時聽話人為了遵守禮貌原則不得不違反量準則,有時為了遵守相關準則不得不違反方式準則,此時的“違反”并非“刻意”,而是“必須”。
例如下級對上級有意見,就不敢直說而是轉彎抹角;病人得了不治之癥,醫生怕嚇著病人也不便把病情對病人開誠布公;請別人做事因要麻煩人,故說話就應該間接和禮貌。例如:
某學生正在申請一份工作,這個工作對哲學學歷有一定的要求,他就請以前的哲學教授給他寫一封證明信,證明他在哲學方面的學歷。這位教授是這樣寫的:
Dear Sir,Mr.X’s command of English is excellent and hisattendanceattutorialshasbeenregular,yours,etc.
在這個例子中,可能教授對該學生的印象不佳,但是出于禮貌又不便拒絕即不想使學生掃興,故在“推薦信”中運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夸張)的手法,在不使人失望和不得罪人的情況下,同樣也達到了交際目的。
(2)避免第三者
例如:Leila has just walked into Mary’s office and notice all the work on her desk.Mary’s response seems to flout themaximofrelevance.
Leila:Whoa!Hasyourbossgonecrazy?
Mary:Let’sgogetsomecoffee.
瑪麗為什么不直接回答利拉的問題而故意違反相關準則呢?瑪麗的會話含義可能是:老板就在隔壁或附近,她不想讓老板聽到自己對老板的抱怨,因此故意答非所問,轉移話題。這就是為了避免第三者的原因。
4.不可預測性的客觀因素
這里的客觀因素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話語本身具有雙關意味,有產生歧義的詞語。第二是語境的介入。有些會話含義不在特別定的語境中進行分析就會無法進行理解。
4.1 話語本身的歧義
有些會話含義是說話人和聽說話人雙方都預測不到的,即雙方都是無意的,而是話語本身具有雙關的意味,因此造成兩者的理解不同和交流的不順利,甚至有些幽默的意味。例如:
“Mine is a long and sad tale!”said the mouse,turning toAlice,andsighing.
“It is a long tail,certainly,”said Alice,looking down withwonderattheMouse’stail,
“But why do you call it sad?”...(Lewis Carroll,Alice’s AdventuresinWonderland)
在這段有趣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發現小老鼠和愛麗斯都是無意要違反關系準則的。而是對話本身中的詞語的同音造成的。小老鼠說的很長很悲傷的是它的故事、經歷tale,但是由于tale故事和tail尾巴同音,所以愛麗斯以為它在說它的尾巴很長,所以她不理解為什么尾巴還是悲傷的呢?整個故事中有很多這種無意的有歧義的話語,詼諧幽默,這個特點也是這個故事老少皆宜的原因之一。
4.2 語境的依賴性
在言語交際中,含義的產生和理解離不開特定的語境條件。交際所依賴的語境因素或語境知識不是事先確定的,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哪怕是同一個話語,在不同的語境條件下可能產生不同的會話含義,或不同的話語在相同的語境條件下可能產生相同的會話含義。例如:
(1)甲:下午踢球去吧!
乙:上午還在換草皮呢。
(2)甲:老王住院了?
乙:上午還在換草皮呢。
根據不同的語境條件,以上相同話語可以傳遞不同的會話含義。例(1)中,通過陳述信息,乙的謎底在于告訴對方下午還不能踢球,因為上午足球場還在換草皮;例(2)中,乙傳遞的含義是他不相信老王住院了,或不相信老王生病了,因為上午還看見他在換足球場的草皮。再如:
Heisamachine.
這句話在不同的場合具有不同的含義。它可以用以含蓄地表示某人工作勤懇,任勞任怨,或是說工作效率很高,或是說他缺乏感情,待人冷漠,或是說他工作方式機械呆板,缺少靈活性,等等。因此,會話含義的不可預測性與語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5.正確推斷會話含義的條件
在日常交際中,人們違反會話準則時產生的并不僅是語義內容,而是需要經過推理來理解違反準則的額外含義,即會話含義。這既說明了會話含義的不可預測性,同時也是會話含義的有趣之處。這種對語義內容之外的推理,有別于純粹的由句子的邏輯內容或語義內容產生的推理。這是結合語境等綜合因素進行的語用推理。因此,結合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正確推斷會話含義的條件:
(1)所說話語的規約性內容;
(2)合作原則及其準則;
(3)話語的語境;
(4)說話人和聽話人共有的某些背景知識;
(5)前四項為說話人和聽話人雙方所共有的知識。
6.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會話含義的不可預測性有多方面的原因。這些因素讓對話顯得更加詼諧,意義豐富。綜合考慮運用這些原因來推斷會話含義能夠更好地理解弦外之音。了解會話含義的這種特點可以更好地幫助人們推斷會話含義,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誤解,更好地促進對話雙方的意思傳達。
[1]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劉慶雪.從會話含義談英語幽默的言外之意[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報),2010,(12):118-120.
[3]夢燕只.合作原則的違反與會話含義的產生[J].考試周刊,2009,(37):39-40.
[4]冉永平.語用學:現象與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5]王守元.英語文體學要略[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
[6]熊學亮.簡明語用學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7]尤爾.語用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