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晶
(浙江師范大學 研究生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
研究生獎懲體系的建立和運作機制研究
張 晶
(浙江師范大學 研究生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
本文通過對多年來高校研究生獎懲工作的綜合分析,闡述了構建研究生獎懲體系的重要意義,通過分析其實現目標及運行模式,提出高校研究生獎懲管理應遵循育人機制、激勵機制、監督機制、創新機制及長效機制等。
研究生獎懲體系 實現目標 運行模式運作機制
獎勵與懲處作為一項重要的激勵與教育手段,既可用來進行管理和道德教育,又可用來塑造學生的多種行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近年來的高校學生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研究生教育管理過程中構建科學、合理、完善的獎懲體系,并確保體系的正常運行,實現獎懲與教育有機結合,能更好地發揮思政教育的管理效能,使研究生高層次教育更有說服力、實效性和導向性。
高校研究生獎懲體系包括獎勵管理和懲處管理,它們是研究生思政教育中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一方面,獎勵管理從正面來肯定研究生思想、行動的積極因素,根據有關規章制度給予精神或物質上的正面激勵,主要內容如評選各類獎學金、榮譽稱號或進行科研成果獎勵等。以浙江師范大學為例,我校現行研究生獎勵辦法中有華藏獎學金、科技創新獎等專項獎學金,優秀研究生標兵、優秀研究生、優秀研究生干部及社會工作優秀獎等九項個人或集體榮譽稱號評選等,旨在通過評優評獎達到鼓勵先進、推進學風的目的。另一方面,懲處管理主要針對研究生思想、行為中的消極因素,根據其不良行為情節的輕重按有關規章制度給予批評教育或紀律處分,如我校根據教育部令《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五十三條和《浙江師范大學學生違紀處分規定》相關條例,對違紀研究生進行警告、嚴重警告、記過、留校察看及開除學籍等不同程度的處分,旨在通過懲處教育研究生,達到明辨是非、糾正錯誤、促進轉化的目的。
研究生獎懲體系的實現目標分初級目標和終極目標兩個層面。獎懲體系構建的初級目標是不斷完善獎懲制度,優化程序,確保實施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就終極目標而言,一方面,獎勵制度并不是為了評獎而評獎,其最終目的在于通過評獎評優和正面引導的方式,為廣大研究生樹立生動鮮明的榜樣形象,以調動研究生群體的內在積極性,從而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懲處制度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使受懲者和其他人受到警戒,其最大效能就是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實現懲處層次、數量遞減直至消失[1]。因此,獎懲體系構建的終極目標是通過確保獎懲制度的有效實施,對研究生在學習、科研和實踐活動中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定向控制和改造,直至達到育人的最終目的。
獎懲制度在高校管理學、心理學和行為科學中也叫強化,它是根據研究生成長成才需要設置的獎懲項目和獎懲內容,通過獎勵制度刺激、活化研究生個體的積極目標,促使自身完成獎勵項目要求完成的任務而獲得滿足,發揮激勵全體的正強化效應。另一方面,通過懲處制度抑制、消除研究生個體的消極目標或對違紀行為進行處分,發揮警示全體的負強化效應。獎懲體系的運行模式可用下圖表示:

獎懲體系運行模式圖
獎懲體系要充分發揮其在研究生思政工作中的管理和教育效能,還必須靠一套合理的形式、先進的手段和完善的機制作為保障。
研究生獎懲管理作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其實施應彰顯高校的教育理念和導向,體現高校培養高層次人才的特點。教育部令《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總則中強調高校實施的一切活動應以 “育人為本”為原則。對研究生實施獎懲管理的根本目的和出發點是為了教育學生,因此,高校實施公平、公正、合理的獎懲管理具有育人效應[2]。在研究生獎懲體系運作過程中,要處理好獎懲與育人的關系,增強獎懲與育人有機結合的意識,尋求獎懲與育人有機結合的途徑,充分發揮獎懲的育人效能。
激勵是調動研究生的內在積極性、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的最佳途徑。目前,高校研究生獎懲體系中的激勵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有機結合。物質獎勵通過發放獎學金、獎品等方式,能滿足學生的生理需要;精神獎勵通過評選各項榮譽稱號、入黨、競選學生干部優先或綜合測評加分等方式,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研究生作為高層次人才,精神境界有更高標準的要求,相對物質獎勵而言,他們往往更注重于精神獎勵。而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有機結合,用物質獎勵為精神獎勵奠定基礎,用精神獎勵提高物質獎勵的格調,這樣能更有效、更持久地激發研究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浙江師范大學為例,我校每年面向全體研究生舉辦年度表彰大會,表彰當年評選出的優秀研究生等各項榮譽稱號和獎學金獲得者,由校領導為獲獎研究生頒獎,旨在以精神獎勵為主,鼓勵研究生積極進取。
(2)目標激勵和榜樣激勵共同作用。目標激勵就是通過遠大目標的設置來激發學生的個人動機、引導他們的行為,把他們內在的潛力激發出來,追求更高目標的實現[3]。以浙江師范大學為例,我校每年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開展“研究生榜樣人物評選”活動,評選出學術科研之星、自強不息之星、愛心風尚之星、青春勵志之星、團體合作之星等八個項目的榜樣人物。此外,我校以新生始業教育為契機,在全校研究生中舉辦“榜樣人物報告會”,對研究生開展榜樣教育,邀請知名校友、榜樣之星進行先進事跡宣講,通過評先進、樹典型,感召全體,從而有效提升我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成效。
高校在實施研究生獎懲制度中要堅持 “實事求是、標準統一、一視同仁、科學適度”的原則。獎懲制度必須公開、明確和相對穩定,制度的貫徹執行應充分體現客觀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只有這樣才能維護獎懲工作的嚴肅性,真正發揮獎懲工作的激勵教育作用。如果獎懲使用不當,將會導致一些負面效應,尤其在懲處管理過程中,更應慎重嚴肅,如處理不當往往會引起后患,懲處效應的反作用不容忽視。例如常見的學生考試作弊行為,如對同樣程度的幾次作弊事件做出不同等級的紀律處分結果,就會使懲處功能失去權威性、嚴肅性,削弱其教育作用。因此,在獎懲體系運作過程中實施監督機制尤為重要。
新形勢下,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根據不同研究生的思想覺悟和個性差異,不斷創新獎懲體系及實施方式。以浙江師范大學為例,我校在制定研究生綜合測評及榮譽稱號評選等制度過程中,在遵循學校教育、教學規律的前提下,堅持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為宗旨,德育、智育、文體等全方面考慮,設置出與之相應的各種獎勵項目,并根據不同性質、不同難度的項目制定不同加分等級,對不同程度的違紀行為給予相應減分或取消當年評優評獎資格。此外,我校以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為契機,構建研究生新獎助體系,擬將原有體系中優秀研究生獎學金、“三助”津貼等經費統籌分配,設立新生獎學金,制訂新的學業獎學金等級和標準,并將獎學金標準與研究生綜合測評結果相結合,以獎促優,以獎爭先,以獎勵的方式正面激勵研究生發揮自主學習、努力科研及參加學術活動的積極性,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研究生獎懲體系要長效運行,需要在理論體系、執行過程、信息反饋及制度實施方面做到科學化、規范化、及時化和可持續化。首先,理論體系要科學化。要在科學調研和“以生為本”的基礎上,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系統的獎懲制度,即獎懲規章制度必須科學合理,標準明確,措施可行,易于操作。其次,執行過程要規范化。在獎懲制度實施的各個環節,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執行獎懲程序。再次,信息反饋要及時化。注重了解獎懲制度實施的反映和效果,并對相關評價和反饋進行研究、總結。最后,制度實施要可持續化。要定期修訂制度文本,改善運作方式,不斷優化獎懲制度,確保其以循環式、開放型、可持續方式正常運作。
綜上,研究生獎懲體系的建立、完善和實施過程要有計劃、有程序、有層次地進行。只有在制度的確立、措施的落實、獎懲的運作等方面要做到環環相扣、系統配套,才能確保獎懲體系有條不紊地實施,機制正常運轉,以達到預期目標。
[1]宋大偉.高等學校心理咨詢網站建設初探[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05,(3).
[2]李學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環境的沖突及其對策[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3]費萍.激勵機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運用[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本論文為浙江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