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勝文
(襄陽市第二高級技工學校,湖北 襄陽 441021)
1.考點。
識記現代漢字的字形A(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中的要求);
書寫規范D(寫作基礎等級中的要求);
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A(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中的要求)。
2.解讀。
(1)“識記現代漢字的字形”,標示為A類,表明這是語文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是每位考生必須具備的基本功。
“書寫規范”,標示為D類,表明這屬于表達應用能力的范疇,是在識記基礎上發展了的應用能力。
“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標示為A類,表明這是屬于識記的最基本的能力。盡管主要考查的是對名句名篇的背誦,但最終還要落實到書寫上來。事實上,很多考生很多時候丟分不是因為背錯了音,而是因為寫了錯別字。
(2)考點實質上涵蓋三個方面的內容:①書寫正確,不寫錯別字(含不標準簡化字和繁體字在內);②書寫工整,卷面整潔美觀,不寫難辨的字,不使老師在辨字上花時間;③能從試題中辨別錯別字。
1.在每年高考題的第Ⅰ卷中都有一道選擇題,一般是給出四組詞語,要求考生對詞語中的字形進行辨析,判斷其中錯別字的有、無或數量;有時也會給出四個句子,要求考生對其中錯別字的情況加以判斷,分值為3分。
2.在第Ⅱ卷作文中考查書寫?!陡呖甲魑牡燃壴u分標準》明確地把“字體工整”與否作為“表達”項評分的一個依據;同時規定,每三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
3.在第Ⅱ卷的名句名篇默寫題中,出現一個錯別字就丟掉了所在小題的1—2分。這雖然是在考查名句名篇的背誦,但仍要落實到字的規范書寫上來。
4.在第Ⅱ卷的其他主觀表述題中,錯別字和不工整的書寫形式也往往會影響同學們的得分。
1.認清意義。
考生務必認識到書寫準確、工整在考試中的重要意義。平時寫字時養成規范書寫的習慣:不偷懶,不寫不標準簡化字;不炫耀,不寫繁體字;書寫工整,不寫難以辨認的字;保持卷面清晰美觀。
2.明確范圍。
《現代漢語常用字表》是命題的基本范圍,該表所公布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是高考的重點,而表外的、出現在教材與報刊上的少量常用常見字往往也納入試題范圍。
3.突出重點。
(1)識記準確是書寫正確的基礎,所以,在識記和書寫時,正確的識記是復習的重點。
(2)別字是錯別字的主體,同時受到電腦排版的限制,這幾年高考客觀題都只考查別字的識記,所以在錯字和別字中,針對別字的辨別識記是復習的重點。
4.堅持原則。
(1)積累為主的原則。要堅持以平時積累為主,以考試中的臨場發揮為輔。
(2)詞中記字的原則。詞語是字形考查的基本材料,即使是把句子作為考查材料,其實質仍然是把字放在詞中考查,且考查的正是我們平常所關注的易誤寫的詞,因此應堅持把字放在詞中記憶。在詞語專項(包括成語專項)的復習中也應同時識記字形。
(3)以義為本的原則。要堅持通過了解字義詞義來加強字形記憶效果。
(4)比較辨析的原則。要堅持把相似的字排到一起,通過比較來加強記憶。
(5)抓生放熟的原則。漢字數量龐大,復習時要堅持抓住陌生易誤字,丟開熟知的不易誤讀的字。
所謂錯字,就是指那些不成字的“字”。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多了或少了筆畫造成。如把“具”中間少寫一橫,把“熙”字的左上部分錯寫成“臣”,把“頤”字左邊部分錯寫成“臣”;或者把“慶”字中的“大”錯寫成“犬”,把“燒”字的右上角錯寫成“戈”,把“琴”字的下半部分錯寫成“令”,把“臟”字中“土”的右邊多加一點,等等。
2.錯用偏旁造成的。如把“協會”的“協”字左邊錯寫成“忄”,把“爬行”的“爬”字左邊錯寫成“瓜”,把“孤掌難鳴”中的“孤”右邊錯寫成“爪”,等等。
3.偏旁組合錯誤造成。如“滿意”的“滿”字本是左右結構,容易錯寫成上下結構;“蕩漾”的“漾”本是左右結構,容易錯寫成上下結構,等等。
所謂別字,就是指把應該寫的甲字誤寫成了乙字。別字也是廣義上的錯字。別字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字形相近造成別字。如把“修葺”錯寫成“修茸”,把“病入膏肓”錯寫成“病入膏盲”,把“寬敞”錯寫成“寬敝”,等等。
2.字音相同或相近造成別字。把“振奮”錯寫成“震奮”,把“即使”錯寫成“既使”,把“鳩占鵲巢”錯寫成“鳩占雀巢”,等等。
3.字形相近且字音相同或相近造成別字。把“虎視眈眈”錯寫成“虎視耽耽”,把“裝潢”錯寫成“裝璜”,把“不脛而走”錯寫成“不徑而走”,等等。
4.生造簡化字造成別字。如,把“籃球”錯寫成“蘭球”,把“藍色”錯寫成“蘭色”,等等。這類錯寫在表現上雖然與第二類相似,但造成錯字的主觀原因卻有區別,所以防范方法也應有所不同。
1.讀準字音,以音辨字。
如果要確定詞中某個用字,考生已熟知該詞中該字的讀音,并熟知幾個備選字各自的讀音(注意:它們讀音必須各自不同),那么,就可以根據讀音確定正確的用字。如,要確定“墨守chéng規”中的用字,如果以前常在“成”和“陳”之間猶豫,且常選錯;現在就可以記住,“成”讀音為chéng,而“陳”讀音為chén,據此就可以確定,詞中應選用的是“成”,而不是“陳”。又如,在“jí使”中,用“即(jí)”而不用“既(jì)”。在“bài官野史”中,用“稗(bài)”而不用“裨(bì)”。
因為形聲字的聲旁有表示讀音的作用,其讀音常與整字的讀音相同或相近(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字的讀音已經和聲旁的讀音完全不同),所以,掌握了相近聲旁的讀音(有時一個聲旁會有多種讀音),也可辨識聲旁錯用帶來的錯字和別字。這種方法在不知整字讀音或整字讀音難以確定的情況下也有效。如,知道“氐”的讀音為“dǐ”,而“氏”的讀音為“shì”或“zhī”,就不會把“低(dī)頭”錯寫成“亻氏頭”。知道含有“澈”字右邊偏旁的字讀音一般是“chè”和“zhé”,而“撒”的讀音為“s?!保筒粫选俺罚╟hè)銷處分”寫成“撒銷處分”。知道含有“沈”字右邊偏旁的字讀音一般為“shěn”(如“沈”)、“dān”(如“耽”)或“zhěn”(如“枕”),就不會把“飲鴆(zhèn)止渴”錯寫成“飲鳩止渴”。
2.弄懂字義,以義辨字。
懂得相近字的字義,又懂得詞中所用字該具備的意義(這常??梢杂烧~的意義獲得),一般都能比較準確地確定詞中用字。
(1)以整字意義辨字。這對于各種相近字都適用。如,“chuān流不息”本指河流不停地流淌,因此詞中“chuān”字應具備“河流”義,而在備選字中,“川”有“河流”義,“穿”沒有,所以詞中應該用“川”而不是“穿”。又如,“好高wù遠”本指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因此詞中“wù”字應具備“追求”義,在備選字中,“騖”有“追求”義,而“鶩”義指“鴨子”,所以詞中應該用“騖”而不用“鶩”。
(2)以形旁所表示的意義辨字。在形聲字中,形旁可以表示該字的意義范圍,如含有“木”這個偏旁的字,其意義一般與“樹木、木頭”有關,像“楊”“柳”是樹木的名字,而“柜”“杵”是用木頭做成的器物。又如含有“水(氵)”的字,其意義一般與“水”有關,像“河”“湖”是水聚成的水體,而“潮”“汐”是水的兩種現象,“泅”“泊”則是人或船只在水中的動作行為。這種特點可以借來為辨析形近字服務。例如,“通dié”是一個國家通知另一個國家并要求對方答復的文書(考生至少應知道“通dié”是一種文書),所以其中的“dié”字應有“文書”義,而“牒”的形旁“片”與古代的書寫材料——竹片和木片——有關,“諜”的形旁“讠(言)”只是與言語有關,所以詞中應該用 “牒”而不是“諜”。又如,有考生把“爬行”的“爬”的左邊誤寫成“瓜”,如果認識到“pá”的動作與動物的爪子有關,就可以避免這種錯字出現。
這兩種以義辨字的方法應靈活運用。通常后一種比前一種省時間,因為不用專門去查字義,只需知道偏旁的范圍意義即可;但也不盡然。如針對“脈bó”一詞,無法在“搏”和“博”中作出選擇的情況下,如果去推斷形旁“扌”和“十”的范圍意義,是很麻煩的;相反,“搏”有“搏動”“搏斗”一類的意義,“博”有“博大”“淵博”一類的意義,這卻是比較熟悉的。這時,根據整字的意義來確定用字反而更迅速。
無論是以音辨字還是以義辨字,都可能需要由詞語的意義來推出要選用的字應具備的意義。這種推斷可以結合詞語的結構方式來完成。如,“貌hé神離”,詞語是由兩個動賓短語并列而成,相應位置的字意義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由整體的詞義可以判斷,“hé”字應與“離”的意義相反,這樣就可以確定詞中應選用“合”而不是“和”。又如“事必躬親”一詞中,“躬”與“親”屬于文言文中常見的同義并用現象,兩詞都是“親自”的意思,明白了這一點,就可以避免把“躬”錯寫成“恭”。
(3)借用近義詞辨析,以詞辨字。有一類高考字形題,與近義詞的辨析關系密切。如1998年全國題B項的一組詞“求實:實事求是 世故:人情事故”中,事故,多指意外的損失或災禍,而“世故”或指人所富有的處事經驗,或形容為人圓滑,為了不得罪人,而不講原則。通過對兩詞的比較辨析,就可以發現“世故”與“人情”組合才是合適的?!叭饲槭鹿省敝械摹笆隆弊匀痪褪清e別字了。
(4)拆解字形,牢記用字。借助字音和字義來記憶,其效果一般更為持久。但有時過于麻煩,這時就可以考慮死記。其實,死記中有時也可以運用一些方法。數學上有借助諧音“山頂一寺一壺酒”來記憶“π”值的方法。在識記字形方面,常把“念”字的上半部分錯寫成“令”的考生不妨記住“往事已成過去,今天(今)的心情(心)是想念(念)”。常把“協”字的左邊部分寫成“忄”的考生不妨記住“十人(十)一起辦(辦)就是互相協助(協)”。當然,這只能用于那些頑固的錯字,否則字字如此記憶,精力是不及的。
以上四種方法,都可以在復習中使用,除第四種以外,也都可以在考試時做臨場推斷使用。只是在平時積累中運用這些方法,因為可以有詞典或其他資料的參證,所以能確保準確;而在考場上,限于同學們現有的知識水平和推斷能力,運用這些方法無法保證結果100%正確,而且耗時也較多。所以主要應該在復習中使用。同時,對于這些方法,考生既可靈活的選用某一種,亦可多種綜合運用。如,為“開門yī盜”在“揖”和“楫”中作選擇,熟悉詞中字的讀音可以以音辨字,熟悉詞語的意義可以根據兩字的意義(或兩字的偏旁所代表的范圍意義)來辨字。操作中,用哪種方法能記得更迅速、更準確、更長久,就用哪種方法。
對于第一卷的客觀題,在做題時,首先應該調動積累,根據自己對相關詞語用字的記憶來對題目中用字正誤做出判斷,這種方法最準確也最迅速。如遇到所用詞超出平時積累的范圍,或平時積累中記得不熟,才考慮臨場運用以上所講以音辨字、以義辨字和以詞辨字等方法來做推斷。
對于客觀題,在做題時還應該靈活運用客觀題的一般解題方法,如排除法、比較法和直認法。所謂直認法,是指直接認定合乎題目要求的選項的方法。用這種方法,即使其他選項中有無法確認的情況也不影響做題。如在“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有錯誤的一組是”這類題目中,只要確認了一個錯字,就可以認定該字所在選項為答案,理論上可以不再看其它選項。在實際操作中,一般是綜合運用以上方法(在遇到疑難時尤其需要如此),即使是使用直認法,也有必要用其他方法做檢驗。
至于其他涉及字形的題目,只要在熟練背誦、正確理解的基礎上,正確書寫,規范書寫,卷面清晰、整潔、美觀,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