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華
(西南大學,重慶 400700)
2010年5月11日,澳大利亞教育、就業和勞動關系部,社會團結部聯合頒布了 “2010—2011技能和基礎設施預算”方案(以下簡稱“預算”),提出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兒童早期教育的投入,以抓住未來各種可能的機遇。這份“預算”既是澳大利亞面對未來的雄心壯志的體現,又是基于現實采取的措施,從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亞兒童早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些新動向。
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的兒童早期教育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投資兒童早期教育和保育計劃的回報顯著,擁有優質兒童早期教育和保育經驗的兒童更傾向于接受高等教育并且順利就業,從而擁有較高的收入和積蓄,為社會保障作出更大的貢獻。他們成年后依賴公共援助的可能性較小,參與犯罪活動的可能性也更低。
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05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澳大利亞4歲及4歲以下兒童接受教育的比例只占41%,而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是70%。[1]澳大利亞政府意識到兒童早期教育在促進平等和提供勞動技能方面有重要意義。經澳大利亞政府委員會(COAG)協調,2007年12月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與州及地方政府之間達成意向,在教育、技能以及兒童早期發展領域實行重大改革,因而提出了“2008—2009教育革新預算”。其中在兒童早期發展方面,COAG制定了一項發展戰略——投資兒童早期,于2009年7月公布以征求公眾意見,最終在2010年5月11日,再次出臺了關于兒童早期教育的 “2010—2011技能和基礎設施預算”。
“預算”計劃中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兒童早期教育改革目標。其重點在于為每一個澳大利亞家庭提供高質量、負擔得起的兒童早期教育和保育機會,期望在兒童早期教育與保育方面的發展能達到世界級水平,體現公平性、優質性、服務性等特征。
澳大利亞政府支持家長養育孩子,采用稅收方面的手段為家庭提供財政幫助,如“家庭稅款減免”、“托兒津貼”等措施。提出的教育改革目標是使費用不再是兒童接受早期教育的障礙,尤其涉及到縮小同代人中土著居民之間的差距。[2]
為此,澳大利亞政府確立了資金預算:5.335億元(澳元,下同),用于未來5年普及早期教育,實現2013年兒童接受學前教育達到每年40周,每周15小時;16億元用于未來4年中有關兒童保育教育的稅收減免或者退稅。在鄉村和偏遠地區范圍內對早期兒童服務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進,約5940萬元資金將被用于支持由2010—2011年度的中心建立,以預算基金為基礎的早教服務,并滿足國家質量標準約定的COAG。預算基礎資金兒童早教服務是由澳大利亞政府資助的,并提供兒童看護和早期教育機會,不然這個機會市場將會傳送兒童看護失敗。這些服務在鄉村、偏遠地區和當地社區的運行中占有支配地位。[3]
澳大利亞政府承諾提供的兒童早期教育是優質的,首先,早期兒童教育工作者與保育員接受正規培訓。[4]其次,兒童為接受正式學校教育的第一年做好社會性和認知方面的準備。[5]兒童早期學習對建立社會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必須為這些兒童的早期最佳發展提供支持,為他們將來的學習和生活做好充分準備。
在此方面,澳大利亞政府確立了資金預算:1.266億元用于未來4年培訓和保留高質量的從業人員。澳大利亞政府繼續致力于對兒童早期教育的高品質承諾,其涉及所有澳大利亞兒童,這筆基金涵蓋了兒童和家庭中心的創建和運營。2010—2011年度所涉的5940萬元資金,其中約三分之一將被定位于提升員工在兒童早期教育中的工作資格和他們的管理方法。[6]
由于不少兒童父母都是工作的,因此,澳大利亞政府承諾,不管怎樣,要為家庭提供可得到的、綜合性的服務。提出的教育改革目標體現在:[7]首先,滿足有工作的父母的服務需求。其次,支持有額外需求的兒童參與早期學習和保育。最后,繼續提高服務質量的嚴格標準與要求。
為此,澳大利亞政府確立了資金預算:2008—2009年撥款1.145億元用于在全國建立38個兒童保育中心(總目標為260個),2010—2011年撥款2.93億元,至2014年,提供至少35個兒童和家庭中心的創建資金。兒童和家庭中心的創建目的在于解決本地家庭和他們孩子的需求,也為社區內的所有家庭提供服務。資金既包括資本成本又包括建立額外兒童看管場地的持續成本,既包括兒童看管津貼又包括兒童看管折扣。這些中心將提供早期教育和看護在很長時期內的看管布置,并把當地社區的一些具體要求考慮在內。如有可能,這些中心將會坐落在學校的操場上、TAFE大學或是其他社區場地內。[8]
澳大利亞兒童早期教育“預算”對兒童早期教育發展的展望和規劃,無論是從變革目標的制定、變革項目的確立,還是具體改革措施的實施,都直接指引和規劃著澳大利亞未來兒童早期教育發展改革的重心和步驟。基于上述介紹,不難發現澳大利亞在兒童早期教育改革與發展方面所遵循的一些主要原則:第一,公平不是說說而已。澳大利亞政府認為,社會應該共同承擔責任來實現兒童早期教育公平。第二,優先關注處境不利地區和不利兒童的早期教育問題,為他們提供專門的支持,其中面向邊遠地區和土著學生的舉措十分明顯。規定所有在邊遠土著社區的4歲兒童將都參與到為期5年的有質量保證的兒童早期教育項目。第三,注重兒童早期教育的服務質量。不但提高了早期兒童教育工作者和保育員的素質,而且制定了全國一致的強有力的兒童早期教育與保育標準,來整體提高早期兒童服務質量。
“預算”明確指出了澳大利亞兒童早期教育“2008— 2009年”、“2010—2011年”,以及今后的長期發展目標,為澳大利亞抓住世界經濟的新機遇做好準備,為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兒童提供了條件,尤其邊遠地區和土著兒童的早期教育得到了發展。盡管有些政策的起效會立竿見影,但大部分政策的效果將在一段時間過后,即當兒童們受益于今天而長大成人時,才會全部顯現。“預算”不僅囊括了一系列的步驟和措施,而且體現了一種決心,表明了一種針對未來變遷和長遠發展的戰略意圖。
[1]徐晶晶.國際視野下的學前教育[J].上海教育,2006,(06).
[2][4][5][7]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Budget:E-ducationRevolution2008—09,2008.
[3][6][8]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mployment and Workplace.2010—11 Budget MinisterialStatement[EB/OL],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