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卿
(北京理工大學 珠海學院,廣東 珠海 519085)
獨立學院畢業生特點及提升就業競爭力之對策
楊麗卿
(北京理工大學 珠海學院,廣東 珠海 519085)
近年來獨立學院快速發展,招生規模迅速擴大,畢業生人數與之俱增。在社會“就業難”“就業壓力大”的大環境下,獨立學院畢業生有其固有的特點。本文針對獨立學院畢業生的特點進行深入分析,從社會、高校及學生個體三大層面上提出關于提升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對策,以達到促進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的目的。
獨立學院畢業生 特點 提升就業競爭力對策
根據教育部有關資料顯示,截止至2010年7月21日,經教育部批準的獨立學院達322所,《200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民辦高校共658所(含獨立學院322所),在校生446.14萬人,其中本科生252.48萬人[1]。目前,獨立學院承擔了全國高校近1/3的本科生培養工作。在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獨立學院大學生就業狀況已引起政府、大學、用人單位和學生的極大關注。由于獨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狀況直接影響到學院的生存及發展前景,因此重視和加強獨立學院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充分并正確地剖析獨立學院畢業生的特點,積極探尋適合提升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能力的對策已經成為每一個獨立學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獨立學院因其特殊的教育運營機制,學費一般遠高于公立院校,報考獨立學院的學生大都來自城市,家庭經濟條件較好,家長和學生對未來工作環境、工作條件和收入待遇方面都有一個比較高的期望。據調查,近50%[2]獨立畢業生擇業地域選擇在經濟發達地區,擇業地域相對集中,而經濟發達地區的企事業單位對人才的要求相對較高,現實的就業環境和崗位與畢業生及家長的期望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差,導致獨立學院的畢業生落實就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順暢。
中青院對大學生實際起薪調查結果為1568元[3],而獨立學院畢業生起始薪酬期望集中在2500—3000元之間[2],部分畢業生畢業期間初次擇業時偏向于從主觀意愿出發,忽視了社會和自身條件的現實情況,過度追求畢業時的起薪點,未能充分認識到職業發展和薪酬上升的普遍規律,只有當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提升到一定程度才更容易到達相應的薪酬區間,初次擇業應當把積累從業經驗和技能放在首位。這種情況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畢業生的初次落實就業。
部分國企和銀行打出了僅招“211工程”院校畢業生的旗號,獨立學院畢業生也常遇到由于母校是“三本”而被拒的情況,嚴重削弱了求職信心,就業形勢嚴峻、就業競爭殘酷一定程度上也挫傷了畢業生求職的主觀能動性。同時,獨立學院的學生大都成長在家境較好、成長條件優越的家庭,普遍抗挫折能力不強,遇到困難容易產生氣餒、倦怠和自卑的心理。
獨立學院的學生多來自經濟發達地區,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甚至不少學生家庭有家族企業,突出優勢是他們擁有比一般的公立生更多的社會資源和關系脈絡,畢業生可依托其家庭背景和社會關系促進和幫助其完成就業。
獨立學院的學生大都性格開朗,思維活躍,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能力也較為突出,這在求職面試過程中有一定的優勢。但同時由于家庭成長條件優越,造成了自我要求不高,自我約束能力偏弱,做事情缺乏恒心,常帶有惰性,在實習或試用期間遇到困難容易放棄甚至毀約。
一方面,獨立學院的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強,善于組織策劃各種活動,學校培養方案大都側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在近幾年的全國大學生沙盤模擬大賽、市場營銷大賽、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等比賽中,獨立學院的學生屢創佳績,反映了獨立學院學生實踐技能突出。另一方面,由于獨立學院招生層面為二本B或三本,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欠缺,專業基礎較弱。
部分企事業單位對獨立學院教育質量持觀望態度,對其畢業生接納程度不高。要改變這種局面,高校應加強在各類媒體的宣傳和報道,突出辦學優勢和特色,加強學校與當地政府、企事業單位的交流和合作,使社會更多地了解和接觸獨立學院及其畢業生。畢業生的工作表現和校友資源的積累也將起到積累社會知名度和認可度的重要作用。
各大高校目前均開設有就業指導課程,但就業指導課程內容千篇一律,容易使學生產生倦怠感和被動接受。創新就業指導課程的內容和形式是改變學生從被動化為主動接受的關鍵。例如依托母校的資源優勢邀請業界泰斗或名家講堂,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動力與價值觀培養,利用校企合作優勢邀請企業成功人士現身說法,激發就業的信心和主動性。就業指導課程必須貫穿于大學四年中,就業工作應從低年級抓起,容易養成積極的就業觀念,獲得求職擇業技能,提升就業競爭力。
目前,負責就業指導工作的一線老師一般為各專業學院輔導員。學生人數多,工作繁瑣,客觀而言有力不從心之感。而獨立學院目前越來越注重引進“雙師型”教師,這些優質的師資既有教學經驗又有多年的企業從業經驗,積累了豐富的社會資源,就業指導工作提倡學院全員化參與,充分利用教師群體的社會資源平臺,拓展畢業生就業渠道。
以校就業指導中心為主導,各院系建立專人負責的就業指導咨詢平臺,在解決畢業生擇業、簽約過程中的問題能更高效、專業化,以便第一時間指導學生擇業和避免毀約、勞動糾紛等,更大程度上保護和促進畢業生的順利簽約。
獨立學院立足于培養應用型人才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因此需要更加注重專業設置的應用性,加強和扶持特色專業的建設,突顯畢業生的優勢。
充分發掘和注重聯絡學生群體中的家族企業,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充分利用家長社會資源優勢,幫助和解決更多學生的就業。注重畢業生資源的積累,建立畢業生信息數據跟蹤,反向指導修正培養方案和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培養更多的適合企業需求的人才。
獨立學院大多有豐富的校企合作單位,通過校企合作的進一步加深和交流,建立健全更多的實踐教學基地,一方面可以提升畢業生的實踐技能和就業技能,另一方面可以為合作企業輸送更多的人才,幫助畢業生就業。
通過多層面、多渠道的求職擇業技能訓練,例如簡歷制作大賽、模擬面試大賽、小型招聘會等提升畢業生求職擇業技巧。鼓勵“雙困生”參加職業技能拓展,針對不同層面不同情況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提升就業能力的方案。
由于獨立學院教育類別的特殊性,畢業生在求職擇業過程中可能遇到更多的障礙和挫折。因此,我們在就業指導過程中要密切留意學生的心理狀況,注意疏導,增強其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對出現自卑、消極、倦怠心理的學生進行重點關注和特別幫扶,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和發掘自身的優勢,展現自己的才華,勇于參與競爭,在競爭中提升心理素質,順利實現自己的就業理想。
[1]教育部.200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Z].中國教育報,2010-08.
[2]康宇,洪宇.民辦獨立學院本科生的就業預期與創業意愿[J].現代教育科學,2006,(5).
[3]洪宇,鄭瑜.相對收入機制下的教育市場動態均衡[A].人文科學理論與實踐研究[C].吉林大學出版社,2005.
[4]張勝利,馬曉東,朱育鋒.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難”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以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為例[J].當代教育論壇,2010,(12).
[5]彭萌萌,尹克.獨立學院大學生就業力現狀及對策探析[J].科技信息,2010,(34).
[6]劉夢玨,李建軍.獨立學院大學生就業現狀與對策探析[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
[7]許占魯.獨立學院大學生擇業心理問題分析[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0,(6).
[8]馬從兵.關于提升獨立學院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J].現代企業教育,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