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致遠 楊瑾鈺 洪 堅
(1嘉興學院;2嘉興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嘉興 314001)
獨立學院學生網癮問題及對策研究
陳致遠1楊瑾鈺2洪 堅1
(1嘉興學院;2嘉興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嘉興 314001)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在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部分獨立學院在校學生由于網絡成癮不安心讀書,成績下滑,逃學、厭學甚至輟學,每年都有學生因為沉迷網絡無法自拔而完不成學業被學校勸退或開除。本文分析了大學生網癮產生的原因,并探討了應對大學生網癮的一些對策。
獨立學院學生 網絡成癮 治療對策
原本互聯網在大學里的使用目的主要是用于學習和研究。但近年來,網絡的使用量在大學校園里急劇增加。互聯網已成為在校大學生使用最頻繁的娛樂、交流溝通、信息獲取等方面的工具。互聯網給學生帶來便捷,但許多大學涉及互聯網的案例也被發現。學生網絡成癮,造成了學業荒廢、人格發展不健全、社會交往能力低下甚至違法犯罪等一系列問題。在學生宿舍里我們常常觀察到一個宿舍的同學都會獨自登陸互聯網和網友聊天,室友之間的交流卻很少。一些網絡成癮者只要醒著,就會連接到互聯網上。一些降級的、被強制退學的同學,也是因為花太多時間在互聯網上。本文分析了獨立學院學生網癮產生的原因,并探討了治療大學生網癮的對策。
“網絡成癮”即“互聯網成癮綜合癥”(Internet AddictionDisorder,簡稱IAD)。互聯網成癮綜合癥,是指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的上網行為沖動失控,表現為過度使用互聯網而導致個體明顯的社會、心理功能損害[1]。
網絡成癮指的是成癮者無節制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網上沖浪、聊天或進行網絡游戲,并且這種對網絡的過度使用影響生活質量,降低學習和工作效率,損害身體健康,導致各種行為異常、心理障礙、人格障礙和神經功能系統紊亂等消極后果[2]。
根據Arm strong對網絡成癮概念的描述,以及南湖學院學生的摸底排查,網絡成癮主要有以下幾種[3]。
(1)網絡性成癮,指沉迷于成人話題的聊天室和網絡色情文學。
(2)網絡關系成癮,指沉溺于通過網上聊天或色情網站結識朋友。
(3)網絡強迫行為,指以一種難以抵抗的沖動,著迷于在線賭博,網上貿易或者拍賣、購物。
(4)電腦成癮,指強迫性地沉溺于電腦游戲或編寫程序。
大學生在QQ、MSN、論壇、聊天室中的交友行為往往是在虛擬世界里發生的,是與虛擬的人發生的虛擬的人際關系,這種交往不是面對面、真誠的,是缺乏感情的,從而使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能力下降,導致人際關系冷漠、人際情感萎縮和人際距離疏遠。
網絡成癮者上網時間往往很長,持續時間過長,會使大腦神經中樞持續處于興奮狀態,引起植物神經紊亂,出現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睡眠障礙、食欲不振等癥狀。
網絡成癮者往往會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互聯網中,學業就變得可有可無、無足輕重。據觀察,大多數網絡成癮者,到最后都被勒令退學。
網絡成癮者的花費明顯增加,一些貧困的網癮者為了上網會不擇手段,扭曲自己的人格,甚至采取違法行為。
首先,目前網吧遍布學校附近的大街小巷,大大地方便了大學生與網絡長期接觸。其次,現今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缺乏與家人、同學之間進行交流的能力。最后,大學生活中有很多時間由大學生自己支配,這些因素綜合起來為大學生出現網癮提供了客觀環境。
4.2.1 大學生正處在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初級階段,其自控能力較為遜色,往往難抵制網絡的誘惑,可能被網上各種新游戲、新技術和新信息迷住,而不能自拔。
4.2.2 涉事未深的大學生認知能力往往是有限的,面對網上大量新奇的、刺激的“垃圾信息”極易被誘惑。
4.2.3 大學生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和叛逆心理,一些大學生急于擺脫學校、教師、家庭的管制,丟開書本,追求獨立個性和成人化傾向,確立自我價值,網絡恰好提供了這樣一個虛擬的空間。
4.2.4 一些學生人際交往、獨自生活等處理不當,再加上學習壓力過大,遇到挫折,又得不到家人、同學的理解,便選擇逃避現實,為宣泄心中的苦悶,往往在網上尋求安慰、刺激。
構建包括班長、寢室長在內的學生信息員隊伍,做好信息員隊伍的培訓工作,明確信息員的職責,使他們致力于周圍同學的網絡成癮的早期發現工作。
高校輔導員、班主任應對于所帶班級學生的上網情況進行摸底,切實了解班級學生上網的現實情況,尤其是針對信息員提供的疑似對象要進行分析研究,要及時關注其思想動態,經常找其談話,對比較頑固的學生,對其作息時間、活動地點要進行嚴格管理,控制其上網時間,并輔助一些課外活動,從而縮短上網時間,盡量使其在校園里活動。
通過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形勢與政策課、主題班會等渠道,結合正反兩方的案例,加強對合理利用網絡、網絡成癮的弊端等與網絡有關知識的教育和宣傳,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理想與信念,并樹立起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充分激發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學校和班級還可以多組織大學生參加寢室文化節、大學生十佳歌手等活動,引導大學生逐步樹立起科學的閑暇意識和閑暇態度,合理安排自己的閑暇時間,以避免大學生因對校園生活感到枯燥、乏味而投入網絡。
心理拓展運動,能夠使大學生在活動中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建立友誼,宣泄壓抑情緒[4]。學校可以多組織一些心理拓展課程,如:快速傳球、盲人闖雷、信任百步行等,通過這些戶外團體活動,改變網絡成癮者周圍的環境,使其與網絡隔絕,同時享受活動的樂趣,感受生活的美好,使其建立起生活的目標,找到今后奮斗的方向,從而減少對網絡的依賴。
成立大學生網絡成癮治療專業化隊伍,隊伍成員由在校心理學專家、思政輔導員組成,預先掌控疑似者的檔案,避免網絡成癮者出現時才臨時沖忙地尋找有關專家的無序局面。近幾年,我多名網絡成癮大學生在專家的指導下,成功走出網絡成癮的狀態,并順利地完成了學業。
近年來很多家長將孩子送到社會上各種戒網機構。有的機構采取高強度的訓練和體罰甚至關禁閉并使用電擊的方式,這些方式雖然能取得一些效果,但是體罰、關禁閉甚至使用電擊顯然是不人性的。
對網絡成癮的在校學生,應采取合理的方法。首先,引導學生學會處理人際交往的問題,增強其人際交往的自信心。其次,引導學生面對現實,正視自己,發現自身的長處,學會欣賞自己,從自身尋找擺脫網癮的動力和突破口。再次,幫助學生分析網絡成癮給個人、家庭、學習帶來的弊端,幫助網絡成癮學生確定一個正確的是非判斷標準[5]。最后,老師及家長的引導解決不了問題的,可以讓學校權威專家進行干預。
[1]孫曉飛.大學生網絡成癮心理特點分析及預防[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2010,(1):78-79.
[2]王玉娟.大學生網絡成癮影響因素的探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0,(4):111-112.
[3]陳春媛,李輝,李蕓.團體輔導治療網絡成癮的優越性分析[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29-32.
[4]邱志群,姜劍.心理拓展訓練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干預研究[J].實踐與探索,215.
[5]吳代莉.矯治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對策探索[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6,(10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