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立榮
(湖南文理學院 思政課部,湖南 常德 415000)
《概論》課教學評價之問題及對策研究
曾立榮
(湖南文理學院 思政課部,湖南 常德 415000)
《概論》課現有教學評價方式存在的問題亟待解決,其解決之道就是把握評價的基本原則,采取具體有效的方法。
《概論》課 教學評價 問題及對策
目前《概論》課評價方式盡管在檢測和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與理論素養,發揮教師教學主體性方面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不足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1)忽視政治課的特點,運用統一的評價標準不夠科學。高校教學評價不區分課程,實行統一標準的做法有欠科學。教學評價標準制定是以教學目的為根本依據的?!陡耪摗氛n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理論武裝自己,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因此,《概論》課教學的評價涉及人的情感、品性、理想、信念等非認知領域,評價過程具有高度復雜性,評價結果具有模糊性和不確定性。運用統一的評價標準對《概論》課教師進行評價是不科學的。
(2)片面依靠學生的質量評價方式不公平。部分高校僅依據學生教學測評分高低對教師排名、獎懲的做法未免失之偏頗。其主要原因如下:在就業形勢嚴峻的當今,思政課實用性方面遠不及專業課強;集中大課的形式使得師生溝通交流受限,不及專業課程;受社會環境不良因素影響,部分學生對思政課有偏見,存在一定逆反心理;理論自身的博大精深,導致授課時間之內學生很難認識進而認同教師的授課水平。
這些缺失直接的后果是導致《概論》課教師教學無所適從,無法達到新大綱要求的教學目標;課堂上不敢大膽開展教學常規管理,怕得罪學生,影響自己;教學缺乏積極性,導致教學無法改革,影響教學的實際效果。
(1)現有教學評價方式難以充分體現思政課教學目標。思政課教學包括課堂和實踐兩個環節。實踐教學是引導學生去接觸和了解現實,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于現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踐教學作為思政課理論教學的延伸,應該成為實現其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
但是,現有考核方式很少有從實踐環節考查學生,往往采用單一的結業考試的方式進行考核。結業考試往往簡單化和形式化,很難考查出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不利于教師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與不足。
(2)現有教學評價方式下的成績結構不合理。一方面,學生成績結構不合理。卷面成績所占的比重過大,一考定優劣,導致部分學生學習中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影響了《概論》課教學嚴肅性和實際效果。另一方面,考核試題結構不合理。客觀性試題所占比重過大,死記硬背知識考得過多。主觀性試題所占比例小,且得分點的限制也機械刻板,學生答題時自由發揮的空間很小??己私Y果只能檢測學生的認知,而不能檢測其能力和思想認同度。
(3)現有教學評價方式下的平時成績無法真正體現學生平時表現。首先,將“平時”簡單理解為學生平時該門課程的非政治性表現,與學生的日常政治表現無關,導致學生出現知行不一。其次,平時成績變成補漏機器,成了對總成績進行技術處理的手段。卷面成績較好,教師在給平時成績時就比較保守,卷面成績較低,教師就會抬高平時成績讓學生及格。最后,考試方式比較單一,沒有引入免考機制。
高?!陡耪摗氛n教學擔負著系統傳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任務。其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是有效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并讓學生有效地掌握?!陡耪摗氛n教學評價,要體現知識評價與價值評價的統一。既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又要引導學生按照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大學生成長規律去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形成合目的性認識,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高校思政課教學評價,要對學生內化課程教學內容形成的政治素質進行評價。學生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自覺進行“內化”,不僅取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內容,而且取決于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特別是主客體的平等互動,教學相長。因此,《概論》課教學評價,需要對內化的內容、方法及其形成的思想政治素質進行評價。
《概論》課教學評價,還要對學生學習后“外化”的表現和效果進行評價。一個人的思想政治素質的高低不僅在于他懂得多少,考試成績高低,講得好壞,而且在于他能否把學到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方法論自覺地付諸實踐,在改造主觀世界的基礎上改造客觀世界,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進一步改造主觀世界。
總結性評價是一定時段《概論》教學完成之后進行的教學定性評價,如學期末的教學情況總結、教學測評、期末考試等。發展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的不同時間點進行的教學促進評價,如學校在期中進行的教學檢查、教研室聽評課等。
總結性評價是為了對教師定優劣,體現教學的差異性,注重的是區分度;發展性評價是為了調動教與學兩個積極性,鼓勵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積極探索,爭取教學的良好實效。發展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對于做好《概論》課評價同等重要。前者可以促進《概論》教學評價的經?;?,使我們得到豐富的教學信息,為做好總結性評價提供基礎。
為什么要進行教學評價的問題是教學評價的目。正確的評價目的應該以教師及其教授活動、學生及其學習活動為中心,確立全面的教學評價目的觀。教學評價要有利于維持教學活動的正常秩序,要及時反饋信息和總結經驗教訓,促進“教”與“學”。
從形式上來說,要改革主客觀題比例,加大主觀性試題分量。筆試內容要減少需要學生機械記憶的微觀知識點和專業概念等內容,增加需要學生思考、真正理解的主觀性試題,考試著重考學生在方向性問題上的立場和覺悟,重點考查能否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從內容上來說,考試要理論聯系實際。一方面,試題內容盡量生活化。從日常生活及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重點話題中選取適當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和判斷,實現從知識再現到運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判斷的飛躍。另一方面,要讓學生通過考試實現知與行的相互統一、相互促進,讓學生用日常行動來回應從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
為了引導和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覺地加強思想政治修養,提高政治覺悟,可規定部分表現突出的學生可不參加《概論》課期末考試,直接獲得優良等級的成績。學生的突出表現包括知識競賽獲獎、撰寫較高質量的專業學術論文等情況。免考是對學生的贊許、鼓勵和引導,爭取比“考”更好的教育效果。
具體做法是:學生上滿規定課時,并在學期末考試前一個月,向任課老師提出免考申請,老師將申請提交思政課教學部專門委員會,由學生在委員會議上闡述免考理由,最終由委員會作出是否準予免考的裁決。
對《概論》課教學效果的評價既包括對教師的評價,又包括對學生的評價。針對《概論》課教學的特殊性,在把握發展性原則的基礎上,考核可以嘗試“三結合”的模式。
對教師的評價可采取教學督導、同行和學生結合的模式:教學督導來自不同學科,不一定熟悉專業,督導評價主要完成教學文檔等方面的形式考核;同行熟悉專業,同行評價主要完成教學態度和教學能力等實質考核;學生聽課后的效果是教學的重要一環,學生評價主要完成教學效果的考查。
對學生的評價可以采用平時表現、實踐和考試相結合的模式:平時表現完成對學生學習態度的考察,包括出勤情況、上課的主動程度等;實踐課時完成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核,包括實踐教學手冊完成情況、實踐過程的充實程度等;期末考試主要完成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考核,主要指標是卷面得分情況。
項目來源:2010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10D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