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果
(海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海南 海口 570228)
如何推動黨建帶團建工作的幾點思考
盧果
(海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海南 海口 570228)
文章認為,要通過加強教育,統一認識;全面提高團員干部的綜合素質;充分發揮基層團組織的作用等途徑加強基層二級院系團建工作,推動黨建帶團建工作。
黨建工作 團建工作 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共青團應該是校黨委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不折不扣執行黨委決策的中堅力量,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軍之一。在“全面推進、穩步落實”的創先爭優工作進程中,團的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與黨的建設息息相關,緊密相連,是黨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一項基礎工程。加強基層二級院系團建工作,是鞏固黨的青年群眾基礎,為黨贏得青年、贏得未來的必然要求,是新時期黨建工作的內在需求。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負面吸引力增強,享樂主義、金錢至上等一些不良風氣影響了大學生的精神生活。錢穆先生曾說教育的目的無非就是人統、學統和事統。其中人統最為重要,要培養出品性優良、人格高尚的學生乃教育之目的,告訴學生如何做人是教育者的主要任務之一。古典《大學》曾指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因此在現實社會思想良莠不齊、信仰缺失的嚴峻環境下,如何理清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是擺在黨團組織面前的一項迫切任務,也是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一)講學習,講信念,樹新風。
思想建設是黨團建設的首要任務。加強大學生思想建設,最根本的就是堅定不移地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思想理論武裝全體青年人和團員的頭腦,幫助團員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實際工作中,跟青年人講大道理,擺龍門陣是收效不佳的。如何借用青年人喜聞樂見的形式,植入教育內涵是擺在黨團干部老師面前的主要問題。例如2011年是建黨90周年,以此為契機,可以借助學子火爆關注和積極參加的 “校園十大歌手比賽”模式,開展“唱紅歌、誦經典”活動;或者借助團干培訓、主題班會、“黨在我心中”知識競賽等形式轟轟烈烈開展類似“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的主題教育活動,努力營造積極上進的氛圍,創造和諧健康的學習環境,調動青年的積極主動性,使他們珍視自己的青春年華,珍惜自己的大學生活,珍惜集體的榮譽,促進個人朝著進取的方面發展。
(二)樹典型,樹先進,傳幫帶。
現在大學生普遍存在 “讀書無用論”、“父母逼我讀書”、“不讀書就沒好工作”等思想觀念,涌現出生活自理難、管理自主難和學習自律難等跡象。因此,在創先爭優的大政治背景下,樹典型、樹先進,達到傳幫帶的目的尤為重要。我們要積極挖掘和樹立一批海南醫學院“蔣祿尚式的自強不息、自主管理”的學生典型人物與先進事跡,總結一套黨建帶團建、促班建的經驗。充分利用學生黨支部書記聯席會議制度、支部民主生活會、黨課等平臺,告訴學生黨員、學生干部、廣大青年團員如何分析工作中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到解決矛盾的具體方法和措施,使學生學會自主管理、自我監督。
(三)同推進、同點評、同教育。
團建工作是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二級院系團建工作是黨總支的政治責任,黨總支在開展創先爭優的各項學習教育活動時,應當將團的建設工作與黨的建設工作同步規劃、同步落實、同步督查,讓廣大團員青年和團組織參與到各種學習教育活動中,樹立起牢固的政治意識、組織意識、模范意識和責任意識。大力教育引導廣大團員和青年群眾積極向黨團組織靠攏,增強黨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讓大學生自覺跟黨走。
澳門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郝志東在南方周末中撰文指出大學的理念之一是培養“全人”,至少包括:1.有品性、有學術良心、有自由人的獨立人格;2.有人文關懷和公民意識;3.對文化和社會有廣闊的理解力。大學生綜合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黨團組織要在培養團干業務能力的基礎上,注重開發青年人的潛能和創新能力,促進團干形成健全的人格,掌握專業技能,增強文化修養,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團干部是團的工作的具體承擔者,是團員青年的排頭兵,團組織作用發揮如何與團干部素質優劣有直接的關系。我們要努力把那些德才兼備、熱心工作、有群眾威信的優秀團員和青年黨員選拔到各級團的領導班子中去。一是嚴把入口關,深入考察、了解團干部人選,符合標準并當選的團干部,上級團組織要提要求、交任務、教方法,使其較快進入角色。二是認真搞好團干部培訓和團的工作經驗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三是對團干部既壓擔子、嚴要求,又關心他們的成長與進步。四是大力加強團干部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建設。
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是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在基層單位,我們要通過加強黨建帶團建,進一步活躍團組織的工作,充分發揮團組織的作用。
(一)充分發揮基層團組織的助手作用。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是對助手作用的生動概括。要積極利用和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陣地作用,通過組織開展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專業知識競賽、大學生文藝匯演、演講比賽、球類比賽等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文體活動,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吸引青年、凝聚青年,豐富青年的生活,陶冶青年的情操。通過這些活動,充分激發青年學生的積極進取意識和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與熱情,鞏固專業思想,不斷完善知識結構,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質和業務素質。
(二)充分發揮基層團組織的后備軍作用。
1.重培養,抓推優。現實條件下,大學生入黨動機不純是存在的,“入黨前一身汗,入黨后沒事干”是真實的寫照;黨團組織生活缺失或流于形式,“有黨員無組織生活,有組織無優秀黨員”的情況是存在的。因此團組織必須推薦優秀團員做黨的發展對象,是發揮后備軍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推薦優秀團員做黨的發展對象,實際上是為黨輸入新鮮血液,保持黨的生機與活力。這種后備軍作用,對于基層黨組織是十分必要的。哪個基層黨支部注重培養青年帶頭人,注重發展青年黨員,哪個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就強。在“黨建帶團建”中,團組織要主動做好工作,努力使“推優”工作的各個環節與發展青年黨員工作相銜接,堅持標準、寧缺毋濫,源源不斷地把那些符合黨員條件的優秀團員輸送到黨員隊伍中去。[1]
2.重基層,抓帶頭。發揮團員的模范帶頭作用,也是基層團組織后備軍作用的具體體現。團員是青年中的先進分子,不僅要在日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而且要在黨需要的時候,在關鍵的時刻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團組織要加強對團員的教育,增強光榮感和責任感,增強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的自覺性。團組織應順應創先爭優的政治形勢,乘勢而上,做好基層“強活力工程”,在高校中真正把團組織的“橋頭堡”作用推進到班級、學生宿舍和社團中,推進到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工作中。做好“青春奉獻國際旅游島行動”、“青年創業就業行動”和“青年成長導航行動”為品牌的主題教育活動,讓黨組織看到團干、團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生力軍、突擊隊的作用。
(三)充分發揮基層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
要通過教育青年,把黨的主張傳送到青年當中,內化為青年的思想和行動,使青年自覺地投身到黨的事業中去。要通過服務青年,更好地代表和維護青年的利益,扎扎實實地為青年辦實事,向黨組織反映青年的愿望和呼聲,從而把黨的溫暖送到青年當中,增進青年對黨的感性體驗,使青年心情舒暢地投身到黨的事業中去。一旦基層團組織把教育青年和服務青年的工作做好了,就可以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聯系青年的橋梁紐帶作用,更好地服務基層黨組織的工作,進一步鞏固黨的青年群眾基礎。
實踐證明,充分發揮基層團組織上述三個方面的作用,既是基層黨組織帶領和帶動團建的重要方面,又是基層團組織緊緊依靠黨組織領導,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切實加強自身建設的根本。
黨建帶團建工作,根本在“建”,黨組織要加強團組織隊伍建設、思想政治建設、作風建設和陣地建設。黨建帶團建工作,關鍵在“帶”,只有黨組織將黨建帶團建納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整體格局,在黨委的領導和關懷下,努力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把黨建帶團建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實現黨建帶團建是“實帶”而不是“虛帶”,從而使團的建設隨著黨的建設的發展而發展。[2]高校團組織要以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建帶團建”,進一步加強基層團的建設,努力促進共青團工作的全面活躍,不斷增強基層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把共青團組織打造成學習型、凝聚型、創新型和先進型的青年群眾組織,使團組織煥發生機與活力。
[1]張良.加強黨團基層共建構建黨團互動培養模式[J].教育探究,2010,(5),4:96-99.
[2]熊光慈.黨建帶團建創新工程的探索[J].河南教育,2011,(3),71:24-25.
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