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瑩潔
(云南師范大學 高等教育與區域發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92)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是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成人教育體系的主體部分。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隨著終身學習和學習化社會思潮的到來,成人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重視,現有的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弊端或不足,如何使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管理模式進一步適應新形勢下成人教育的需求,是成人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
在普通高校中,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是指學校中成人教育機構的設置、隸屬關系、職責分工和職權劃分制度的總和,是一整套管理組織體系和行政管理制度的復合體。①它主要由管理組織機構,包括辦學機構的設置、各機構之間的隸屬關系,以及它們之間的權力劃分這三個要素所構成。從管理主體、管理客體和管理過程來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管理模式主要有獨立性管理模式、交叉型管理模式和混合管理模式。三種不同的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在管理機制、學生管理、師資管理、教學管理、經費管理、教學資源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它們各自有不同的優點與不足。由于混合管理模式是獨立型和交叉型管理模式的綜合,它的優缺點與獨立型和交叉型管理模式的優缺點是互補的,因此本文只對獨立型管理模式和交叉型管理模式進行比較分析。
獨立型管理模式是一種“實體性”管理模式,是宏觀管理與微觀管理的統一。從招生、教學到畢業,所有的教學管理工作都由成教院承擔,可以實現責、權、利的統一。這種管理模式能做到“決策—執行—監督”的有機結合,管理機構相對健全,渠道順暢,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交叉型管理模式是一種“非實體性”管理模式,成教院的職責重在宏觀管理。由于教學任務是由各院系具體實施,管理主體和客體存在多方面的利害關系,無法做到對學生、師資實行直接管理,只能對教學任務的完成起到監控的作用,因此有時會出現管理不到位、渠道不順暢的現象,無法有效實施宏觀管理。
獨立型管理模式從新生入學到畢業,學生的管理工作全部由成教院完成,完備的管理機構和完整的管理過程,有利于管理的規范化,特別是對于脫產專業,效果更為明顯。負責學生工作的輔導員經常與學生接觸,能夠更好地與學生溝通,及時了解學生問題,對學生管理做到有的放矢。就學生而言,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參照標準是相同層次的不同專業,不容易對他們造成消極因素。
交叉型管理模式由于對學生的管理涉及若干個部門,顯得分散,無統一標準,管理水平也相對低一些。這種模式的好處是,成教院不必陷入具體的日常管理事務,壓力較輕。但是,學生的參照標準是相同專業的不同層次,顯而易見,這樣的參照比較容易造成消極因素。
在獨立型管理模式中,對師資的管理實際上可以分解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成教院所管轄的基礎課教師,這部分教師數量不多,實際上已經從全日制普通教育的師資中分流出來,單獨地成為成人教育的師資。這些教師實際上是屬于成教院的專職教師,因此,成人教育的特點容易受到重視,成人教育的規律容易得到遵循。但是,這部分教師是從整個學校的師資隊伍中分流出來的,這樣的分流或許不能保障師資和教學質量。另一部分專業課教師是從其他院系“臨時”聘任的,成教院對這部分教師的管理難度相對較大,因為他們的隸屬關系在院系,成教院沒有具體的管理權。
在交叉型管理模式中,由于教學過程是在院系完成的,因此教師是接受了院系的派遣而去執行教學任務的,對教師的管理和考評當然也比較容易納入院系的管理制度中,但這同樣容易造成成教院對教學過程的調控缺乏力度,因為教師是接受院系的任務且對其負責,成教院對教學過程的考評標準和院系的標準是不盡一致的,特別在考試的問題上,在尚未實行試題庫或標準化考試的情況下,很難將兩者有效地統一起來。
在獨立型管理模式中,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均由成教院統一制訂管理標準并執行,各個教學環節的銜接,以及對這些環節的監控機制也比較完整,因此,管理渠道順暢,管理效率較高。教師可以按照成教院的要求嚴格執行教學計劃,較好地把學生的考試成績、考勤情況及平時成績結合起來,對學生作出相對科學的綜合評定。
在交叉型管理模式中,教學過程和管理是分散到各個院系進行的,成教院主要負責協調與監控。由于各個院系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就給成教院的協調與監控帶來一定的困難,很多時候成教院的協調與監控都是有名無實的。比如說每一個學院的考勤管理標準與具體的執行情況會出現差異,這樣把考勤管理與學生的考試成績掛鉤就會出現一些問題。
在獨立型管理模式中,成人教育的辦學收入由成教院統籌安排,實行專職管理、成本核算,能夠有效利用資金,降低成本。成教的招生宣傳工作統一由成教院負責完成,各教學院系不再負責,避免重復宣傳,節約宣傳費用。獨立型管理模式實行扁平的組織結構,管理層次明顯減少,工作效率高,相應地減少了管理費用。
在交叉型管理模式中,成教學費由學校計財處統一收取和統籌安排,劃撥到成教學院和各教學院系。劃撥到各教學院系的成教專用經費往往被院系截留、挪用,造成專款不能專用。一些教學院系領導片面地認為開展成人教育等同于辦培訓班,認為是搞創收,從而在經費的使用上,很少考慮投入必要的成教發展基金去改善教學條件、優化辦學環境、加強師資培訓、建設精品教材等。[1]
在獨立型管理模式中,由于成教院有著相對獨立和充裕的辦學經費,比較重視對教學資源建設的投入,比如管理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多媒體設備、各類實驗室和圖書資料等。這些硬件設施的投入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優質的學習和實踐機會,但是就整個普通高校來說,這樣的投入往往會造成經費和資源的浪費,沒有很好地達到資源共享的效果。
在交叉型管理模式中,由于教學資源設施是學校或各院系共同提供,這樣就避免了經費和資源的浪費,達到了資源共享的效果。但是也會出現人均教學資源擁有量明顯降低,不能較好地滿足學生學習和實踐的需要這類矛盾。
綜上所述,獨立型管理模式對于成教院來說有著較高的管理自主權,管理層次精簡,有完整、規范、統一的管理機制,管理水平較高,經費使用率高,不易造成浪費,教學資源可以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但有時也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不能實現資源共享,對專業課教師的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交叉型管理模式,成教院和各院系對師資管理、學生管理、將教學過程的管理有明確的分工和職責,可發揮雙方的積極性,但容易出現雙方互相推卸責任的現象,造成管理水平不高的后果,此外,交叉型管理模式能夠有效地實現資源共享,為學校節省辦學投入。
混合型管理模式從機構設置看似乎面面俱到,既有成人教育管理職能,又有辦學實體的權力和效率;既能對各辦學單位辦學質量進行監控,又能按照成人教育的規律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顧此失彼,“此”即為成人教育實體所帶來的較大的經濟收益及局部利益,而這個“彼”更多的是成人教育的管理職能。②
就獨立型管理模式而言,首先必須端正學校各單位部門的辦學指導思想,把成人教育納入學校的總體工作,并加強領導,把它作為學校基本的辦學任務之一,形成各單位部門齊心協力、同抓共管的局面。其次,對成教院來說要建立一支穩定的專職教師隊伍,對于專業課的教師應有校級主管部門實行統一分配,同時,學校也應制訂相應的教師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對教師的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效果做科學考核,嚴格考試制度,把教師的獎金與學生的學習成績掛鉤,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有力的保障。最后,成教院應爭取更多的校企聯合辦學的機會,為學生的實踐提供機會,為成教辦學提供更多的資金投入。
就交叉型管理模式而言,首先應解決好學校對各辦學單位的管理問題。因此,學校對辦學單位的管理,應從直接管理為主向間接管理逐步過渡,而辦學單位相應地從被動的管理客體轉變為既是管理客體,又是具有自我發展、自我約束機制的管理主體。③其次,要建立健全教育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對教師教學質量評估除了各院系和學生評價之外,還要加入成教院主管領導的評價考核,因為教師和學生都屬當事人,評價難免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加入成教院主管領導第三方的評價能對教學作出較為客觀的評價,對今后的教學作出合理的監督和協調。最后,要嚴格經費使用制度,減少各學院對成教經費挪用、亂用的現象,對違規、違紀行為學校主管部門應實施相關領導、人員的問責制度。
就混合型管理模式而言,要正確處理學校、成教院、各教學院系之間的權利和利益的關系,學校要對成教的管理、教學、監督職責進行明確的劃分,各部門不能推卸所屬的職責和責任,也不做越俎代庖的事,各部門各盡其職、各行其是。當然,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應該是各部門共同追求的目標,但質量是效益的前提和基礎,不能愚昧地追求辦學效益和經濟利益而忽視辦學質量。在利益面前,學校主管部門應進行統籌分配,保證各單位的辦學積極性,使它們相互支持與合作,為成人教育的發展服務。
注釋:
①李榮華.多校區辦學條件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分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11).
②崔立國,胡鳳卓.21世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錦州師范學院學報,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