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玉蓮
(福建省龍巖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福建龍巖364000)
適度濕化是人工氣道護理的關鍵環節,其效果直接影響人工氣道護理的質量,濕化不足引起痰液黏稠,甚至形成痰痂,是影響病人呼吸的重要因素。臨床上有多種氣道濕化的方法,目前應用微量泵勻速地將濕化液注入給氧通道,濕化液在氧流作用下形成“氧露”散落在內套管與氣管內,持續柔和地濕潤呼吸道黏膜,稀釋分泌物,促進纖毛運動,有利于排痰、排菌,較以往間斷濕化方法有明顯不同[1],但是存在操作步驟較復雜,應用成本較高,病人轉運不方便等不足。我科2009年12月~2010年9月對80例患者應用可調節精密輸液器持續氣道滴入濕化法和微量注射泵持續氣道滴入濕化法,比較其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2月~2010年9月在本科已經建立人工氣道的重癥患者80例,其中,男62例,女28例,年齡22~84歲,隨機分為觀察組(使用可調節精密輸液器持續氣道滴入濕化法)40例,對照組(微量注射泵持續氣道滴入濕化法)40例,患者全部使用一次性氣管插管或套管,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危重程度及開放氣道方法比較,除氣道濕化途徑選擇不同的方法外,其治療方案和其他護理無明顯差別,經統計學處理,以上各指標之間的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濕化液 氨溴索注射液(100 ml/瓶)。
1.2.2 濕化液滴入速率 8 ml/h。
1.2.3 觀察組 將氨溴索注射液按照輸液方法連接于可調節精密輸液器上,旋轉調節器的上、下兩部分,調節好霧化液的用量為8 ml/h,按靜脈輸液法持續滴入氣道內。
1.2.4 對照組 微量泵1個,50 ml注射器1副,延長管1根,三通開關1個,頭皮針管1根,給氧裝置1套,濕化液。將抽有氨溴索注射液的注射器去掉針頭,連接延長管安裝于微量泵上,延長管另一端與三通側道相接,三通直道一端通過玻璃接管與導氧管銜接,另一端連接頭皮針管,去掉針頭插入人工氣道內,成人3~4 cm,小兒2~3 cm,稍作固定[1]。
1.3 觀察指標
1.3.1 霧化液流速觀察 濕化液滴入的管道均用生理鹽水排氣,再連接氨溴索,濕化10 h后,注射器內或輸液瓶內殘余氨溴素的劑量。
1.3.2 濕化效果判斷 從有無痰痂、痰液量、繼發感染發生率、有無嗆咳憋悶、以及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指標的變化進行判斷。根據上述指標將濕化效果歸為3種[2]:(1)濕化滿意:痰液稀簿,能順利吸引出或咳出;套管內無痰栓;聽診氣管內無干鳴音或大量痰鳴音;呼吸通暢,病人安靜;(2)濕化過度:痰液過度稀薄,需不斷吸引;聽診氣道內有痰鳴音,病人頻繁咳嗽,煩躁不安,可出現缺氧性紫紺,血氧飽和度下降及心率、血壓等改變;(3)濕化不足: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或咳出,聽診氣道內有干鳴音;套管內可形成痰痂,病人可出現吸氣性呼吸困難、煩躁、紫紺及血氧飽和度下降等。
1.3.3 并發癥觀察 人工氣道開放后14 d內,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氣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情況。發熱、咳嗽、痰多,聽診聞及濕啰音,血像提示白細胞升高,痰培養陽性,胸片提示肺部感染征象者的可診斷并發肺部感染[3]。
1.4 統計學方法 觀察指標結果比較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1 兩組濕化液滴入10 h后氨溴索殘余量比較(表1)

表1 兩組濕化液滴入10 h后氨溴索殘余量比較
2.2 兩組患者濕化效果觀察(表2)

表2 兩組患者濕化效果觀察n(%)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觀察(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n)
3.1 表1提示:使用微量注射泵和可調節精密輸液器調節霧化液滴速,均能使濕化液通過微量注射泵或調節器準確、均勻持續滴入。微量注射泵可以精確統計濕化液的用量,更好地調節濕化液的速度,且滴速恒定,使濕化功能得到加強,符合生理需要。精密輸液器也能準確的調節滴速,用于氣管切開患者持續氣道濕化能將濕化液均勻地隨氧氣一起送至氣管,保證氣道始終處于一種濕化狀態,彌補了傳統方法滴藥速度不均勻的特點,減輕了患者不適。
3.2 表2,3提示:使用可調節精密輸液器和微量泵控制持續氣道濕化法均可根據痰液性狀隨時調節滴注速度,符合人體氣道持續丟失水分的生理需要,使氣道始終處于一種良好的濕化狀態,使痰液黏稠度降低,痰液稀薄不易形成痰痂,保持了呼吸道通暢。由于持續濕化痰液稀薄易吸出,患者有時可自行咳出,不需要重復吸引,避免了因痰液黏稠、吸痰負壓刺激、時間長而引起的氣管黏膜損傷出血[4]。分泌物引流通暢,減少了肺部感染發生的機會。
使用可調節精密輸液器進行氣道濕化,操作簡單,降低了護理工作時數,減輕了勞動強度。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續氣道濕化,成本較高,尤其在病人的轉運途中使用微量注射泵進行持續氣道濕化,應用不夠方便。一次性使用可調節輸液器的操作類似于輸液的操作,每天更換濕化液1~2次即可,流量控制比傳統的輸液器準確,尤其是小流量的輸出。其優點是:(1)安全可靠,輸液調節器一經調整,在整個輸液過程中可保持輸液流量不變,不需經常照看和調整流量,沒有輸入過量的危險,減少了護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2)操作簡單,安裝、校對、調整在幾分鐘內可全部完成,不需專門培訓;(3)價格經濟,一次性產品成本低,不需設備投資,醫院不需在設備上支付費用;(4)可調節精密輸液器在病人轉運途中可固定在輸液架上,患者翻身搬運時方便。
[1] 范仉金,張超,張芳,等.微量注射泵應用于氣管切開氣道濕化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學,2006,7(3):102.
[2] 石美玉.人工氣道濕化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 2002,37(7):539-541.
[3] 郭嫣紅,張敏芳.氣管切開患者三種不同氣道濕化方法的效果觀察[J].福建醫藥雜志,2007,29(4):146-147.
[4] 章敏之,李美琴,章又穗.鎮痛泵持續滴注法用于氣管切開患者濕化氣道的效果觀察[J].現代醫院,2009,9(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