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玲 丁玉芝
(廣東省潮州市潮州醫院,廣東潮州521000)
腦出血(ICH)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以其起病急、病情變化快、致殘率、病死率高、預后差等特點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1]。研究對象選擇既往無糖尿病史急性腦出血的85例患者,主要對其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及血糖水平進行檢測,并將患者的病情程度與IL-6及血糖水平進行比較分析,目的是探討腦出血急性期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與IL-6及血糖水平的關系。
選擇2009年3月~2010年4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發病在24h內的急性腦出血患者85例,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經頭顱CT證實。85例患者根據體檢、既往病史、實驗室檢查均已排除糖尿病,男55例,女30例,年齡38~80歲,平均(55.4±5.2)歲。
對起病24h內入院的85例患者做血糖水平測定,患者在測定血糖前不應使用任何影響血糖變化的藥物,于次日清晨,在空腹狀態抽取下靜脈血以供檢測IL-6及血糖水平。采用血漿葡萄糖氧化酶法來測定血糖值,正常范圍是3.9~6.2mmol/L。采用斯堪的納維亞卒中量表(SSS)評定神經功能缺損程度(0~58分)[2],主要對入院24h內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評價,其中重度<26分,輕、中度≥26分。
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組間差異采用方差分析及t檢驗。P<0.05為組間差異有顯著性。
患者組的血糖與IL-6均顯著升高,差異有顯著性(P<0.01),見表1。
表1 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糖及IL-6水平比較(±s)

表1 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糖及IL-6水平比較(±s)
組別 例數 IL-6(pg/mL) Glu(mmol/L)實驗組 85 60.24±23.81 7.44±2.29對照組 35 0.12±0.09 6.37±1.08
隨著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增加,血糖與IL-6水平有增高趨勢,且兩者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P<0.01)。見表2。
表2 不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組血糖與IL-6水平比較(±s)

表2 不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組血糖與IL-6水平比較(±s)
神經缺損程度 例數 IL-6(pg/mL) Glu(mmol/L)輕中度 60 48.55±5.69 7.97±4.59重度 25 88.99±10.72 15.10±6.51
白介素6(IL-6)和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是血清中能檢測出的少數細胞因子[5],IL-6是一種在機體防御、炎癥反應和免疫反應等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多效細胞因子,是由T細胞(主要是輔助T細胞)、B細胞、單核巨噬細胞、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等自發或在外界刺激下產生的糖蛋白,同時中樞神經系統亦可產生中星形細胞、神經元和小膠質細胞。促炎癥細胞因子TNF-α和IL-l可刺激活化IL-6。IL-6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雙重作用,與IL-6在中樞神經水平密切相關,正常表達低水平IL-6,有中樞免疫介導、神經修復等生理作用,高水平IL-6在ICH后的炎癥反應中詞節成熟的中性粒細胞功能,參與了神經損傷。研究發現患者血清IL-6來源于中樞神經系統,因為IL-6含量在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患者CSF中較血清中明顯增高,IL-6對單核細胞有趨化作用,導致腦水腫周圍的單核細胞不斷增多,從而使血腫周圍炎癥反應加重[6]。炎性細胞因子水平在腦出血后也隨之曾高,炎癥反應越重,預后愈差。研究表明,作為炎癥反應免疫應答的重要調節因子,IL-6加重腦組織水腫及神經細胞的壞死和凋亡。作用于腦出血后損傷的機制為:激活中性粒細胞、血管內皮細胞、誘導黏附分子表達,促進炎性細胞從血管向神經組織移行,并可促使中性粒細胞釋放大量的活性氧和彈性蛋白酶,對血管內皮細胞和神經細胞造成直接的損傷。本研究中,不同神經缺損程度患者的血清IL-6存在較大差異,神經缺損程度重患者的IL-6水平高于神經缺損程度輕、中患者,表明血清IL-6水平與腦出血量神經缺損程度有一定關系。
目前,尚不十分明確腦出血后血糖升高機制,其可能機制總結有以下方面:(1)從出血后血糖升高的腦內機制來看,腦組織在腦出血后易發生水腫或血腫,導致占位效應發生,從而致使中線結構移位,同時也刺激下丘腦-垂體-靶器官系統。另外,患者機體在腦出血后處于應激狀態,通過刺激丘腦到垂體到腎上腺再到靶器官系統,增加腎上腺皮質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從而升高血糖。(2)導致腦出血后血糖升高因素很多,其中相對肯定的影響因素是應激性高血糖,腦干的糖調節中樞在腦出血時會受到一定影響,一旦出現糖調節失衡,就會導致血糖的隨之增高。一旦胰島素相對缺乏,就會減少對外周組織糖的利用,使腦內糖過多,并存在胰島素抵抗[4]。
高血糖使腦出血患者病情加重的機制是多方面的,由表1可看出腦出血組的血糖明顯高于對照組。(1)高血糖可能通過一個或多個途徑來損害血管,如通過多元醇途徑、氧化應激、蛋白激酶C活化等因素,主要表現為血管內皮增厚導致官腔狹窄,同時血管收縮痙攣,從而使腦血流量下降,引起或加重腦缺血[6]。(2)腦卒中時可加速葡萄糖的無氧酵解,乳酸的生成量增大,加之高血糖又增加底物的供給,乳酸生成更多,導致細胞內酸中毒,對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的損傷進一步加重。(3)一旦細胞內的信號傳遞受到干血糖的干擾,基因表達和蛋白合成就會因此改變,加重腦組織損傷,如興奮性氨基酸基因改變后產生毒性損傷腦組織。(4)超氧化亞硝酸鹽對神經細胞也會造成損傷,因為高血糖可產生過多的超氧化合物和N0。國內有文獻報道,急性期加重均與血糖增高密切相關,且加重程度與血糖增高水平呈正相關。從表2可以看出,腦出血急性期血糖水平高者,其神經系統功能缺損程度評分低,加重病情。國外研究報道,無糖尿病的腦卒中病人,急性期血糖升高者較正常血糖者病情更為嚴重[7]。
綜上可見,腦出血急性期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亂和應激反應,血清IL-6水平與血糖的升高能反映腦出血的嚴重程度,是監測病情和預后的指標。
[1]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疾病診斷要點(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6(6):379-382.
[2]Williams LS,Rotich J,Qi R,et al.Effect of admission hyperglycemia on mortality and cost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Neurology,2002,59:67-71.
[3]楊巧蓮.張淑琴,宮波,等.腦出血患者血清IL-6含量動態變化研究[J].卒中與神經疾病,2000,7:233-234.
[4]王藝東,黃如訓.腦卒中急性期的血糖調控刀[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0,26(2):124.
[5]楊巧蓮,劉丹,張紅宇,等.急性腦出血患者血清白介素-6和轉化生長因子-β1含量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7,4(2):4-5.
[6]鮑瑞雪,張通.導致腦卒中急性期高血糖的因素[J].中國康復理論與試驗,2004,10(11):672-673.
[7]Dziedzic T,Bartus S,Klimkowicz A,et al.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riggers interleukin-6 and interleukin-10 release in blood[J].Stroke,2002,33:2334-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