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啟煥 張 周 覃佰強
(廣東省英德市東華醫院,廣東英德513061)
早期高尿酸血癥除化驗室檢查尿酸指標有增高外,大部分沒有臨床表現。筆者用中醫的體質辨證方法對123例經用尿酸清方治療后的高尿酸血癥患者進行了體質辨證,并分析了體質與療效的關系,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123例經用尿酸清方(黃芪30g,白術20g,茯苓20g,甘草5g,萆薢10g,木瓜10g,威靈仙10g)治療后的高尿酸血癥患者,用中醫體質辨證的方法進行體質辨證。
參照王琦教授的中醫體質辨證九分法[1]擬定。氣虛質定義:由于元氣不足,以氣息低弱,機體、臟腑功能狀態低下為主要特征的一種體質狀態。表現為肌肉不健壯,氣短懶言,肢體容易疲乏,易出汗,脈象虛緩,目光少神,健忘。痰濕質定義:由于水液內停而致痰濕凝聚,以粘滯重濁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表現為:體形肥胖,腹部肥滿松軟,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面色淡、黃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粘,舌體胖大,舌苔白膩,口黏膩或甜,脈滑。濕熱質定義:以濕熱內蘊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表現為形體偏胖或蒼瘦,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瘡粉刺,舌質紅,苔黃膩,容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血瘀質定義:瘀血質是指體內有血液運行不暢的潛在傾向或瘀血內阻的病理基礎,并表現出一系列外在征象的體質狀態:瘦人居多,平素面色晦暗,皮膚偏暗或色素沉著,容易出現瘀斑、易患疼痛、口唇暗淡或紫、眼眶暗黑、鼻部暗滯,發易脫落,肌膚干。女性多見痛經、閉經、或經血中多凝血塊或經色紫黑有塊、崩漏、或有出血傾向、吐血。
經用尿酸清方治療的高尿酸血癥患者123例中醫體質辨證型結果:氣虛痰濕質104例,濕熱質10例,血瘀質9例。用尿酸清方治療123例中,有效110例,有效率為89.4%[2],體質分型與療效的關系見表1。
早期的原發性高尿酸血癥大多無臨床表現,但如不得到及時控制,可出現多種臨床并發癥,如痛風關節炎、痛風性腎病、腎功能不全等,并使冠心病、糖尿病及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增加。目前國內外十分重視原發性高尿酸血癥的防治。但在無癥狀期,中醫如何辨證治療尚無定論。本資料主要探討運用中醫體質辨證來治療無癥狀的高尿酸血癥,以期達到藥體相符,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表1 123例體質分型與療效的關系
人類體質是人群及人群中的個體在遺傳的基礎上,在環境的影響下,在其生長發育和衰老過程中形成的功能結構與代謝上相對穩定的特殊狀態,這種特殊狀態往往決定著他的生理反應的特異性,對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所產生病變類型的傾向性[3]。中醫也認為:體質現象是人類生命活動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指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固有特質,是人類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的人體個性特征。中醫體質學以生命個體的人為研究出發點,旨在研究不同體質構成特點、演變規律、影響因素、分類標準,從而應用于指導疾病的預防、診治、康復與養生。因此,體質辨證運用于經西醫化驗等檢查有陽性指標但又無臨床癥狀的病癥是一種較好的辨證方法。
筆者選擇123例經用尿酸清方治療后的高尿酸血癥患者[2]進行了體質辨證,結果為氣虛痰濕質104例,濕熱質10例,血瘀質9例。尿酸清方組治療有效的110例中,氣虛痰濕質104例,占84.6%,濕熱質0例,占0,血瘀質6例占4.8%;顯示高尿酸血癥的患者多為氣虛痰濕質,尿酸清方對氣虛痰濕質高尿酸血癥患者具有較好的療效,說明尿酸清方的組方是較科學的。
[1]王琦.九種基本中醫體質的分類及其診斷表述依據[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8(4):3-6.
[2]潘啟煥.尿酸清方治療高尿酸血癥123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1(3):71.
[3]匡調元.人體體質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