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俊偉 崔高峰 于南江
(遼寧省海城市中醫院普外科,遼寧海城114200)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因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與食管外的疾病,臨床上指以燒心、泛酸、胸骨后灼痛、吞咽困難為主要臨床癥狀或并發炎癥、潰瘍、狹窄的一組疾病[1]。GER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燒心、反酸等癥狀發病率為8.97%,24h食管pH監測證實有異常反流的GERD發病率為5.77%[2],此病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健康。為此,尋找更好的治療方法成為解決此問題的關鍵。
患者共67例,均為筆者所在醫院門診患者,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診斷標準,排除消化性潰瘍等其他消化系統疾病及嚴重的心腦血管、肝、腎等疾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齡17~58歲,平均37.5歲;病程7個月~5年,平均2.8年。對照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齡20~62歲,平均41歲;病程6個月~4.5年,平均2.5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在統計學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
抬高床頭15~20cm,少食多餐,避免進食后立即平臥、屈身、腹肌用力等,睡前2~3h勿進食,忌食高脂肪、巧克力、咖啡等食物,忌煙酒。對照組:口服西咪替丁片,每次0.2g,每日3次。治療組: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口服六味安消膠囊,每次3粒,每日3次。治療期間停用一切其他相關藥物,4周為1個療程。
治療期間定期復查,4周末復查肝腎功能、血常規,并由同一個醫生復查胃鏡。臨床癥狀評價標準,痊愈:癥狀消失;有效:癥狀減輕50%以上;無效:癥狀減輕50%以下或無變化。內鏡改善評價標準,顯效:食管內鏡改善2級以上或完全消失;有效:食管內鏡改善1級;無效:無變化或等級加重。
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百分數(%)表示,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如表1所示,對照組痊愈2例,有效14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51.61%;治療組痊愈4例,有效2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6.11%。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在統計學上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兩組病例治療后療效比較[n(%)]
對照組顯效16例,有效9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0.65%;治療組顯效19例,有效16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1.67%,見表2。兩組總有效率比較統計學上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2 兩組胃鏡檢查結果比較[n(%)]
治療組有3例出現不良反應(8.33%),其中口苦及惡心2例,腹痛及腹瀉1例,腹痛癥狀輕微,可以耐受,腹瀉2~3次/d;對照組有4例出現不良反應(12.90%),其中腹痛及腹瀉2例,腹痛癥狀輕微,可以耐受,很快緩解,腹瀉2次/d。各組不良反應可以耐受,不影響治療,治療結束后癥狀消失。
中醫認為,GERD是由肝膽脾胃氣機升降功能失調所致,主要病邪為濕、痰、氣、瘀,與胃失和降、濁邪上逆密切相關[3]。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胃酸的分泌和胃腸運動障礙均與胃食管反流病有關[4]。法莫替丁為組胺H2受體阻滯劑,對胃酸分泌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也可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六味安消膠囊是由土木香、大黃、山奈、訶子、寒水石等制成的純中藥制劑,具有和胃健脾、導滯消食、行氣止痛的功效,是一種新型純天然全胃腸動力調節劑。本研究表明,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其療效要優于單用法莫替丁。在療效上,聯合用藥既可抑制胃酸分泌,又可促進并協調全胃腸運動,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因此,法莫替丁與六味安消膠囊聯合用藥是治療食管反流癥的理想方案之一。
[1]葉高任,黃峰先.臨床醫師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45.
[2]潘國宗,許國銘,郭慧平,等.北京上海胃食管反流癥狀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華消化雜志,1999,19:223-226.
[3]陳昭定.中醫脾胃學說應用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l75.
[4]Richer JE,Castell DO.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pathogenesis,diagnosis and therapy[J].Ann Tntern Med,1982,9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