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納稅籌劃的應用范圍及方法探討
陳杰
納稅籌劃本質上是企業為實現收益最大化對涉及稅收的經濟事項進行安排,是企業獨立自主權利的體現,也是企業對社會賦予其權利的具體運用。
(一)籌資活動中運用納稅籌劃。企業通過吸收直接投資、發行股票、留存收益等權益方式籌集自有資金,雖然風險小,但為此支付的股息、紅利在稅后利潤中進行支付,不能起到抵減所得稅的作用,企業資金成本較高。倘若用負債籌資,通過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或發行債券等籌集資金,支付的利息可在稅前計入費用,從而抵減企業的稅前利潤,使企業獲得節稅利益。同時,負債籌資還會帶來財務杠桿效應,當息稅前投資收益率高于負債利息率時,增加負債,企業就會獲得稅收利益;當企業息稅前投資收益率低于負債利息率時,增加的負債就會降低權益資本的比例。因此通過合理地確定權益負債比例,實現杠桿作用的正效應,可幫助企業獲得節稅利益。
(二)投資活動中的納稅籌劃。投資活動中的納稅籌劃就是對企業的投資組織形式、投資地點、投資行業、投資結構等進行合理規劃,使其能享受稅法規定稅收優惠,從而減輕企業稅負、提高企業投資效益。
現代企業對外投資可以選擇多種投資企業組織形式,不同的組織形式,稅法規定的稅收待遇不同。對于公司制企業,公司要負擔公司企業所得稅和投資個人的個人所得稅;而組建合伙制企業則一般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僅就合伙人分得的收益征收個人所得稅。
由于稅收政策的地域性差異,為企業進行選擇投資地點的納稅籌劃提供了一定的契機,企業可選擇稅率相對較低的地點進行投資。
企業在選擇投資方向時,還應對不同行業的稅收政策進行測算比較,選擇合適的投資方向進行納稅籌劃,以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
(三)經營活動中的納稅籌劃
1.存貨計價方法選擇中的納稅籌劃。企業存貨的計價方法有個別計價法、加權平均法和先進選出法,會計準則和現行稅法規定,企業種各項存貨的發出和領用可選擇任一種,這就為企業選擇合理的存貨計價進行納稅籌劃提供了法律依據和空間。
2.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選擇中的納稅籌劃。固定資產在企業中屬于資本性支出,企業購置的固定資產在其有效使用期內應按期計提折舊并分別計入當期成本費用,折舊金額的大小直接關系到成本的大小、利潤的高低,從財務管理和納稅籌劃的角度看,折舊具有抵稅的效果。
1.事前籌劃與事后籌劃相結合。事前籌劃是指在企業經營行為發生之前進行的籌劃。事前籌劃是通過納稅人充分了解現行稅收法規政策、產業政策、金融政策、財會制度等,結合企業全方位的經濟活動進行有計劃的規劃、設計、安排來尋求未來稅負相對最輕,經營效益相對最好的決策方案。事前籌劃包括在組建過程中對企業組織形式、注冊地點、投資行業、投資方式、投資時間的選擇,在經濟合同簽訂前對交貨數量、時間、地點、結算方式的選擇,集團企業內部轉移價格的確定,銷售方式的選擇等。事后籌劃是指在企業經營行為發生之后進行的籌劃。在稅收活動中,經營行為的發生是企業納稅義務產生的前提,納稅義務通常具有滯后性。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費用分攤期限的選擇、利潤分配方案的選擇等屬于事后籌劃的范疇。事前籌劃與事后籌劃都能為企業帶來稅收上的好處,因此應結合使用。
2.自行籌劃與委托稅收代理機構籌劃相結合。自行籌劃是指由企業內部的有關人員自行進行的籌劃。因此,自行籌劃應以財會人員為主,各部門通力合作才行。委托稅收代理機構籌劃是指委托具有稅收代理資質條件的中介機構進行的籌劃。企業應慎重選擇稅收代理機構,簽訂代理合同,明確雙方的責任和權利。
3.重點籌劃與全面籌劃相結合。重點籌劃是指針對企業需要繳納的主要稅種進行的籌劃。企業需要繳納的主要稅種一般占其繳納稅金總額的80%以上,這些稅種一般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關稅、土地增值稅等。對于重點籌劃的稅種,企業應加大籌劃成本,以期取得更大的籌劃效果。全面籌劃是指在重點籌劃的基礎上,對次要稅種進行的籌劃。雖然次要稅種所占稅額的比重不大,但是企業也不忽視這些稅種,因為如果能籌劃得好,還是能為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
納稅籌劃是一個企業納稅意識不斷增強的表現,是企業的有關利益主體采取合法的手段追求減稅利益的實現,企業應做到事先籌劃、事中安排、事后總結,最終達到籌劃目的。
(作者單位:山東省蒼山縣地方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