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玲
論事業單位會計監督
王淑玲
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是指事業單位會計機構和會計工作人員、政府有關機關和工作人員、社會審計機構和執業人員,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通過記錄、計算、分析、檢查等方法,對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是否符合《會計法》和會計制度的規定,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以及事業單位各項經濟事項和財務收支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所進行的檢查和監督活動。根據新出臺的《會計法》,可將事業單位會計監督分為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和外部監督,而外部監督又分為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這三種形式被稱作“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
基層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屬比較嚴謹復雜的系統工作,財務監督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成效如何將直接決定財務管理質量的好壞。在某些單位,財務會計人員對財務管理的若干環節持有敷衍心態,對單位的好壞不是太關心,缺乏主人翁意識,資金核算觀念和效益觀念很淡薄。客觀上,財務會計人員在重大經濟活動中尚無法參與決策發揮參謀作用。單位領導也疏于管理,缺乏依法理財的意識,對一些問題沒有及時發現和處理,致使這些財務人員逍遙于制度的管轄之外。
在我國的市場經濟中,作為管理參謀的事業單位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理應嚴格執行《會計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如實反映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收支情況、現金流量,保證會計數據的準確和會計信息的真實有效,但是,一些會計人員按照單位負責人的意圖在會計核算中進行“技術處理”,造成了會計數據信息失真、虛假,監管失效。其表現有:用公款吃喝,私分“小金庫”。眾所周知,事業單位的接待費是有一定標準限定的,但有的單位巧立名目,用公款吃喝;對單位的“小金庫”,中央也三令五申予以收繳,但單位卻隱瞞不報、不繳,使用各種辦法暗箱操作。“白條”入賬,屢禁不止。有些單位為了迎合權力機關,用“白條”從單位套出現金,進行“感情投資”,甚至被稱為“清水衙門”的高校、科研院所,個別也出現這種現象。據有關部門公布的信息,在所有經濟犯罪案件中,“公賄”案件不僅占很大的比例,而且有上升的態勢。不配合政府監督、社會監督。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與單位負責人聯手對外,設置“兩套賬”或“賬外賬”,對外不提供真實公允的會計資料。
為轉移預算外資金,想方設法開辦具有自收自支性質的事業單位,將應由本單位收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轉移到新設的部門收取,并在其中亂支濫用,逃避監督。違反國家現行的財經法規,以虛列支出、吃空額等手段套取資金,指使財會部門濫發獎金及實物,甚至以個人名義用公款購買商業性保險,少數單位以停薪留職人員名義套現,如虛列停薪留職人員工資、獎金,直接截留停薪留職人員管理費,利用為停薪留職人員辦理有關社會福利的方式進行套現。在事業單位改制中,將其本部門的非正常性支出轉移到即將改制或正在改制的下屬事業單位列支。少數事業單位至今仍未執行政府采購有關規定,以種種理由搪塞,其目的不排除為在購買物資中獲得一定的回扣,以此損公肥私。一些事業單位將本單位公房出租收入、外單位給的贊助費、“回扣”或廣告收入私分或違規支用。
據有關資料顯示,每年的財稅檢查中,不少事業單位財務制度不健全、賬目不清、數字不實,存在偷、漏、欠稅現象,尤其是個人所得稅,事業單位代扣代繳的義務人不盡義務,或者迫于內、外部壓力難于盡義務。
當前,國有資產的流失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一些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規定限額之上未經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批準同意,擅自處置或調用本單位資產;一些單位搞假賬,以逃避有關部門對預算外資金的監管,等等;各種違紀違規現象屢禁不止,造成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大量流失。
以事前控制與事中控制為主。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財務管理的重點由資金管理轉向財務會計監督,進而轉向以事前控制與事中控制為主形成的控制系統。通過對經濟活動過程的控制與管理,確保單位資產的安全完整,促使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實施對資金運動過程的監控。財務管理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實施對經營資金運動過程中的監控,包括有計劃地籌集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參與經營決策,實行事前控制,對生產經營活動實行財務監督,按照規定正確處理好投資者、企業和職工之間的關系等。抓好一系列相關的基本環節。實現財務管理任務的關鍵是要抓好一系列相關的基本環節,包括進行財務預測。制訂財務計劃、組織財務控制、開展財務分析和財務信息反饋、實行財務考核等等,保證各環節的銜接,保證經濟活動的連續性。培養高素質的財務主管人員。做好財務管理工作需要有合格的總會計師、財務科長等財務主管人員,內部會計監督的有效實施離不開財務主管人員積極性的發揮。應做好對財務主管人員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業務理論能力和處理問題能力的考核和培養,達到全方位的綜合性素質。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形勢下,必須高度重視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建設,要保證單位內部涉及會計工作的機制、崗位的合理設置及其職責權限的合理劃分來達到會計崗位按事設崗,按崗設人,人員精干,各司其職。
事業單位的預算外收入項目多,收支頻繁。未納入財政專戶管理,直接坐支現象嚴重。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外資金,既有單位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入,又有納入預算管理的應繳財政收入、代征代管收入以及勞務性收入。
行政單位實行嚴格的預算管理,國家對行政機關的人員、房屋、車輛等編制及各項支出標準均有明確規定。審計時應注重審查其預算批復及預算執行情況,注重審查支出的合法性、效益性,檢查經費使用是否符合規定的用途和開支標準,有無擠占挪用、提高開支標準、擴大開支范圍、揮霍浪費等問題。其次,要審查經費開支是否真實,有無虛列支出,將資金轉移下屬單位進行支出的問題。
挪用專款將直接導致嚴重的經濟后果,千里之堤毀于蟻穴,貪腐現象的發生起初都是從擠占、挪用資金開始,進而無法彌補,導致越陷越深。加強系統內專項資金檢查力度,提高檢查質量。加強內部制度建設,搞好內部監督檢查。為了防患于未然,在單位內部形成完善的資金管理制度,使項目的開展和專項資金的使用做到公開、透明。
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總賬、明細賬、卡片賬管理,并派專人負責固定資產的日常工作,定期與實物核對,定期盤點,及時處理相關財務手續。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