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霞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探討
劉瑞霞
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企業各種經營管理的基礎,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作為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
內部會計控制是指企業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落實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內部會計控制是指在一個單位內,通過會計工作利用會計信息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的指揮、調節、約束和促進等進行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控制制度。內部會計控制是現代企業必不可少的一種管理手段,是控制主體競爭的體現。其目的是促進提高信息報告質量,保護單位的資產安全、完整,促進企業經營合法合規,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
為了有效的制止浪費,防治貪污舞弊行為的發生,保障企業資產和會計記錄的安全,企業應制訂相應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企業實物資產運營的各個環節。
實施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更加合理的劃分會計人員的職責范圍,防止違法會計行為的發生。
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缺乏科學性、系統性,缺少健全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組織網絡。在執行制度過程中,偏重事后控制,通常是違規違紀行為發生后才設法堵塞或懲處,輕視了事前和事中的控制。只重視企業有型資源的控制,而忽視無形資產的控制。
長期受計劃經濟和傳統思想、方法、手段的影響,對會計工作重視不夠,會計基礎工作薄弱,行政干預會計工作的現象較多,內部會計監督流于形式。
由于組織領導不重視,部分企業領導者認為內部控制只是財務管理部門或內部審計部門的事,因此缺乏統一領導,統一部署。制度的制訂只是為了應付相關部門的檢查,不能有效的制約企業的會計違法行為,內控制度形同虛設。
第一,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對經濟活動的復雜多變缺乏預見性,不能及時應對突發情況。第二,企業沒有設置科學合理的組織機構,運行效率低下。
各單位應以《會計法》、《審計法》、《公司法》、《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貨幣資金(試行)》以及《企業財務通則》等制度為依據,結合本企業部門或系統的實際,制訂出適合本單位業務特點和管理要求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并組織實施,以規范其財務會計工作。在電算化、信息化條件下,要建立健全會計信息化崗位責任制、計算機軟硬件及數據管理制度和信息化會計檔案管理制度,加強職責劃分,明確權限,杜絕越權操作,加強對文件數據的保護,以保證會計信息化工作的順利進行。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能否發揮作用,不僅取決于企業經營者的態度,也取決于制度執行者的態度和素質。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主要包括有較強的法制意識、較高的業務素質、較強的風險管理能力等內容。財會人員不僅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還應當掌握相當的專業知識,特別是隨著財會信息化、網絡化的發展,隨著與國際會計的接軌,財務人員必須是復合型的人才。另外,企業內部要樹立起團隊精神。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開展會計在職教育培訓,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和開展會計誠信建設,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第一,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主要內容包括:授權批準與業務經辦分離、業務經辦與會計記錄分離、會計記錄與財產保管分離、業務經辦與業務稽核分離、授權批準與監督檢查分離。因此企業管理當局必須在內控制度中合理劃分各部門的職責權限,合理設置會計工作機構及崗位,恰當授權,堅持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形成相互制衡機制,并建立完整的會計系統控制制度,限制濫用職權。第二,授權批準制度。管理當局必須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中規定出完成經濟業務的恰當授權,明確規定涉及會計及相關工作的授權批準的范圍、權限、程序、責任等內容。
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可以促使會計人員提供準確及時的會計信息,并反過來強化企業治理結構,形成管理的良性循環,促進科學管理的完善。激勵和約束機制應從日常監督做起,這樣往往可以杜絕許多重大違規事件發生。企業必須定期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考核,及時發現執行中的成績和問題。對于違規違章的,堅決給予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并與職務升降掛鉤;對于尊重并嚴格執行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員工應給予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對于避免重大損失的員工更應給予與貢獻相當的獎勵。
發揮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的作用。只有在建立健全單位內部監督制度的基礎上,加強外部監督力度,將專業監督與群眾監督結合起來,保持外部監督與內部監督配套協調一致,才能為會計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為確保會計監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學的基礎。企業的主管部門要把檢查評價企業內控制度是否完善和有效,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并適時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只有加強監督檢查對企業施加壓力,并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才能有效的督促企業實施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作者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十二團機關財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