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堃
淺談會計信息系統網絡化
何 堃
(1)對會計假設的影響。現行會計理論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設的基礎之上,但是在互聯網時代下,企業的虛擬化經營及辦公對傳統的會計假設提出了挑戰。由于會計主體的靈活多變,使得會計主體的假設、會計經營狀態的預期、財務報告的分期以及貨幣計量問題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2)對會計確認的影響。權責發生制在網絡環境下,無法確立現金流量,不利于滿足使用者的需要。推行收付實現制,準確、及時地提供使用者所需要的現金流量信息,實際已成為會計信息系統網絡化的必然。
(3)對會計計量的影響。傳統會計計量以歷史成本計價的方式日益受到網絡環境下企業經營狀況隨時發生變化的挑戰。公允價值作為新的計量觀,能較好體現對會計計量要求的客觀真實性,也成為網絡時代下會計理論發展的重要價值。
企業管理從謀求企業利潤最大化到謀求企業投資價值不斷增長、離不開信息化建設,但是企業內部會計的信息化改造無疑也是一個重大的系統工程,不僅要建設基礎信息管理,也要通過核算系統,用計算機完全代替手工,并通過網絡配置企業的資源,以推動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網絡化建設,利用網絡技術將企業的購、產、銷、財務預測、控制及內部協調功能聯系在一起,實現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機統一。
在會計信息系統網絡化下,由于原始憑證往往有紙質文件轉化為電子數據,使數據的修改變得異常便利,而且這種修改也往往不留痕跡,加大了審計取證難度,加劇了會計信息失真的風險。如何保證數據的真實性成為首要問題。目前在會計實務中的做法,是要求將計算機記錄的原始數據打印到紙張上,就此行程電子數據與紙質文件并存的做法。但這樣一來,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比原來僅用紙張的做法更為繁瑣,在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只能成為暫時之計。且由于數據錄入及交換的計算機網絡化,使通過手工會計中制單、復核、記賬等崗位相互牽制制度的效力逐步削弱,使企業對會計的組織控制功能弱化。
網絡的開放性,使得各類信息魚龍混雜,不乏一些虛假的、偽劣的會計信息進入網絡并進行傳播。由于組織的松散性、龐大性、復雜性,往往難以及時地對會計信息進行監控,因而造成網絡會計信息良莠不齊。加上會計信息需求者面對浩瀚的信息資源,難以分辨其真偽,這也必然會影響他們準確地作出決策。
會計信息系統網絡化下,會計信息在企業公共信息平臺上成為開放的信息系統,不同職能部門、不同職別的內部使用者將根據授權查閱會計信息,外部使用者也可能被授權使用,從系統內部直接調閱會計信息。大大削弱了企業對會計信息資源的控制,安全控制的難度將進一步加大。
會計系統的運行過程必須與經濟運行主體的全過程相適應,只有這樣才能提供準確的財務信息。會計信息系統的網絡化不僅對傳統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也要求今后的會計人員必須是復合型人才,不僅要懂會計技術,也要懂信息技術,懂管理,而目前會計人員的素質較難適應會計信息系統的網絡化的需要,這恐怕也造成了會計網絡化推廣的瓶頸。
網絡的不受約束的訪問,在給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帶來質的變革的同時,也增加了數據被濫用的風險。一旦企業的財務數據遭破壞或泄密,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為了解決會計信息系統網絡中的安全問題,可以從內部制度和技術兩個方面采取防范措施。
(1)內部控制。企業可以考慮在內部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有效減輕由于人員道德風險、系統資源風險和計算機病毒所造成的危害,應從軟硬件管理和維護控制、組織機構和人員的管理和控制、文檔資料的保護和控制等各個方面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證財務網絡的安全運行。
(2)技術控制。在技術上對整個會計信息系統網絡系統的各個層次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規則。
(1)加強網絡系統的內部控制。一是嚴格網絡軟硬件設施的安全管理,二是加強會計電子數據檔案管理,三是加強會計信息的應用控制,其主要目的是保證網絡會計數據來源的合法性和真實性。是確保發布的網絡會計信息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四是采用多樣化的安全技術與工具。
(2)注重內聯網系統外部環境的控制。一是加強安全控制,如建立授信制度,對于會計數據文件的接收、簽發、驗證應建立嚴格的制度等。二是實施外部監控。通過對系統日志和網絡數據包的實時審計與分析,隨時監測來自外部的非法訪問及惡意攻擊。
(3)會計信息提供足夠的安全保障。對于原始憑證電子化到記賬憑證電子化,根據會計信息用戶的不同需求,采用事件驅動的方式生成各種信息,對于企業來說,必須將安全管理看作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建立權威認證中心,對各種單據的鑒別、對往來客戶的付款能力的判定,都要借助這一認證中心進行。
(1)組織與管理控制。適當的職責分離,設置網絡管理中心,優化配置人力資源,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通過內部審計部門對網絡會計系統信息的質量和完整性進行獨立和公正地監督與評價,有利于系統內部自我約束、自我激勵機制的建立與健全。
(2)系統開發控制。做好人員和設備等資源的整合配置以及初始數據的安全導入,保證新舊系統的轉換有序進行。一旦發現網絡系統各類軟件可能存在漏洞,應立即進行在線修補與升級,并將所有與軟件修改有關的記錄報告及時存儲歸檔。
(3)日常操作系統管理控制。制定系統操作規程,同時加強系統人員的操作管理。人員操作管理的重點是權限控制。操作人員應按照被授予權限嚴格作業,不得越權接觸系統,系統程序員不得進行業務操作。建立計算機資源訪問授權和身份認證制度。對系統操作的事件類型、用戶身份、操作時間、系統參數和狀態以及系統敏感資源進行實時監控和記錄,進行必要的權限設置,以便能夠對各種不同的權限進行用戶識別和遠程請求識別。
財會人員作為經濟活動最為重要的角色,一直負擔著核算、反映、監督經濟生活的職能作用。其既能最先體驗到網絡技術所帶來的深刻革命,同時也不可避免地要接受網絡時代的諸多挑戰。對于會計信息系統網絡化的人才培養,不僅在學校培養階段,就應大力增加綜合性的適應網絡經濟的網絡財務人員,單位本身也應通過內部培養,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將電算化及網絡化操作作為基本的技能加以培養。
(作者單位: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