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紅軍 朱陽春 華召來 崔桂平 姚圣華 施 斌 郭麗梅 夏 林
1.江蘇省揚中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江蘇 揚中 212200;2.江蘇省揚中市人民醫院病理科,江蘇 揚中 212200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一直被認為是導致胃癌的重要因素。賁門癌在我國食管癌高發區人群中發生率較高[1]。Hansson等[2]的研究表明58%~68%賁門癌患者感染了Hp,明顯高于未發生腫瘤的對照組,這提示Hp感染與賁門癌具有正相關性。但是Richter等[3]認為Hp能夠引起萎縮性胃炎,后者可以導致胃酸分泌較少和防止胃食管返流,從而降低賁門腫瘤的發病幾率。但這些研究沒有就胃Hp感染分布情況與賁門黏膜癌前病變情況進行對比研究。筆者對我國食管賁門癌高發區江蘇揚中市Hp陽性人群賁門黏膜癌前病變與胃不同位點Hp感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現報道如下。
以我國上消化道腫瘤高發區江蘇省揚中市,經13C呼氣試驗及Giemsa染色2種方法檢測Hp感染均為陽性的2531例當地居民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043人,女1488人,年齡26~66歲,中位年齡47歲。
在胃的不同位點(幽門前區0、6、9、3點方向各一塊分別命名為Hp1、Hp2、Hp3、Hp4,胃角、胃小彎、胃底大彎、賁門嵴根各一塊分別命名為Hp5、Hp6、Hp7、Hp8)取活檢。活檢組織迅速經中性福爾馬林液固定,常規脫水,石蠟包埋,切片,Giemsa染色找Hp,了解各位點Hp感染情況;賁門嵴根部位黏膜HE染色,作病理學檢查。病理診斷參照全國慢性胃炎研討會共識意見[4]的慢性胃炎病理診斷標準和分類標準。萎縮、腸化、不典型增生定為癌前期病變。
將 2531 例研究對象分為 Hp1(-)組/Hp1(+) 組、Hp2(-)組/Hp2(+)組、Hp3(-)組/Hp3(+)組、Hp4(-)組/Hp4(+)組、Hp5(-)組/Hp5(+)組、Hp6(-)組/Hp6(+)組、Hp7(-)組/Hp7(+)組、Hp8(-)組/Hp8(+)組、非單一 Hp7(+)組/單一Hp7(+)組,統計胃不同位點感染Hp的情況下賁門黏膜癌前病變發生率。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x2檢驗進行組間差異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531例患者檢出賁門嵴根部位單純腸化187例,萎縮加腸化的10例,單純萎縮的1例,不典型增生0例,癌前期病變例數共198例。賁門黏膜癌前期病變的發生與胃不同位點Hp感染的關系見表1。從統計表可以看出胃Hp1、Hp2、Hp3、Hp4、Hp5、Hp6、Hp8位點幽門螺旋桿菌陽性人群賁門黏膜癌前期病變發病率低于陰性人群(P<0.05);Hp7位點幽門螺旋桿菌陽性人群賁門黏膜癌前期病變發病率高于陰性人群,其中單一Hp7陽性人群賁門黏膜癌前期病變發病率顯著高于非單一Hp7陽性人群(P<0.05),說明Hp陽性人群中胃底大彎Hp感染是賁門癌的獨立危險因素。

表1 胃不同位點Hp感染與賁門黏膜癌前病變的關系[n(%)]
近年來,美國和西歐國家賁門癌的發生率也以7.3%的速度上升[5-6],腸上皮化生、腺體萎縮被認為是賁門部腺癌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而倍受關注。一些學者認為賁門部改變(如賁門炎、腸化生、異型增生及腺癌發生)與Hp感染有關,其發生過程與胃其他部位的Hp感染相一致。但Axon[7]認為,隨著清除Hp治療的廣泛深人,Hp感染率在人群中逐漸下降,與其相關的消化性潰瘍、胃癌的發病率也逐年下降,然而賁門腺癌的發病呈上升趨勢,提示Hp感染賁門腺癌具有明顯保護作用。但這些研究沒有就胃Hp感染分布情況與賁門黏膜癌前病變情況進行對比研究。
本研究發現胃底大彎Hp感染與賁門部位黏膜癌前期病變發生率呈正相關,特別是單一的胃底大彎Hp感染人群中賁門部位癌前病變的的發生率達到了56.25%,顯著高于非單一的胃底大彎Hp感染人群,說明胃底大彎Hp感染是賁門癌前病變發生的催動因素之一。其原因可能與賁門周圍長期Hp感染造成自由基異常增多,賁門黏膜細胞損傷,基因突變,不斷修復過程中發生腸化、萎縮有關。同時筆者也發現胃竇、胃角、胃小彎及賁門嵴根部位Hp感染與賁門黏膜癌前病變發生率呈負相關,提示這些部位Hp感染對賁門癌具有明顯保護作用。其發生機制可能與這些部位Hp感染可通過釋放抑制胃酸分泌的物質及細菌產生的尿素酶形成大量的氨而降低胃內酸度有關。Souza等[8]在體外細胞系及體內實驗中均發現,酸可以明顯促進增殖、抑制凋亡、增加細胞總數。酸作用后,MAPK信號通路中的許多因子,如ERK、P38和JNK等的表達活性明顯增強,而應用這些因子的抑制劑后,細胞的增殖凋亡狀態明顯改變。提出酸可能是通過激活MAPK信號通路而增強致癌作用,進而為本研究發現提供了理論支持[9]。
從本研究可以看出,胃底大彎Hp感染是賁門黏膜癌前病變發生的催動因素之一,其他部位的Hp感染對賁門黏膜癌前期的病變具有保護作用,根除Hp感染的同時抑制胃酸分泌有助于降低賁門癌發生的風險。
[1]Li JY,Ershow AG,Chen ZJ,et al.A case-control study of cancer of the esophagus and gastric cardia in Linxian. Int[J].Cancer,1989,43:755-761.
[2]Hansson LR,Engstrand L,Nyrén O, et al.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subtypes of gastric cancer[J].Gastroenterology,1995,109(3):885-888.
[3]Richter JE,Falk GW,Vaezi MF,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the bug may not be all bad[J].Am J Gastroenteral,1998,93(10):1800-1802.
[4]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全國慢性胃炎研討會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雜志,2000,20(3):199-201.
[5]Trivers KF,Sabatino SA,Stewart SL.Trends in esophageal cancer incidence by histology, United States, 1998-2003[J].Int J Cancer,2008,123(6):1422-1428.
[6]Parfitt JR,Miladinovic Z,Driman DK.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adenocarcinoma of the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nd distal stomach in Canada-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from 1964-2002[J]. Int J Cancer, 2006,(4) : 271-276.
[7]Axon AT.Relationship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gastritis,gastric cancer an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J].Adv Med Sci,2007,52:55-60.
[8]Souza RF,Shewmake K,Terada LS.Acid exposure activates the mitogen-activated p rotein kinase pathways in Barrettps esophagus[J].Gastroenterology,2002,122(2):299-307.
[9]邵華,于莉莉.Hp感染與上消化道疾病相關性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9):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