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軍利
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加強國企政工干部隊伍建設
□ 王軍利
“創先爭優”活動是新形勢下加強黨建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鞏固和拓展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的重要舉措,對于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推動企業科學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開展好“創先爭優”活動,提高政工干部隊伍素質,促進企業又好又快發展,是活動的最終目的。
1.對政工價值的認識存在偏差,政工崗位吸引力下降。目前,在一些國企中出現一些奇怪的現象,符合條件、適合做政工工作的干部不愿意轉入政工干部隊伍,要選拔一個好的政工干部特別是黨委書記,比選拔廠長、經理要難。國企政工干部青黃不接,現有政工干部隊伍文化偏低、年齡偏大、身體偏差的問題比較突出,急需培養一批新人。
2.選配政工人才存在思想誤區,政工隊伍“易入難出”。與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相比,政工干部整體文化程度不高,大多數人是“半路出家”,欠缺良好的“專業背景”,理論水平相對較低。其主要原因:一是政工崗位“入口”寬松。政工工作被視為“打雜”工種,幾乎所有人員都能夠勝任。在機構改革中,政工崗位通常被視為“閑置人員”的“收留所”。二是政工人才“出口”不暢。年齡較大的政工干部多數是“從政一生”,專業技能比較窄小,崗位交流比較困難。有的年輕政工干部希望通過個人努力考取工程師、經濟師、會計師等資格證書,但卻得不到相應的待遇,制約了人才的全面發展。三是政工隊伍后備力量不足,一些喜歡政工工作、綜合素質較好、了解企業情況的年輕人,卻因為身份、學歷、用工制度等因素不能進入政工隊伍。
3.企業對政工干部再教育不足,政工干部欠缺“自強意識”。有的政工干部雖然在長期的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容易受到“習慣思維”的影響,工作創新力度不足;年齡較大的政工干部與年輕員工存在“思想代溝”;有的政工干部不敢向學歷、職位高于自己的管理人員做思想工作,工作“底氣”不足。究其原因,一是企業對政工干部的培訓投入不足,政工干部隊伍素質提高緩慢。二是企業組織的政工干部培訓往往局限于“職稱教育”,培訓渠道單一,學習形式簡單,收效甚微。三是政工干部放松自我要求,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不高,影響了政工干部形象。四是政工干部對構建和諧企業認識不足,未能準確掌握不同群體的心理動態,無法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1.構建和諧企業,關鍵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做好人的思想工作。目前,國有企業應把“創先爭優”活動作為推動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抓手,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推動國有企業科學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政治保證。
2.當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正面臨著新的形勢,需要進一步提高政工干部隊伍的素質。作為國有企業,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要解決好上述問題,需要企業的政工干部既懂政工業務又懂專業技術,既有較深厚的政治理論水平又熟悉企業文化,既能迅速針對不和諧的問題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又能不畏困難、勇于探索、有所作為。如果企業的政工干部不加強學習,就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就無法完成艱巨復雜而又十分迫切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務。
3.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提高政工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創先爭優”活動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延展和深入。政工干部要爭做“創先爭優”活動的帶頭人,必須首先在政治、業務、作風和工作上有“過硬”的本領,努力成為開放型、創新型、服務型、效能型政工干部,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政治上“過硬”。政工干部要加強黨性鍛煉,在“爭先創優”活動中時刻用黨員的標準約束自己,把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宣傳好、落實好。
業務上“過硬”。政工干部要不斷加強業務學習,努力在工作實踐中提高業務能力。要加強對實際情況的調查研究,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把握干部和人才成長規律。
作風上“過硬”。作風決定務實,務實關乎成敗。公道正派,廉潔清正,嚴于律己,率先垂范,是每個政工干部必須恪守的職業道德,也是提高自身素質的基本要求。
工作上“過硬”。要想在工作上“爭先創優”,必須強化四種意識:一是強化發展的憂患意識。每一名政工干部都要增強發展的憂患意識,憂國憂黨憂民,進一步激發自身的創新精神和工作熱情。二是強化敬業愛崗意識。要忠于職守,熱愛本職,努力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的職業情感,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三是強化精品意識。廣大政工干部要把自己的每一項工作都當成一個產品,努力提高工作質量,精益求精。四是強化服務意識。政工干部是群眾的“服務員”,要努力增強服務意識,立足本職,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讓黨和人民滿意。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