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家愛
腹腔鏡手術是在電視監護系統的協助下,借助于腹腔鏡來完成的手術。作為一種微創手術,隨著腹腔鏡外科醫師培訓的正規化,手術器械的不斷更新、完善,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以及腹腔鏡手術的微創、損傷小、術后恢復快、腹壁瘢痕小、住院時間短等優點,使其得到了醫生和患者的認同,在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代替了部分開腹手術,為疾病的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1]。但是作為一項近年來逐漸成熟的技術,還沒有廣泛地為人們所了解,尤其是科技成分高,專業性強的微創手術方式使很多病人在術前較為憂慮,擔心手術能否成功,擔心有風險。而正確妥善的心理護理,一方面可以調動患者的積極性,消除和防止了不良的心理反應,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另一方面,患者的心理護理與醫護工作質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良好的醫護工作的基礎上輔以心理護理和治療,才能獲得滿意的效果,起到無形藥物的作用。我院腔鏡中心成立于2000年5月,全體科室人員團結協作,共同努力,針對不同的患者,采取了不同的心理護理方式,使所有的入院患者不僅了解腹腔鏡手術,樂于接受此項手術,而且術后充分感受到了“鑰匙孔手術”的優越性,效果非常滿意,均康復出院。
手術作為一種創傷性的治療手段,使患者產生一系列心理障礙,而這些心理障礙可以導致一系列的心理、生理變化,從而影響手術效果。腹腔鏡手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手術治療手段,使患者的心理活動比其他普通手術的心理活動更復雜。所以當患者面臨腹腔鏡手術時,會有一般手術患者所具有的心理特點如緊張、恐懼、焦慮、孤獨等消極的心理狀態,同時又具有腹腔鏡患者特有的心理狀態如對該技術的懷疑期待等。
不論何種手術,對患者來說都是一種極強的緊張刺激,腹腔鏡手術也不例外。病人意識到了這種緊張刺激,就會通過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使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有的臨上手術臺還可出現四肢發涼、發抖、意識域狹窄,對手術環境和器械等異常敏感,甚至出現病理心理活動。比如有位女病人,由于精神上過度緊張,剛被推進手術室就大汗淋漓、心跳加快、室上性心動過速發作,不得不改期手術。因此,輕度的緊張是患者的正常心理防御,而過分的緊張就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引起血壓升高,脈搏加快,機體免疫功能改變,從而降低對手術的耐受力[2]。
許多醫學心理學工作者通過調查發現病人對手術常有害怕和擔心的心理活動。手術前擔心手術是否會出現后遺癥,有的病人擔心經濟能力是否能夠承擔等,從而引起焦慮與恐懼。心理反應為入院盼望早日手術,但一旦安排手術日又惶恐不安,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盡管在手術日的前一天晚上服用安眠藥,仍難以入睡。大量臨床觀察和研究均證明,病人術前的這種恐懼和焦慮,將直接影響手術結果,如失血量大、愈合慢等。而且這種惡劣的情緒狀態還易于引起并發癥。
術中、術后疼痛也是腹腔鏡手術患者最擔心的問題。患者都希望在術中多用麻醉藥才能消除恐懼,減輕術中、術后的疼痛。有的患者由于有以往的手術疼痛經歷而表現出對術后的疼痛非常恐懼。
患者由于對腹腔鏡手術缺乏了解,概念模糊,對手術的效果及手術者的技術持懷疑態度。由于我們是基層醫院,病人更加懷疑能否得到高水平的腹腔鏡手術,擔心有無風險。另外,有的患者懷疑自己是否患了不治之癥,醫護人員以及家人是否對其隱瞞了病情。
有的患者由于對腹腔鏡手術有所了解,所以滿懷著希望,期待通過腹腔鏡手術毫無痛苦地解決自己的痛苦。對手術出現的痛苦估計不足,一旦出現疼痛或發生意外表現為驚慌、緊張、憂郁等心理[3]。
患者由于缺乏相應的醫療知識,而術前與醫生護士的談話又被告知腹腔鏡手術如果不能順利完成,中途又要進行開腹治療而顧慮重重,擔心腹腔鏡手術能否順利完成。尤其對中轉開腹極度恐懼,害怕會產生不良的后果。有些手術后由于器官損失患者擔心以后的生活質量。老年患者擔心生活無法自理,拖累子女,甚至無人照管。因此,患者終日悶悶不樂,抑郁寡歡,情緒十分低落。表現為精神憂郁,痛不欲生,哭鬧不休,甚至拒絕治療。
患者從家庭到住院,對周圍的一切都很陌生,又遠離親朋好友,與正常社會完全隔離,因此,感覺非常孤獨,又加之對自己疾病的擔憂,顯得憂心重重而不愿與其他病人交流,更加感覺孤獨。
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護理人員應統一認識,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性格、職業、文化程度以及所患疾病的種類等,具體分析,因人施護,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護理,從而達到預期效果。
護理人員的心理素質是心理護理效果優劣的關鍵,因為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程度也是一種心理治療。手術前患者的心理非常敏感,護理人員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能使患者產生心理影響。因此,護理人員在與患者進行語言交流的同時,必須注意非語言的交流。和藹的態度、柔和的目光會使患者心情平靜。穩重大方的姿態、整潔美觀的儀表會給患者信心和安全感,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護理人員應該真誠地對待每一位患者,讓患者能坦誠地訴說自己內心的感受,以便更好地進行心理疏導和采取更有效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建立自己的自信,對待治療保持樂觀,要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采取換位思考、體會患者的心境,這樣才能促使醫護人員更客觀地分析患者,真正地了解和幫助患者。
針對患者孤獨、懷疑的心理特點,為病人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就醫環境尤為重要。患者來到我科,主班護士和護士長一起將患者帶入病房,先做一些簡短精煉的自我介紹、環境介紹和科室簡介,然后為患者整理好床鋪,教會患者使用病房的各項設施,告訴患者術前應該做哪些檢查及注意事項,如有什么問題可隨時按鈴或找您的責任護士和主管醫生,您將得到滿意的答復等,這些看上去簡單普通的行為和話語,會讓患者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無形中就減少了患者對醫院的陌生感,縮短了護患之間的距離[4]。這樣一來,患者對我們的信任度提高了,愿意把心理話講出來,我們就可以因人而異地為患者進行有計劃的健康指導和身心護理,使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同時了解到了自己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預防、保健和自我護理等知識。
患者在手術前因各種原因而表現出的緊張、擔心、猜忌和顧慮等消極心理,直接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因此,術前的心理護理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首先應當進行術前心理咨詢。咨詢應由權威的醫生和護士進行,耐心聽取病人的意見和要求,向家屬詳細交待病情,闡明手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權威性的咨詢對病人獲得安全感極為重要,還要針對不同的病人,用恰當的語言交待術中的注意事項[5]。
護理人員在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的基礎上,主動和病人交談,解答他們的疑問,或者請其他已完成同樣手術、即將出院的病人與準備手術者分享自己的手術經歷,傳授經驗。還可以將患有相同疾病,行同種手術的患者,組織起來進行集體講課,介紹手術的必要性及有關腹腔鏡手術的知識。針對腹腔鏡手術前患者焦慮的主要原因,進行知識宣教。宣教的內容應包括術前的各種準備、檢查的目的、麻醉和手術的大致過程;術中、術后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及處理方法,術后恢復的過程;早期下床的益處、疼痛產生的原因及如何克服術后傷口疼痛等。通過講解,使他們做到心中有數而樂于接受手術,主動與護理人員配合,順利完成手術。對一些不便對患者本人講明的病情及手術的危險性,應該詳細地向患者親屬或單位領導說明,以取得他們的理解與支持。如果患者及其親屬對腹腔鏡手術有顧慮,不愿手術,則應進一步詳細解釋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的優缺點,鼓勵患者提出問題,耐心解答。
我們不但要了解患者有無焦慮、恐懼,而且要了解其原因,認真傾聽,有的放矢地進行解釋和安慰;對焦慮比較明顯的患者,術前一天給予適量的鎮靜藥物,以保證術前有足夠的睡眠。
由于病人對手術的環境和氣氛極為敏感,所以手術室一定要整齊清潔,床單無血跡,手術器械要掩蔽。一個手術室內最好只擺一張手術臺,不宜幾個手術臺并排擺放,以免產生消極暗示。病人也十分重視手術室醫生和護士的言談舉止,因為他們一進手術室就失去了對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如何,全部由醫生和護士掌握了。所以,醫生和護士應端莊大方、態度和藹、言語親切,使病人產生安全感。術中醫生和護士都應注意觀察意識清楚病人的情緒變化,如心理過度緊張時應及時安慰。器械護士必須手疾眼快地配合手術,醫生之間要全神貫注、緊密合作,以減輕病人的痛苦。手術室內不應閑談嬉笑,也不要竊竊私語,相互之間談話的聲音應當輕柔和諧。應盡量減少、減輕手術器械的碰擊聲,避免給病人造成不良刺激。在術中一旦發現病情變化或發生意外,醫護人員要沉著冷靜,不可慌張失措,以免給病人造成恐怖和緊張的心理。
腹腔鏡手術一般采用靜脈全身麻醉。因此,術后一方面給予精心的護理,業務嫻熟,密切觀察,及時處理;另一方面,主動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術后注意事項;如全麻尚未清醒的患者應平臥,頭轉向一側,以利于氣道通暢和嘔吐物的排出;當病人從麻醉中清醒過來,醫生護士應以親切和藹的語言進行安慰鼓勵;告訴患者手術進行得很順利,并告知腹腔鏡手術切口無需拆線,痛苦小,恢復快,術后3d即可出院及出院后的飲食生活指導,以消除患者及其親屬的顧慮。一旦發現病情變化,應及早向患者和親屬解釋,同時積極采取相應措施,防止病情惡化,使患者充分感受到醫護人員的責任感。患者只有對醫護人員產生了信任感和安全感,才能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術后病人非常害怕傷口疼痛。這時護理人員應告知病人術后的疼痛不僅與手術部位、切口方式和鎮靜劑應用有關,而且還與個體的疼痛閾值、耐受能力和對疼痛的經驗有關。病人從環境方面來說,噪聲、強光和暖色也都會加劇疼痛。因此,醫生護士應體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從每個環節入手來減輕病人的疼痛。比如,術后6h內給予藥物止痛,可以大大減輕術后的疼痛。等體驗到劇烈疼痛再給鎮痛藥,就會加劇疼痛。又比如,暗示可以減輕疼痛;聽患者喜歡的音樂也能減輕疼痛。有些患者術后會出現肩部酸痛,應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清楚,是腹腔鏡手術的CO2氣腹時殘留的CO2,刺激雙膈神經引起的,2~3d可自行消失等。
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心理護理的臨床應用得到廣泛地關注。在實施心理護理工作時,護理人員應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調節患者的社會角色,穩定患者情緒,緩解其心理壓力和心理應激,調節其情緒變化,幫助患者增強適應能力。而心理護理要體現人性化和個性化,就要針對不同的心理特征,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特點才能更好地進行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因此,對每一個腹腔鏡手術患者給予恰當的心理護理,可增加其安全感,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6],使他們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手術治療,為術后康復奠定基礎。
[1]郝剛躍,呂文成,杜林棟.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的發展與應用[J].國外醫學外科學分冊,2005,32(1):43-48.
[2]楊顯綠.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9(4):51-52.
[3]亢華章.淺談手術患者的心理問題和護理[J].實用手外科雜志,2007,21(3):189.
[4]朱靜美.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前后護理[J].航空航天醫藥,2003,14(3):180.
[5]原華.患者術前的心理護理[J].實用醫技雜志,2005,12(12):3526.
[6]張艷紅.120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21):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