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沁,朱月香
(衢州電力局,浙江 衢州 324000)
在電力行業,并不缺乏安全管理制度,各種規程、規定也琳瑯滿目,但習慣性違章引發的安全事故仍經常見諸安全信息通報中。并且,從事故通報分析可知,人為因素引發的事故占事故總數的80 %以上。
人是生產關系諸要素中最積極、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安全管理中最活躍、最不穩定的因素。那么,如何在班組中建立合適的安全文化,以在任務實施過程中有效遏制違章、控制風險、防止事故的發生呢?班組作為任務的直接實施者,班組真正做到“以人為本,關愛生命”才是企業安全的關鍵,才是企業安全的保證。
班組安全文化是一種習慣、一種理念,是一個班組大多數人所接受或共有的安全意識和行為。而人的行為會受心理因素的暗示,如果人與人不珍惜共事的緣分,斤斤計較個人在班組中的得失,那么,班組的向心力就無法凝聚,一個個不同心的圓也難以交集在一起。在班組,人和是一寶,只有形成人人向上的健康心理、心心相印的人緣氛圍,才能形成共同的安全意識和行為規范,才能有序、安全地完成各項作業任務。
在班組開展安全生產建設,不求標新立異,但求踏踏實實。強調“以人為本”,并不是完全放手個人隨意獨行,班組必須有“規矩”,班員必須能“忍受”。忍受并不是人為地套上折磨的枷鎖,而是對規章制度的一種態度、一種責任心和一種執行力。
班規是班組安全文化建設的基礎,是強化員工的約束意識、提高標準執行力的首要保證。班組制度要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防止搞教材式的形式主義,并通過全員學習、討論,讓員工都知道個人的安全責任,明白如果失職會受到責任追究。班組人員在明確的“班規”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在班組安全生產中的自主管理、自我約束、自覺落實各項規章制度的能力,在職責范圍內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管理制度、行為準則必須強制地要求班組成員遵守,而人們的意識、情感和主觀能動性則可以通過精神力量去暗示、啟發和領悟,進而成為人們的自覺或自發行為。只有提高班組人員的安全素質和參與安全管理的積極性,才能為班組的安全生產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班長是班組安全生產的領頭人,在班組安全文化建設中,應著力提升班組長的業務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更要提高班長對作業風險的分解、控制能力。班長要善于“察顏觀色”,用心去想,用心去做,用心去溝通,有效做好工作量的調協控制,調整好人的精、氣、神。在班組真正形成工作負責人對工作班人員負責,工作班人員對工作負責人負責的相互關愛、共保平安的安全生產氛圍,使“我要安全”的安全需求向“我能安全”的安全能動性轉變,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班組是企業最基礎的生產單元,是企業安全生產的基石。根據美國安全工程專家海因里希的1:29:300法則,杜絕事故靠人人盡責,班組安全管理的重點是控制那“300”中所包含的人的不安全行為及物的不安全狀態所引發的違章現象。
隨著安全科技的進步和設備改造、工器具改進投入的增加,物的不安全狀態造成的事故大幅下降,而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導致的事故則有增無減。所以,人、機、料、法、環5個圓盤中,人永遠是第一位的,只有提高了人的安全意識,人人盡到了責任,人人能控制風險,才能使班組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自信、自強。
對班組人員的安全教育,不僅是對安全知識的學習,還有專業技術知識的充實及應急能力的培養。能力決定平安,通過對專業技術知識的不斷學習,提高班組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操作能力,增強班組人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整體素質和處置能力,才能對作業過程的危險因素、技術及質量關鍵點進行切實有效地控制。通過事故預想、反事故演練,掌握處理事故必須的技能和知識,才能對作業現場突然發生的狀況做出正確的處理選擇,使基層班組人員的基本功得到有效提升。
“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的理念,是安全管理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是安全管理的根本所在。在高危的電力行業,稍有疏忽都會產生危險。任何作業過程都不存在絕對的安全,因此班組應在發展中不斷完善安全文化,樹立“自主負責、安全生產是我的責任”的安全意識,共同營造人與自然和諧、人與生產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人與人和諧的具有班組特色、良性循環發展的安全文化,讓安全文化根植于每一位員工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