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丹
(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遼寧沈陽110122)
ERP即企業資源計劃管理。企業資源管理包括采購、生產、銷售、庫存、成本、財務、人力資源等很多方面。ERP即整合企業內部所有資源并進行規劃,從而達到最佳資源組合、獲取最高利潤的目的。ERP系統將生產管理、供應鏈與物流、銷售與客服、財務管理、人力資源這五大管理模塊的資源有效整合,成為企業管理的核心部分。其中財務管理模塊作為ERP的核心部分和聯絡其他各管理環節的紐帶,在企業的信息化管理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而生產經營管理中面臨著成本管理的問題,銷售環節又離不開應收賬款的管理,供應鏈、物流又與資金流息息相關。要想保障企業整個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運轉,只有處理好每個環節中的問題,才能提高企業整體的信息化水平。目前諸多已實施或準備實施ERP系統的企業都非常關注作為核心部分的財務管理職能。
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內部缺乏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規定章程,無法理順基本的會計業務核算流程。很多基本的會計資料如憑證、賬簿和報表還不完整;存在比較混亂的生產經營業務流程,采購、生產和銷售等相關管理數據也不完善;在庫存管理、生產管理、成本管理、資金管理和財務分析等方面缺少合適的管理模式。財務管理所需要的基礎數據要求真實、有效和及時,這一基本要求企業都沒有做到。即企業基本不具備實施ERP的基礎條件和保障,財務數據與其他管理數據不能實現共享、系統集成更無從談起。
很多高層管理者在企業財務管理基礎如此薄弱的情況下想通過實現ERP來快速改變企業現狀,但實際上他們并不了解實施ERP的企業所需要的條件,也不清楚通過實現ERP企業可以解決哪些問題,通過怎樣的方式才能解決。因此,企業實現ERP以后,原來通順好用的經濟業務處理流程現在反倒無法實現,協調財務活動與其他業務活動之間的關系也變得困難起來,不但使ERP的功效不能展現出來,企業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使企業的綜合管理更加混亂無序。
在實現ERP以前,很多企業都在使用財務軟件進行會計業務核算,在處理原有財務軟件與新ERP系統之間關系這一問題上都感到無能為力。ERP系統通常包括財務模塊,該模塊不但能進行所有會計業務的核算,還與企業的其他業務共享信息管理平臺,從而實現資源整合、管理互動。而企業的會計人員對原來己經使用很長時間的財務軟件非常熟悉,能夠熟練、靈活地對各種會計業務進行處理。稅務部門、審計部門已經熟悉了憑證、賬簿、報表的打印格式,認可了會計數據的處理過程。如果這時候企業使用ERP系統,所有的會計數據都要先導出、再導入到ERP系統中,一旦ERP系統出現故障,不僅影響正常的會計核算工作,而且原因更不易找到。對ERP系統的使用,企業財務人員報有懷疑的態度也是能夠理解的。加上原財務軟件與ERP系統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ERP系統在企業順利實施并不容易。
要想推進ERP系統,首先要擁有一支既懂得IT技術,又具備扎實專業知識的高素質、高水平團隊。然而,目前許多財務人員對ERP技術知之甚少。首先,在剛開始使用ERP系統時要選擇合適的模塊功能,設置基礎信息及操作流程,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提出合理化的建議,這些都是傳統財務人員的能力所達不到的。另外,一些財務人員創新能力不夠,不能主動更新知識,從而嚴重影響了企業實施ERP的進程。
大多數企業不能承受ERP系統投入及后期的維護和開發成本。上一套ERP軟件需要花費成百上千萬元,這其中不僅有數目不菲的軟件許可費用,還有高昂的二次開發費用來滿足企業的實際需要,這使ERP系統普及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首先,有關領導要充分重視和參與ERP系統的實施過程。從企業的高層領導做起,充分認識在財務管理中使用ERP系統的重要作用,企業要提高整體管理水平必須充分重視財務信息化。對ERP系統的投入和后期二次開發、維護提供及時、充足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保障,公司各層級領導在制定相關管理政策、業務操作流程等方面要思想統一,重大問題及時解決。另外,公司領導層要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多組織相關培訓,加深對ERP系統設計理念和實際功能的理解。
其次,堅持實行分工負責制。ERP系統的順利實施需要企業全體員工共同努力來完成既定目標。在高層領導者的帶領下,調動所有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利用企業所擁有的資源,共同為順利實施ERP項目而努力。
ERP系統的功能結構和設計思路與企業的運作模式是密切相關的,一套產品不可能適合所有行業、不同類型的企事業單位都要在明確自身需求的情況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ERP系統來管理業務。
首先,設計ERP系統的業務操作流程要考慮企業內部的管理架構。只有在明確企業內部所有部門、每個人員的操作權限后,才能根據授權體系明確ERP系統中每個具體業務環節的審批權限和先后次序。
其次,在深入了解企業的業務特點后,要提出主要業務流程以及在每個業務流程中可以解決和必須解決的問題。如采購過程中的供應商信息、材料數量、單價、發生的運雜費情況、出入庫材料信息;銷售過程中的客戶信息、產品數量及價格、銷售款項的收回情況;財務預測決策過程中的資金需求量預測、成本費用控制情況;人力資源流程中人員增減變動情況,薪酬、福利的核算等問題,然后將各類問題的關鍵部分進行歸納總結,與ERP供應商針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找出合適的解決辦法。
最后,將整理好的數據在ERP系統上進行驗證測試。企業要根據自身業務需求準備一套演示數據,在此基礎上組織有關部門的具體操作人員在ERP系統進行預演測試,保證財務數據測試的準確性和嚴謹性,并根據具體工作情況及時、合理地提出建議。
ERP成功實施的又一個關鍵因素是管理理念與ERP技術兩者相互融合。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實現各種軟硬件之間的連接已不成問題,而實現“管理理念”與“ERP技術”之間的融合卻是一個新的難題,這也成為很多企業不能全面實現信息化管理的難題。
所有企業都是從小到大、從粗放型向規范化、精細化管理發展的。所謂個性化ERP是指在管理過程中的每個階段,為了滿足企業不斷變化的管理需求,需要ERP產品隨需應變,不斷調整其功能結構。而目前影響ERP使用、發展和普及的瓶頸就是ERP產品通用性、標準化和用戶需求的個性化的矛盾。ERP必須能夠隨需應變,不斷創新,才能解決這個矛盾。
個性化ERP以最快速度響應用戶需求為目標,以尊重企業原生的管理特質、管理個性為核心,尤其是以財務管理系統作為企業信息化管理的核心,注重長遠考慮,整體規劃,通過網絡平臺隨需應變地實施ERP,并在目標明確的前提下,制定實施策略,加強戰略管理,帶動企業整體有計劃、有次序地實現信息化管理。
ERP系統的設計應該更多地體現人性化內容。ERP系統的結構功能設計雖然可以幫助企業順利地處理各種業務流程,加快業務操作的速度、企業內部的管理過程更加高效,人為的牽制與監督不斷減少,但是固定、死板的操作流程約束限制了員工的主觀行為。ERP系統的設計應該更加注重員工之間團結協作的情神,在業務操作流程中強調人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力,而不是僅增大數據儲存量和提高業務的計算能力。
ERP系統在實施過程中要注重人性化管理。ERP系統能否成功實施的重要因素是需要員工積極主動地參與,真正實現管理思想的轉變。企業可以先使用財務軟件,在取得清晰有效的效果后再實施ERP系統,使大家感覺到ERP系統的實施勢在必行時,再陸續投入使用采購管理系統、生產管理系統、銷售管理系統等模塊。
[1]劉星辰.ERP在財務管理中的運用探討[J].財經論壇,2010(11).
[2]燕巧娟.運用ERP系統加強企業財務管理與控制[J].商場現代化,2010(8).
[3]謝連萍.ERP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合理應用淺談[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6).
[4]環海莉.ERP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J].經營管理者,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