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美艷
(遼寧邁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遼寧大連116001)
企業財務戰略可定義為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根據宏觀經濟發展狀況和公司發展戰略,對財務活動的發展目標、方向和道路進行全局性、長期性和創造性的規劃。企業財務戰略的目標是通過采取最適當的方式籌集資金并有效管理資金的使用,謀求企業資金均衡有效的流動,從而實現企業總體戰略。
財務戰略主要是對企業資金運籌進行整體規劃,主要任務就是在分析企業內外環境對資金流動影響的基礎上,根據現實狀況和未來趨勢進行綜合分析和科學預測。其主要流程包括:選定投資目標,根據目標確定籌資渠道,按照籌資渠道不同調整內部資金結構,滿足企業經營發展的資金要求,從而為促進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財務保障,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財務戰略具有環境分析特征,其主要關注的是戰略決策的財務方面,這意味著它與股東的利益以及資本市場是緊密相關的。一個合理的財務戰略應該是最好的合作與競爭戰略,將公司內外所有的利益相關者考慮在內。財務戰略的內容應當根據各個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戰略確定,主要包括籌資戰略、投資戰略、收益分配戰略和并購戰略等。
企業財務戰略有以下三種類型:
1.快速擴張型戰略。是指采用積極進攻態度的戰略形態,以實現企業資產規模的快速擴張為目的的一種財務戰略,其核心內容為投資、籌資和風險控制。高速成長期的企業通常資金饑渴,通過從外部籌資,更多利用負債產生的財務杠桿效應使得絕大部分的利潤乃至全部利潤留存在企業,滿足企業擴張的需求。該戰略收益的增長相對資產增長有一定滯后性,具有“高增長、低收益、少分配”的特征。
2.穩健發展型戰略。是采取穩定發展態度的戰略形態,主要適合中等及以下規模的企業或經營不景氣的大型企業,以控制負債比率和借款額度,保持財務績效穩定增長,平穩擴張資產規模為目的的一種財務戰略,能有效控制經營風險,但發展速度緩慢,競爭力量弱小。實施穩健型財務戰略的企業,一般將利潤積累作為實現企業資產規模擴張的基本資金來源,實行穩健的財務政策,謹慎利用負債實現企業資產規模和經營規模的擴張,保持企業長期平衡發展。該戰略強調保持既定的發展速度,具有“低負債、高收益、中分配”的財務特征。
3.防御收縮型戰略。是采取保守經營態度的后退戰略形態,它是處于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中的企業,為了度過財務危機,求得生存,重新發展的一種財務戰略。主要適合處于通貨膨脹、市場不景氣、產品進入衰退期、管理不善、發展方向不明確、經營虧損、資金短缺、資源匱乏等企業的選擇。通常以盡可能增加現金流入和減少現金支出作為首要任務,通過整合資源,優化產業結構,減少虧損,保存有生力量來延續企業生命,并通過集中資源優勢,加強內部改革,以圖新的發展。通過調整思路,精簡機構,優化結構,加強管理,盤活資產,壓縮開支,集中力量用于主業,來增強企業主業的市場競爭力。其基本財務特征是“低負債、低收益、高分配”。
企業財務戰略的選擇必須首先分析企業內外部的環境,要根據自身所處的環境來充分考慮企業長期發展中環境因素變化對理財活動的影響。在現代經濟環境下,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包括:1.外部環境。即宏觀經濟政策、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技術發展趨勢、行業及競爭對手狀況、可利用資源狀況和資金市場的狀況、資金成本等。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企業從外部籌資和投資活動的可行性,從而決定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最佳組合,構筑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財務戰略。2.內部環境。即決定或影響企業資金流動的內部條件,包括盈利能力、生產效率、市場競爭地位、技術領先程度、生產規模、組織結構、人類資源、用戶服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企業內部資金來源與流動以及財務結構和資金狀況等。因此在進行財務戰略環境分析時,必須把內外部環境包括的多種因素作為一個整體,在總體戰略的指導下,著眼于企業未來長期穩定的發展,充分考慮各因素對資金流動影響的綜合性、聯系性,而不能只考慮個別因素的影響,以防范未來風險的意識,制定出適合企業特點的財務戰略。具體來說,企業選擇財務戰略可以經濟增加值最大化為核心,再輔以持續盈利能力、長期現金流量等目標。即企業財務戰略選擇必須與宏觀經濟周期和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相適應,根據企業經濟增長模式與幅度及時進行調整。
1.財務戰略的選擇必須與宏觀經濟周期相適應
宏觀經濟周期性的波動是現代經濟總體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企業生產經營的好壞,既受內部條件的影響,又受外部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經濟的制約。據學者測算,波動以許多經濟成分普遍而同期的擴張和收縮為特征,持續時間通常為2—10年。過去我國的經濟周期的平均長度為4.6年,波動幅度較大。企業無力決定它的外部環境,但可以通過內部條件的改善,來積極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即充分利用外部環境,并在一定范圍內,改變自己的小環境,以增強自身活力,擴大市場。因此,企業對經濟周期波動必須了解、把握,并能制定相應的戰略來適應周期的波動,否則將在波動中喪失生機。企業處在不同的經濟周期中對資金的需求是不同的,為了資金的安全、流動和高效率,企業一定要關注宏觀經濟形勢,深刻領會國家的經濟政策,特別是產業政策、投資政策等對企業經濟活動可能造成的影響,適應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根據環境和周期的變化,制定和選擇富有彈性的財務戰略來抵御未來風險。
(1)經濟波動的上升階段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日益活躍。這時,市場需求旺盛,訂貨飽滿,商品暢銷,生產趨升,資金周轉靈便,企業的產、供、銷和人、財、物都比較好安排,企業處于較為寬松有利的外部環境中。這一階段企業應采取擴張型財務戰略,擴大存貨水平,加大投資力度,采用各種融資方式,增加生產和項目,增加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等,滿足擴張需求。
(2)經濟繁榮階段市場交易數量激增,出現市場泡沫,國家會出臺控制政策,經濟環境逐漸緊縮。這一階段企業應采取擴張型和穩健型相結合的財務戰略,加速業務擴張,積極進行外部籌資,繼續擴充廠房設備,建立存貨,擴大項目規模,提高產品價格,開展營銷籌劃等,最大限度實現企業的發展。繁榮后期采取穩健型財務戰略,實現資產規模的平穩擴張。
(3)經濟衰退階段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日趨緊縮。這時,企業處于較惡劣的外部環境中,市場訂貨不足,商品滯銷,生產下降,資金周轉不暢,利潤下調,企業在各方面都會遇到很多困難。這一階段企業應采取防御收縮型財務戰略,減少甚至停止擴張,保證主導業務的資源利用,減少存貨,調整資產配置,減少現金支出。經濟衰退既有破壞作用,又有“自動調節”作用。在經濟衰退中,一些企業破產,退出商海;一些企業虧損,陷入困境,尋求新的出路;一些企業頂住惡劣的氣候,在逆境中站穩了腳跟,并求得新的生存和發展。
2.財務戰略選擇必須與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相適應
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都高的戰略會使企業的總體風險處于很高的位置,增加企業破產的可能,不利于企業的健康成長;而兩個風險都低盡管可以控制總體風險,但企業的價值往往被低估,發展速度較慢。企業應該運用兩者反向搭配,使財務風險服務于經營風險。企業一般都要經過創立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企業在不同的發展時期應該運用不同的財務戰略。
(1)創立期。現金需求量大,內部積累一般滿足不了資金缺口,需要大規模舉債經營,因而存在著較大的財務風險。由于對未來的經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經營風險控制比財務風險控制更重要。因此,此階段企業的資金來源一般是低風險的權益資本,股利政策一般采用低股利或零股利政策。
(2)成長期。雖有很大的資金需求,但經營風險降低,銷售快速增長,企業開始產生現金流入,一般可考慮適當的現金股利政策來吸引新投資者。此階段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新進入的權益資金和少量的負債,資產負債率上升。在創立期和成長期企業應采取擴張型財務戰略。
(3)成熟期。產生了大量的現金流,企業經營風險很小。企業運用財務杠桿效應,大量負債籌資進行合理避稅。由于很難找到原先報酬率的項目,一般是提高現金股利政策。采取穩健型財務戰略。
(4)衰退期。現金凈流量持續減少,縮減投資規模,因而財務戰略應轉到使用短期借款,股利政策一般采用向股東支付較高股利。采取防御收縮型財務戰略。
3.財務戰略選擇必須與企業經濟增長方式相適應
長期以來,粗放型是我國企業經濟增長的主要方式。由于這種增長方式過多地依靠各種資源的大量消耗來實現增長,主要依靠勞動力和資本的投入,強調數量增加和以外延方式為主的增長特征。由于資源配置能力差,并且缺乏相應的技術水平,企業生產能力和真正的長期增長實際上受到了制約。目前,企業經濟增長的方式正在從粗放增長向集約增長轉變。為適應這種轉變,財務戰略需要進行調整。
一方面,突出投資戰略,提高資源配置能力和效率。主要從生產要素配置、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等基礎環節入手,實現基礎項目相對于經濟增長的超前發展,在財務投資的規模和方向上提供長期發展的條件。
另一方面,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現代企業財務制度,明晰產權,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實現資本結構最優化。在財務資源配置上以效益最大化和本金擴大化為目標,對追求短期數量增長進行約束,對集約經營與技術創新的行為取向進行強化,限制高投入、低產出對資源的耗用,使得企業經營集約化、高效率得以實現。
[1]毛華揚,杜以杰.IT環境下的企業內部控制博弈[J].會計之友,2010(9).
[2]賈月娥.淺析我國企業內部控制[J].現代商業,2009(4).
[3]謝可用.完善內部控制體系 提高成本運行水平[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4).
[4]袁敏.從三鹿奶粉事件看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J].財務與會計,2009(2).